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
臨滄市鎮康縣作為云南25個邊境縣之一。西與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縣相連。春節過后,正是榨糖的季節,地處南傘的中緬邊境,運輸甘蔗的卡車排起了長隊。由于實施了替代種植,緬甸土地上種出的甘蔗。正源源不斷運到中國境內的糖廠。
甘蔗、茶葉、咖啡、核桃、澳洲堅果,正是鎮康這片沃土對人類特有的饋贈。記者在下榻酒店的一本畫冊上看到這樣一種說法:“喝茶喝到八十八。頭不昏來眼不花。要想活到九十九,鞍山茶葉來一口。鞍山茶葉能潤喉。活到百歲不消愁。”
獨特的地理位置。使鎮康成為中國通向印度洋陸上距離最近的前沿商埠,成為滇西南、臨滄西部進入東南亞的陸上捷徑、重要門戶和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云南省實施“橋頭堡”戰略的前沿窗口。
鎮康縣總工會結合自己身處國門的工作特點,以加強組織建設、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困難職工幫扶、增強工會活力為重點。全面履行工作職能。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為促進全縣經濟社會持續穩定跨越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為國門職工服務
2015年2月8日,與邊陲小鎮南傘一橋之隔的緬甸果敢地區又一次響起了槍炮聲,緬甸戰事又起,隨后持續升級,導致大量難民涌入中國境內。
中國政府果斷應對,在南傘成立了前線指揮部,建立了難民營,為難民提供食品、飲水和醫療等服務。幾天之后,大部分難民被勸回了果敢。
不過,在南傘會展中心,仍有數千難民滯留。那段時間,原鎮康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總工會主席、現在已是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的李文娟和所有縣直機關干部一樣,每天為安置服務難民一事忙得不可開交。
2017年3月6日,緬甸戰事再起,李文娟少不了又要為難民的事操心……
還在2017年2月8日時,記者來到南傘,雖然看不到難民的身影,但緬甸戰事對雙邊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消除。曾經熱鬧非凡的會展中心,顯得冷清了些。盡管如此,南傘和鎮康從未停下發展的腳步。
李文娟看上去有些嬌小,但卻充滿熱情和能量。她對工會干部的要求,就是必須主動作為,服務好全縣的招商引資企業和職工。
在南傘郊外的邊境特色工業園區,目前已有數十家企業入駐,記者看到一家鞋廠的生產車間里,上百名緬甸籍工人正在為完成訂單而忙碌,工會的建會維權服務亦是刻不容緩。2015年以來,縣總工會出資為園區職工開展了體檢,考慮到園區職工地處郊外出行和就醫不便,工會協調綠源公交公司開通了專車,協調衛生局在園區開設了診所,還到園區開展技能培訓和競賽。哪里有職工,哪里就有工會“娘家人”的身影。
伴隨緊張忙碌的工作,李文娟意識到工會服務職工群眾的任務更加繁重,一個想法在她腦海中逐漸成熟,那就是申報籌建國門職工服務中心,完善服務體系。項目將建成三個中心:集困難職工幫扶、勞動爭議調解、職工法律援助、職工維權服務、政策咨詢、職工醫療互助等為一體的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吃、住、訓等為一體的技能培訓中心;籃球場、游泳池、網球場、職工文體活動廣場等為一體的文體活動中心。
國門職工服務中心的申報,是縣總工會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具體體現,得到鎮康縣委、政府和上級工會的肯定和支持,目前正處于實施設計階段,并將注入更加完善的功能。
維權正能量
云南保山鵬程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在鎮康縣承攬了—個項目,那就是建設南傘村委會停車場,于是請來了趙老九等40位農民工到工地上千活。工程不是很大,而且很快完工。可是停車場建成以后,趙老九等農民工卻遲遲領不到工錢。
2016年2月4日,無奈之下的趙老九等農民工將此事反映到鎮康縣人社局,隨后,人社局聯合縣總工會及時介入調查,將調查情況反映到南傘鎮,經鎮政府積極協調,第二天,趙老九等40名農民工就領到了拖欠的工資50萬余元。
女工李雪梅是鎮康縣勐捧教辦室職工,2016年3月1日起征得學校同意后開始休產假,可是3個月后,學校通知她回去上班。恰在此時,新的規定是李雪梅的產假可以享受6個月。她在政府人社部門的網絡上進行了投訴。隨后,鎮康縣人社局聯合縣總工會及時來到勐捧教辦室進行了法律解釋和協調,教辦室及時落實了政策,調整了李雪梅的休假時間。
南傘糖廠生產科職工李德華因患腎衰竭,想在廠內調整一下工作崗位,他將電話打到鎮康縣總工會常務副主席唐文仙的辦公室進行了咨詢,隨后又與唐文仙見了面。唐文仙讓工會工作人員在確認李德華因病不能堅持生產崗位后,與糖廠負責人進行協調,將他調整到保衛科工作,考慮到李德華治病還需不小的開銷,糖廠仍然計發他生產崗位的工資。
工會開展的“云嶺職工跨越發展先鋒活動”和“云嶺職工素質工程”讓基層職工受益無窮。4年來,鎮康縣總工會共舉辦茶葉加工、家政服務、砌筑、割膠等各類培訓班12期,有1132名農民工取得了證書。他們的一技之長,將助他們實現夢想。
幫扶有大愛
未婚鄉村教師呂紹平在2010年時被查出終末期腎病,家里還有一個年近70的老母親,遺憾的是,母親也是一個終末期腎病患者。母子二人每月都要到縣人民醫院做透析,經濟來源則是呂紹平的工資。2012年,工會將呂紹平納入困難職工幫扶平臺,每年都得到省、市、縣各級工會的幫扶慰問和臨時救助,幾年間,母子二人獲得的救助金額達16000多元。
退休老師李國英2007年被查出終末期腎病,每月都要到醫院做血滲。2013年縣總工會通過了解,讓單位申請把李國英納入工會困難職工幫扶系統管理,幾年來,各級工會共慰問救助李國英15000多元。
黃華文自2012年從曲靖市體育學校畢業后,來到鎮康縣鳳尾鎮大壩村當了一名村官,2014年1月,黃華文突然發病,先后到鎮康、臨滄就醫,被診斷為神經性耳聾,由于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雙耳聽力為零,無法進行常規治療,需進行手術更換人工耳蝸。當年5月,他在云南省第A民醫院成功更換了人工耳蝸,花去21萬多元的費用,其中自費部分達到13萬余元,這成為他難以承受的經濟負擔。鎮康縣總工會經主席辦公會研究,在特殊情況下給予黃華文5000元的臨時醫療救助。
楊氏兄妹是一對龍鳳胎,2015年同時考上省城昆明的大學,一個在云大,一個在云師大。他們的母親是企業職工,也是工會系統困難職工,父親沒有固定工作。母親不多的工資承擔不了兩個孩子的大學學費。縣總工會在當年開學前給予兄妹倆8000元的“金秋助學”補助金,讓他們順利入學。阮王林雖是鎮康縣檢察院職工子女,可由于父親已逝,母親耳聾,經濟條件十分拮據。2014年之前,阮王林接受縣總工會每次3000元的臨時救助共2次以及每年2000元的“金秋助學”共2年,才完成了自己大學本科和研究生的學業,讓人欣喜的是,他于2014年被美國一家大學招收為研究生繼續學習,如今已畢業留校任教。2016年,鎮康縣總工會通過“金秋助學”活動資助了142名學生,發放助學金17.7萬元。
今年60歲的縣委老干局職工繆錦榮2016年6月生病住院,共花費22萬多元,除去醫保報銷外,他自己自付51355元,因為參加了職工醫療互助,他到縣總工會又報銷了28733元。接過那沓錢,繆錦榮激動地說:“工會真是我們職工的娘家人啊,很感謝工會職工醫療互助這個平臺,在我生病期間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事實上,鎮康縣總工會在職工幫扶上從不吝嗇花錢,特別是在職工醫療互助報銷方面,他們采取x+200的報銷方式,就是職工每次住院,除了按照規定比例報銷費用外,職工每住院一次,就給予200元的住院慰問金。李文娟說:“我們是全市第一家,為職工服務,工會要會用錢,也要舍得用錢。”
縣城郊外的白巖村,水泥廠下崗職工盛佳月和同樣下崗的丈夫羅紹華從2005年開始就經營他們的農家樂。沒請廚師,兩口子起早貪黑自己動手,辛苦自不待言。2010年的時候,他們明顯感到農家樂的場地不夠用了,于是通過縣總工會的“貸免扶補”獲得了5萬元的創業資金,搭建了雨篷,拓寬了經營面積,增加了停車場。如今,兩口子的農家樂生意好的時候每天接待20桌,盛佳月趕緊打電話叫村里的女工來幫忙。
南傘鎮茶山村小組的施懷秀眼界開闊,很講信用,是遠近聞名的女能人。她通過工會和婦聯的小額創業貸款,在村里帶頭發展養殖業,自己養了10頭牛,100多只羊,不僅如此,她還帶動周邊鄰居一起養殖共同致富。
在祖國西南的這塊邊陲之地,記者的感覺是女人不止頂了半邊天,甚至是很多行業的頂梁柱。臨滄市總工會副主席吳啟芬給全市女工委定下的工作思路是“一縣一特,一會一品”,于是在鎮康,縣總工會女工委在2014年組建了女工骨干隊1支,女工培訓隊1支,女工文藝隊1支,全力打造“女工之家”特色品牌活動。2015年,由縣委、政府牽頭,縣女工委組建了13人的文化旅游宣傳隊,在昆明往返北京的直達快車上,宣傳鎮康的自然資源、民風民俗、特色產品和招商信息,充分發揮了工會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作用。今年2月,為傳承民族文化,縣總工會女工委在南傘鎮白巖村開展了德昂族服飾制作培訓,內容包括織布、服飾制作、包頭、布包、綁腿以及腰箍制作等,50余名德昂族婦女身著民族盛裝參加了培訓。此外,女工“兩癌”篩查、關愛留守兒童愛心媽媽等活動,都是“女工之家”的溫情品牌。
激情南傘,浪漫鎮康,秘境邊關,待到國門職工服務中心開張之時,她們的姿采還將迎風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