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紅
摘要: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大學生心理問題日益嚴重,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也成為人們不斷思考和探討的話題。本文通過積極心理學來探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主張挖掘每個人自身的優點和潛力從而培養個人自身的積極品質,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積極人格;積極校園環境
一、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美國興起的心理學運動。謝爾頓和勞拉·金認為:“積極心理學是致力于研究人的發展潛能和美德等積極品質的一門科學。[1]”積極心理學的主要觀點涵蓋三個方面,第一是實現心理學的價值平衡。積極心理學既是對當代心理研究的價值回歸,也是對消極心理學的反思。第二是強調研究人自身的積極方面。積極心理學提倡用開放和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人,強調關注于每一個普通人的積極方面,挖掘其自身積極的力量。第三是以積極的態度看待問題,善于發現問題中所存在的積極方面。積極心理學強調以樂觀的態度和積極的心態面對心理問題。通過對問題進行積極的解釋,從而降低人的負面情緒和能量。另一方面,也使人們通過問題解決過程而進行積極的情緒體驗。
二、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各大高校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并與高校各種教學活動和實踐活動分不開。針對引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積極心理學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和方法,重新詮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一)培養積極的人格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旨在鼓勵學生用積極的心態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從而達到全體學生具備健全心理品質的目標。如果僅僅解決大學生所遇到的具體心理問題,則只是治標不治本,無法從根本上促進大學生的健康發展。就拿我們每個人都熟悉和必須做的事情舉個例子,吃飯。在我們吃飯享受美食時,如果我們的胃口消化不好,就無法很好的享受美食。但如果我們僅僅治好消化問題,并不能保證一定可以享受食物。這也就是積極心理學所涉及到的幸福并不會因為焦慮的消除而導致必然的增加,要想提高我們自身的幸福感,就得善于發現自身積極的力量。
積極人格是在個體與社會相互作用下通過實踐活動而逐漸形成的。大學是個小型的社會,邁入大學就意味著不僅要注重知識方面的儲備,也要注重能力方面的培養。一味埋頭苦讀,兩耳不聞穿外事的態度已經不適合現在社會的發展。因此應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大學各項豐富多彩的積極活動結合起來。大學生通過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活動中鍛煉自己,更清楚的認識自我,發現自身埋藏在深處的潛力,從而能夠更積極的看待自我。另一方面,積極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也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更好的適應大學生活,在實踐活動中找到奮斗目標,培養起積極的心理品質,有利于大學生心理的良性發展。通過積極參加活動提高自身的幸福感,培養積極的人格品質,從而極大地激發他們內在潛力并逐步使他們超越自我,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
(二)創建積極的校園環境
積極心理學認為,個人的體驗、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與個人所處的環境是分不開的。積極的校園環境主要包括樹立積極的教育理念,健全積極的校園制度以及營造積極校風建設。樹立積極的教育理念要求大學校園應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養學生的積極品質為根本目標。傳統的教育理念習慣通過批評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改正自身的不足和缺點,而積極的教育理念并不僅僅是發揚學生自身的優點和克服缺點,而旨在挖掘學生固有的潛力。其次,積極的教育理念并不僅僅只關注“問題學生”,相反的它關注所有的普通人,讓大部分人通過教育享受到真正的快樂和滿足感,這也體現了積極教育理念的博愛理念。教師要幫助學生挖掘自身的能力,了解自己的強項,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究竟想做什么。最后,大學校園涉及到教學活動,實踐活動,教師要采取積極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不斷的發展和改善大學生的自我體驗,心理承受能力和調節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在活動中發揮最大的潛力,獲得良好積極的情緒體驗,展示自己積極的心理品質。
校園制度是保障學校各項工作順利有序開展的前提。校園制度包括學校的傳統,儀式和規章制度,是校園文化的保障機制。積極的校園制度旨在建立以鼓勵、賞識為主,懲罰為輔的教育制度。作為大學生的指路人,如果一味地批評和懲罰他們,會使他們產生自卑情緒和逆反心理,不利于未來的發展。校園制度的制定不是為了約束大學生的行為,而應是鼓勵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品質,促使大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為未來的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良好校園制度的建設也有利于營造積極的校風。一個學校的校風直接影響學校人才的培養,它對大學生起著熏陶的作用,使大學生在校風的影響下發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積極校風建設應加強教育,形成健康的輿論導向,其次要樹立先進典型,借助榜樣的作用促進積極校風的形成。最后營造輕松愉悅的育人環境,使學生產生歸屬感,認同感,從而提高學習和生活工作的效率。
三、結語
現代大學生心理問題普遍嚴重,由心理問題導致的暴力和自殘行為屢屢發生,大學生自我幸福感降低,這也說明我們不能僅僅依靠解決存在的問題來提高他們的幸福感,而應采取一種新的解決方案挖掘大學生自身的潛力,提高大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從而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積極心理學就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其要求我們要關注大學生積極的,優秀的品質,幫助大學生挖掘自身的潛力,提高大學生積極情緒體驗。
【參考文獻】
[1]Sheldon K M, King L.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 [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3):56-67.
[2]王希永.實施積極心理教育的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6(04):52-55.
[3]晨曦.哈佛大學的幸福課[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8(11):13-14.
[4]王福建.積極心理學對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啟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8(03):42-46.
[5]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