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傳統文化積淀豐厚,創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獨特的、有著強烈個性的木結構建筑體系。中國古代建筑以木結構聞名于世,而木結構的精髓在斗栱。本文以斗栱為切入點,簡要地介紹了斗栱的基本概述,并主要論述了斗栱的結構機能以及藝術特性。使人們充分認識到了斗栱不可估量的價值,并能更加重視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并保護和發揚光大。
關鍵詞:斗拱;建筑;文化
一、中國傳統斗栱藝術的美學表現
(一)斗栱的概述
斗拱使人產生一種神秘莫測的奇妙感覺。在美學和結構上它也擁有一種獨特的風格。無論從藝術或技術的角度來看,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華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氣質。斗拱中間伸出部仍叫做耍頭。雕著一個立雙式的青色龍頭。其兩旁的墊拱板雕半立體火焰珠一粒,象征吉祥如意。
斗栱是中國古代建筑中最具魅力卻又最為深奧的部分。它在中國木結構建筑的發展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于木構建筑體系的完善起著重要的作用。由于斗拱的使用,使得中國木構建筑在世界建筑木構發展中具有領先的地位。
斗栱,宋代《營造法式》稱其謂“輔作”,清式《工程做法則例》稱其謂“斗科”,民國以來通稱為“斗栱”。斗栱位于建筑物檐下,是柱子和屋頂之間的過渡部分,亦是古代木構建筑重要的結構和裝飾構件。千百年來斗栱深受人們的喜愛,已經成為中國建筑的特徽,它標志著民族的特色文化。古語有云:“桁梧復疊,勢合形離”,講的就是斗栱結構的的組織特征。也就是指“斗”上托“栱”、“栱”上墊“斗”地重復著,一層壓一層向上疊垛的擴展挑出?!掇o?!罚骸拔覈鴤鹘y木結構建筑中的一種支撐構件。處于柱頂、額枋與屋頂之間,主要有斗形木塊和肘形木縱橫交錯層疊構成,逐層向外挑出支撐荷載的作用,可使屋檐出挑較大,兼有裝飾效果,為我國傳統建筑造型的主要特征之一?!?/p>
梁思成和劉敦楨兩位先生是研究斗栱的老前輩了,他們對斗拱分別作出了如下描述性定義:“在梁檁和立柱之間,為減少剪應力,顧遂有一種過渡部分之施用,以許多斗形木塊,與肘形曲木,層層墊托,向外伸張,在梁下可以增加梁身在同一凈跨下的荷載力,在檐下可以使出檐加遠,這便是中國建筑數千年所特有的斗栱部分?!薄八^斗栱在方形坐斗上用若干方形小斗與若干方形的栱層疊裝配而成?!?/p>
斗栱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從多樣化到定型化,從重結構到偏裝飾、從尺度粗碩到形體纖弱的過程。
二、中國傳統斗栱藝術的美學內涵
(一)斗栱的藝術特性
斗拱使人產生一種神秘莫測的奇妙感覺。在美學和結構上它也擁有一種獨特的風格。無論從藝術或技術的角度來看,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華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氣質。斗拱中間伸出部仍叫做耍頭。雕著一個立雙式的青色龍頭。其兩旁的墊拱板雕半立體火焰珠一粒,象征吉祥如意。
斗栱作為中國傳統建筑的代表元素,同時也是中國建筑藝術的主要特徽。斗栱是一種建筑構件的存在,也是一種藝術的存在,更是一種美的存在。優美的造型可以引起人們的共鳴與聯想,以在視覺與精神方面達到享受。斗栱的形式整齊一律、對稱均衡、有著和諧的比例關系和韻律感,各個部件銜接的巧妙、嚴謹,可以說添一分則多,減一分則少。在木結構古建筑中,垂直之柱、水平之梁、傾斜之之椽三種構件之間還形成了強烈的空間位置對比。因此,斗栱之美,非一物之形狀美,而是以整體的聯系、制約、配合而取勝,在多樣的變化中保持統一的風貌,構成渾然天成之藝術效果。稱與均衡不僅是美學法則的主要條件,也是建筑構件或建筑物最重要的特性。斗栱在建筑物檐下有規律的重復出現或有秩序的變化,不僅極大激發了人們的美感,更加顯示出建筑的有序性、韻律性和美觀性,形成中國建筑藝術特有的審美風范。斗栱在造型藝術上的巧妙與精致中表現出它的韻律美和節奏感,而且這種形式的美給予人心的涵養與陶冶以極大的影響。
(二)斗栱的文化意義
斗栱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伴隨著中國建筑及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斗栱無論從結構技術角度,還是從建筑藝術角度都對當代木構建筑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反映了我國古代卓越的建筑技術水平,更加反映了高超的藝術成就。
建筑不僅僅是一個避風雨、御寒暑的物質對象,而且也是民族審美趣味、自然感情、宗教態度、社會風尚、心理氣質以及價值觀念等文化意識的藝術表現。中國傳統建筑是華夏文明的歷史積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封建等級制度、宗法家族觀念、“天人合一”的現實理性精神,都影響著建筑的布局,建筑環境設計和裝飾風格等等,從而形成獨特的歷史文化意涵。
斗拱是中國古代建筑上最為突出的建筑標志,極高結構功能廣更是封建禮制的具象表現。
三、中國傳統斗栱藝術在現代建筑中的思考
密斯·凡·德羅曾感嘆到,“我們可以在什么地方找到比古老的木建筑更偉大的結構凈化和理智的秩序呢?在別的什么地方可以找到材料、結構和形式的統一呢?這里儲存了世世代代的才智……”。用現代主義建筑大師的這段話來表現傳統的中國木構架建筑是再恰當不過了,中國傳統的木構架建筑,將木材這一主要的結構材料的性能充分發揮和運用到淋漓盡致的地步,在許多方面可以與現代建筑將鋼筋混凝土材料的充分運用相媲美。對于傳統中國木構架建筑的分析,不僅有助于我們了解我國古代匠師們在建筑領域做出的巨大貢獻,并且能夠看到我潤現代中國建筑師和結構師的不足之處。進而可以揚長避短,古為今用,創造出中國的“現代”,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當代建筑在適應時代發展的同時,仍需進一步融會、吸收傳統建筑的形態、工藝、文化內涵和外延,以及理性與浪漫交織的文脈。希望人們能充分認識到斗棋具有的不可估量的價值,使人們能更加重視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并保護和發揚光大。而從結構視角對中國傳統建筑的分析,更有助于建設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中國建筑。惟其如此,中國建筑才會有更輝煌的明天。
【參考文獻】
[1]斗拱的美學價值及裝飾功能[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02).
[2]試論建筑技術與建筑藝術的關系[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5(02).
作者簡介:王遠華(1991.8-),齊魯工業大學藝術學院15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藝術設計,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