豐坤元
西藏民族大學,陜西 咸陽 712082
?
近現代西藏日喀則市邊境口岸貿易變遷的研究*
豐坤元
西藏民族大學,陜西 咸陽 712082
西藏日喀則市發展對外經濟貿易有悠久的歷史傳統。早期就有相關的史料提到有關日喀則邊民互市的記載,近現代日喀則的邊境口岸的變遷與近現代帝國主義入侵西藏息息相關,在帝國主義入侵西藏之前,日喀則邊境從事的貿易基本是為了滿足雙方生活與生產的基本要求從事商品互換的邊民互市貿易,而近現代西藏日喀則的邊境口岸的貿易則受到帝國主義國家入侵的影響。帝國主義國家通過許多不平等的條約迫使晚清政府開放了許多口岸,使得大量的原料以及白銀經口岸被掠奪出國外,近現代日喀則的邊境口岸是列強進行經濟侵略我國的大門,本文通過對日喀則邊境口岸變遷的描述,使得近現代日喀則邊境口岸的變遷過程呈現出來,為今后研究西藏邊境貿易提供一定的參考。
日喀則;亞東;邊境口岸;吉隆
西藏進行大部分的對外貿易基本上是通過西藏邊境口岸進行的,邊境口岸是進出口商品的主要通道。由于西藏與眾多國家、地區接壤,通行道路多,所以,歷史上在各通道上的邊境口岸就自然形成了許多邊民間的自由交易市場。西藏邊境貿易的重心在日喀則市①。“日喀則市位于西藏南部,下轄18個縣(區),其中9個邊境縣,與尼泊爾、印度、不丹三國接壤,邊境線長1753公里,邊境通道227條,傳統互市貿易點28個,邊境小額貿易和邊境互市貿易額分別占全區邊境小額和邊境互市貿易的90%和80%以上,互市貿易集中交易的黃金季節一般在每年的5到11月。”②日喀則有4個口岸,樟木、吉隆、日屋3個口岸面向尼泊爾,亞東口岸在歷史上兼顧中印、中錫、中不邊境貿易。通過長期的發展建設,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樟木、吉隆口岸為主,以亞東、日屋為輔,面向南亞地區的邊境陸路口岸基本布局框架。在1962年以前,西藏邊境貿易主要集中在中印邊境的亞東口岸,樟木口岸次之。20世紀60年代,由于中印邊境的沖突以及中尼公路的開通,西藏邊境貿易的重心逐漸轉移到了中尼邊境地區的樟木口岸,在2015年“4·25”尼泊爾大地震后,樟木口岸受到很大的影響,口岸重心逐漸轉移到了吉隆口岸。
近現代西藏日喀則的邊境口岸同內地其他口岸一樣,邊境口岸變成帝國主義對我國進行經濟侵略的大門。西方列強殖民入侵使得清政府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我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遭到了嚴重破壞,與此同時,邊境口岸從事的邊境貿易也逐步變為受帝國主義國家所控制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質的邊境貿易。在帝國主義入侵之前,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直到鴉片戰爭后,在資本主義列強的侵略下,西方列強侵略者迫使清朝政府、北洋軍閥和國民黨政府先后對外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喪權辱國的條約,其中包括通過不平等條約被迫開放更多的口岸方便外國的殖民侵略,大量的原材料通過口岸被廉價掠奪,外國廉價的商品使得小農經濟的手工業家庭受到了沖擊,可以說口岸是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一個平臺,成了帝國主義列強強行推銷其廉價工業品和掠奪殖民地國家廉價原料的入口和通道,加深了侵略的程度。亞東關從建關以來一直被外國人把持著,關稅所得均被外國人瓜分。
在帝國主義入侵西藏之前,日喀則的邊境口岸基本上都是由一些傳統的邊貿市場演變而來的,是西藏與周邊國家的邊民為了滿足生活與生產的基本要求在雙方認為方便或由當地政府指定的地點和限定的金額、品種范圍內從事商品互換的邊民互市貿易,這種邊民互市貿易的規模較小。西方列強入侵后,貿易的性質、規模等發生了變化,這種邊境貿易變為了帶有資本主義經濟侵略的性質,這種形式的邊境貿易雖然“貌似是由國家政府的機構或是企業進行的,商品交易額較大,交易方式趨于規范化和法制化,但是實際上殖民地國家在交易活動中始終處于被剝削、被掠奪的境地。”③
(一)亞東口岸
清朝末年,英帝國主義入侵西藏后,強迫中國政府在亞東開設商埠。1893年12月5日,中英雙方在印度大吉嶺簽訂《中英會議續訂藏印條款》。④1894年,清朝中央政府在亞東設關,并于當年5月1日正式開關,開始了設關不收稅的亞東關歷史。亞東關署理稅務司先后由戴樂爾、好博遜、巴爾、韓德森等先后擔任。“1894年,亞東口岸的邊境貿易即達115萬盧比,其中進口商品70萬盧比;1899年貿易額達179萬盧比(其中進口96萬盧比),以后逐年擴大到西藏和平解放后的1956年,亞東口岸邊境貿易額仍為3000萬元人民幣,交易對象也呈多元化,由單純的對英貿易發展為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等多國貿易。在西藏地方政府時期,亞東便設有海關、稅卡及其他貿易機構。”⑤1961年12月15日,國務院第114次全體會議通過《國務院關于在西藏地區設立海關的決定》,同時,在亞東設有各類對外貿易機構,1962年5月10日,中央批準在西藏地區的亞東、吉隆、聶拉木等設海關,⑥亞東關的市場設施比較健全,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礎條件基本齊備,是西藏境內貿易條件最好的一類口岸,在當時的亞東口岸是中印兩國最大的陸路通商口岸,但是,由于1962年中印邊境發生沖突后,隨著印度封鎖邊境,亞東關也隨之閉關,這樣便使得亞東由繁華的貿易口岸變為中印雙方軍事對峙的前沿。80年代后,亞東邊境互市貿易逐步開始恢復。
(二)樟木口岸
歷史上,樟木已經是中尼兩國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之一,但是由于交通及地理環境的限制,這里進行的邊境貿易規模不大。“20世紀初,亞東關免征進出口稅的同期,西藏地方政府在帕里、聶拉木、吉隆等地設有“雪康”(稅卡),每個“雪康”設有1名到3名“雪巴”(稅官)負責征收關稅和過路稅。其中,西藏地方政府在聶拉木設“雪康”(稅官)并加強對聶拉木稅卡的管理,封派一僧一俗“雪巴”(稅官)管理稅卡及該宗的一切事務。”⑦1793年,頒布實施《欽定藏內善后章程二十九條》,“聶拉木稅卡征收關稅只論重量征收,每兩約收幾個章嘎(約等于印度3個半盧比)。人員入境不收稅。出境收2個“門德馬里”(約值印度1個盧比)。”⑧樟木口岸是中尼貿易的主要通商口岸,1962年,聶拉木縣充堆鄉設關,隨著1966年連接北京和加德滿都的中尼公路的開通和1962中印邊境沖突后亞東口岸的關閉使得原本僅次于亞東關的樟木口岸發展成為西藏境內最大的邊境貿易口岸,“據有關部門統計:1965年,中尼公路通車時樟木口岸實現的邊境貿易額僅50余萬元,到1982年突破千萬元為1200萬元,到1992年更高達2.2億元。”⑨
(三)吉隆口岸
吉隆口岸有著悠久的對外貿易歷史,自古就有官道、商道、棧道之稱,歷史上曾是西藏與尼泊爾最大的陸路通商口岸之一。吐蕃時期,吉隆曾是大唐通往天竺的主要驛道和佛教傳入西藏的主要通道,松贊干布迎娶尼泊爾的赤尊公主時也是途經吉隆進入西藏的。“1751年,西藏地方政府成立噶廈后,在吉隆至熱索橋中間的“芒村”設有1個稅卡,開始對來藏貿易者征稅,但無固定的稅率。1788年,廓爾喀(今尼泊爾)王借口聶拉木、濟嚨(今吉隆)絨轄3處收稅過重和食鹽滲土為由入侵西藏,占領聶拉木、吉隆等地。1792年1月,乾隆皇帝派遣福康安率軍入藏擊剿廓爾喀入侵,福康安率大軍將廓爾喀軍驅逐出境后,1793年,頒布實施《欽定藏內善后章程二十九條》其中就關稅問題作出規定,同時,將稅卡前移至熱索橋頭的熱索村,通常有稅收人員2名,人員3年1輪換,吉隆稅卡對進出口貨物一律免稅。”⑩吉隆口岸是歷史上中尼兩國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位于喜馬拉雅山南麓吉隆藏布下游河谷,海拔2100米,與樟木口岸隔山相望。“由于每年喜馬拉雅山口大雪封山3個月左右,吉隆口岸帶有一定的季節性。在1965年樟木口岸開通以后,吉隆口岸的重要地位減弱,目前主要輻射薩嘎、仲巴、措勤、改則、昂仁等縣。除吉隆縣外貿公司外,沒有其他貿易機構參與,因而,現吉隆口岸現在進行的主要是個體商戶開展的小額貿易和邊民互市貿易。”○11但是,吉隆鎮不僅地勢平坦開闊,風景秀麗,地質條件相對穩定,可開發利用的土地資源較多,而且,吉隆口岸離尼泊爾發達的地方較近,因此,吉隆口岸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四)日屋口岸
日屋口岸是傳統的中尼貿易通道,基礎設施相對落后,海拔4700米,日屋口岸目前受到交通及鄰國開放程度的制約,貿易額不大,市場輻射面也相對較小,長期以來,邊民互市貿易以人背馬馱的方式進行物物交換,如果我們積極創造條件,改進日屋口岸的交通、通信及市場條件,日屋口岸在邊境貿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將引人矚目。○12日屋口岸的邊境貿易集中在每年的5月到10月份,尼泊爾及西藏其他地方的客商陸續到達日屋口岸進行邊貿活動。
近現代西藏日喀則各個邊境口岸貿易無論從規模、基礎設施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改善,英帝國主義通過迫使清政府開辟口岸的手段掠奪了西藏大量的原材料,對傳統手工業及民族工商業帶來很大的打擊,邊境口岸變成帝國主義對我國進行經濟侵略的大門,但是,口岸的開放使得西藏加快了近代化的進程,喚醒了人民的民族意識。
[ 注 釋 ]
①即原日喀則地區,2014年6月下旬經國務院批準撤地設市.
②暑假調研.日喀則市對外開放和口岸建設情況匯報(內部資料).日喀則商務局,2016-7-11.
③阿木爾吉力根.我國邊境貿易的發展研究.民族出版社,2010,12:93.
④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日喀則地區志.中國藏學出版社,2011,7:1200.
⑤肖懷遠,卓扎多基.西藏:邊貿市場建設與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12:62.
⑥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日喀則地區志.中國藏學出版社,2011,7:1200.
⑦同上,第1222頁.
⑧同上,第1225頁.
⑨肖懷遠,卓扎多基.西藏:邊貿市場建設與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12:60,61.
⑩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日喀則地區志.中國藏學出版社,2011,7:1221,1225.


[1]肖懷遠,卓扎多基.西藏:邊貿市場建設與個體私營經濟發展[M].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12.
[2]阿木爾吉力根.我國邊境貿易的發展研究[M].民族出版社,2010.12.
[3]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日喀則地區志[M].中國藏學出版社,2011.7.
[4]西藏自治區亞東縣地方志編撰委員會編寫.亞東縣志[M].中國藏學出版社,2013.11.
[5]吉林省第三批援藏通化工作組編.西藏最后的秘境——吉隆[M].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6.
*西藏民族大學民族研究院2016年度中國史重點學科一般項目(項目審批號:16ZGS003)。
F
A
1006-0049-(2017)11-00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