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萍
一、政治話語關注階段
1.“生命線”論斷的確認與深化
1934年,紅軍第一次全國政治工作會議就明確指出“政治工作是紅軍的生命線”。1955年,毛澤東在《中國農(nóng)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的按語中將其拓展到經(jīng)濟領域。20世紀60年代后,該論斷在“不斷革命”大思維的制衡下也出現(xiàn)了一定的偏差。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思想政治工作恢復了“生命線”這一科學論斷的本來面目。江澤民提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經(jīng)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促使論斷得到了細化和深化。
2.思想政治教育地位與作用的詮釋
1981年2月上海市舉辦了高等教育研究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專門的議題。此間,編寫了《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論》(未定稿),第一章是“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后,用“地位與作用”為關鍵詞的表述被普遍使用。
二、學術話語關注階段
1.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問題的提出
依據(jù)資料,郭富在1985年發(fā)表的 《如何評價政工干部的勞動及其價值》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潛在價值和社會價值,以及關于政工干部勞動價值的綜合評價問題。
吳奉文1987年發(fā)表的《論思想政治工作的社會價值》,論述了思想政治工作社會價值的客觀性。
彭宗佑1988年發(fā)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價值必須用生產(chǎn)力標準來衡量》認為:思想政治工作有無價值要用生產(chǎn)力標準來衡量。他的論述,推進了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研究。
李德順教授1989年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上發(fā)表了《價值的秘密在于主體——價值論與思想政治工作漫談(續(xù)一)等論文,從價值哲學的角度對思想政治工作價值進行論述。
至此,將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問題擺在了廣大理論工作者面前。
2.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理論體系的構建
1992年陳秉公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為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理論的體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
2000年羅洪鐵主編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基礎理論研究》,是最早單獨用一章 的篇幅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著作。
鄭永廷2000年出版的《現(xiàn)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論與方法》一書,也專門設了“現(xiàn)代思想道德教育價值論”一章。
這些成果標志著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理論體系的框架被構建起來了。
三、哲學話語關注階段
1.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縱向新發(fā)展
2001年張耀燦等寫的《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學》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的論述,對價值理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2002年羅洪鐵主編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首次對理論界研究得少的集體價值做了較為詳細地闡述。
2003年項久雨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論》,以馬克思主義價值哲學為理論指導進行研究。
2003年唐志龍等作《思想政治工作價值論》分上下篇對具體價值做了研究,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價值做了比較全面的研究。
2004年孫其昂主編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基本原理》,其“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歷史認識”部分,為我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提供了理論指導。
2008年王學儉的《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問題研究》,論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特征,對深入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有重要意義。
2010年駱郁庭主編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本質(zhì)特征做了深入的分析。
2.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橫向新突破
在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理論的發(fā)展階段,理論界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新問題做了研究,包括其本質(zhì)及特征、歷史認識、價值生成、實現(xiàn)規(guī)律和發(fā)展趨勢等,一步步使其體系化。
參考文獻:
[1]張偉紅.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研究[J].成功(教育版),2013(1).
[2]彭宗佑.思想政治工作的價值必須用生產(chǎn)力標準來衡量[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88(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