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茂娟


摘 要:大學生體育消費是學生之間或從事體育活動的個人消費的經濟行為,大學生是一個高消費群體,日常的體育花銷較大,包括參加體育活動的費用、服裝費用、體育期刊費用等,大學生對于物質和精神的消費敢于大膽地追求,體育消費將直接影響未來體育消費行為的走向。通過了解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現狀,主要對影響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因素進行探討,并提出相關的建議,以期促進大學生體育消費。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消費;影響因素;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2-0050-02
引言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國民生活消費水平逐漸提高,人們的消費意識和消費結構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越來越重視體育健身。所以,體育消費日漸凸顯。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力軍,體育消費已經是大學生日常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給大學生提供了越來越多的體育產品,高校的體育管理者,要時刻了解大學生的體育消費現狀以及影響因素,合理地引導大學生進行體育消費,促進高校體育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影響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因素到底有哪些,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要內容。
一、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
近年來,大學生的體育消費行為逐漸得到了社會的關注,通過文獻檢索的方法了解到大學生對體育消費的消費結構主要以實物為主,主要包括體育服裝、運動鞋、體育音響以及報刊等,這一類支出占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絕大部分。在調查中發現,大學生體育消費的主要動機是強身健體、豐富課余生活和增加人際交往,這三者分別占據總數的43%、17.6%和12.4%。
對于大學生的課余生活的時間支配情況調查顯示,大學生的雙休日中生活方式呈現多元化的趨勢。當今的大學校園,為了豐富校園生活,不斷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但是根據調查顯示,許多學生的課余時間支配不合理,有26.5%的學生把課余時間用來上網打游戲,13.8%的學生選擇逛街游玩,9.2%的學生把課余時間用在寢室睡覺,而參加體育運動的同學只占據14.8%(見表1)的比例,這樣的比例分配對體育消費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關于大學生體育活動的頻率的調查,許多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意識薄弱,不能夠積極地參與到體育健身中來。調查顯示,學生沒每周參加1—2次的學生占29.1%,每周參加3—4次的學生占9.2%,偶爾參加體育活動的占46.9%,甚至還有14.8%的學生除了正常的體育課外從來不參加體育鍛煉(見表2)。這種體育鍛煉意識薄弱的現象,更加影響了體育消費水平。
二、影響大學生體育消費的主要因素
大學生體育消費的主要動機主要有受到同學影響、愛好體育運動、消遣娛樂、鍛煉身體、求新攀比等方面,調查顯示有42%的學生體育消費主要是為了娛樂消遣,并不在意體育消費給自身帶來的好處,沒有把體育健身與自身的發展結合起來,體育消費意識淡薄,這一部分人群可以說是體育消費的潛在力量,還需要正確的引導,使其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在調查中顯示,會有29%的人能夠正確認識到體育的強身健體功能,還有一部分同學對體育鍛煉有一定的興趣,這就需要給予積極的鼓勵,許多學生的體育消費是受到身邊同學的影響。另外,體育消費也已經成為交際和學習的需求。在大學校園中,每個同學都來自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家庭,其個性也大不相同。在大學校園的文化環境的影響下,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因素已經多樣化,許多大學生體育消費是為了掌握運動技術,在促進學生體育消費的同時要加強學生們運動技術的學習。在體育用品研發過程中也要考慮經濟適用的原則,使更多的人群可以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形成良性的體育消費觀念。有許多學生不進行體育消費是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學生的生活費大多是由父母承擔,沒有多余的費用來進行體育消費,以上諸多原因都直接制約著大學生的體育消費。
三、體育消費行為的產生
大學生體育消費行為的產生離不開心理活動,心理活動是用來描述人的內部活動,行為活動描述的是外部活動,在消費活動中,消費行為的發生來源于消費者的愿望,內心會體會到消費的需求,產生購買的興趣,為了滿足消費的需求,對產品進行了解,形成一定的購買欲望,消費行為比消費心理更具有現實的意義。由于購買動機的差異性,每個體育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都表現不同,但是依然有規矩可循,有心理學家在研究之后,得到消費者消費的規律性,即所有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都是由刺激產生的,包括外界的環境也包括消費者內心的刺激因素,經過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最終產生消費的行為。
四、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必然性
我國大學生數量在逐年增加,而大學生是一個重要的消費群體,大學生的教育經歷將決定未來的發展趨勢。就目前來看,大學生體育消費已經成為必然。
1.消費資金有所依附?,F代的大學生,資金收入基本沒有,無論是學費還是生活費,基本都是由父母承擔,所以在體育消費方面無所顧忌。也存在一部分學生擁有獨立意識,通過兼職、家教等工作賺取生活費用。他們在沒有步入社會之前,對資金的運用沒有合理的規劃,對金錢意識也不強。所以消費對于大學生而言比較容易些,身邊的消費環境也促進了大學生的體育消費。
2.個性化的一致性。大學是年輕人的聚集地,新一代的大學生,追求個性的釋放,學生每天都生活學習在一起,行為表現上存在著一致性。在消費方面,大學生希望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同時又希望得到周圍群體的認同,所以學生們的消費選擇比較統一,愛好相對來講比較集中,年輕人比較熱衷于體育鍛煉,是最大的體育消費群體,主要消費對象包括服裝、球類、健身器材等。
3.消費觀念意識強。大學生同時存在青春的激情與文化的理性,對于周圍的新鮮事物關注得非常密切,對浪漫、新奇的事物好奇心比較強,愿意挑戰新鮮的事物,能夠跟上時尚的潮流,不乏功名利祿卻又愿意付出。在大學生這個群體當中,一部分比較富裕,甚至有一定的收入可以獨立完成學業甚至還會有一些積蓄,同時也有一部分學生需要通過借貸的方式完成學業,不論用什么方式,大學階段就是支付財富、獲取知識的階段。所以對于大學生來說,消費觀念都比較前衛,其消費水平接近于社會上的職業群體,學生們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高層次的體育消費中去。大學生的夢想豐富多彩,視野比較開闊,對知識的獲取能力和對新鮮事物的接觸遠超過同齡人,所以即使經濟能力有限,也不能阻止大學生體育消費行為的發生。
五、促進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建議
1.加強健康引導。學校加強學生的健康教育,正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使學生們意識到體育鍛煉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活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領悟到體育健身的重要性,促進學生體育消費行為的產生。
2.建設訓練場地。高校培養全面復合型人才,要高度重視學生的體育鍛煉,修建體育運動場館,學生的消費觀念與學校是存在緊密關系的,高校的體育管理者要大膽改革和創新高校體育相關制度,對體育場館及體育設施合理運用,創建良好的訓練氛圍,通過多方面對社會進行籌資,吸引社會各界人士投資到高校體育消費。
3.實施促銷合作策略。高校與體育生產廠商有效合作,通過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在校園內進行體育用品促銷活動,積極傳播產品信息,真正地把體育產品帶到同學們眼前,結合體育產品的個性特點挖掘其獨特的魅力,通過有效的促銷形式吸引大學生的眼球,進一步促進大學生體育消費。
4.加大體育文化的宣傳力度。大學生的體育消費與自身獲得的保健、健身、恢復等知識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大學校園以及日常的教學中,加大體育文化的宣傳力度,高校要重視非體育專業學生的身體技能培養,加強體育知識的傳播,培養學生對體育文化的認知度,對大學生體育知識的傳授可以增加學生們未來走向社會后的體育消費。
結語
當代大學生是一個高消費的群體,大學生擺脫家庭的束縛,離開了高中時代繁重的學習任務,有許多閑暇的時間供其分配。目前,許多學生對課余時間的運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許多學生把課余時間用來睡覺、打游戲、逛街,很少有學生參加體育鍛煉,逐漸形成了不合理的消費觀念,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存在著潛在的危機。所以在促進大學生體育消費之前,要正確地學生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無論從時間還是金錢方面,都應該合理運用,只有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體育消費。
參考文獻:
[1] 陳蓓蓓,孫雪峰,高媛媛.影響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因素分析[J].考試周刊,2013,(12).
[2] 王永祥.當前大學生體育消費行為研究[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0,(10).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