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敏
一、高職院校學生對美育的認識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96%以上的學生在選修前并未接觸過美育;14%的學生曾耳聞目睹過美育的各種活動;67%的學生對美育充滿好奇,想了解美育如何體現“美”;還有29%的學生是因為不喜歡其他選修項目而選擇美育。
調查結果表明,在學生的概念中,“美”雖然離他們有些遙遠,但他們愿意通過主觀努力提升自身審美能力。但在實際生活中,學生還很難將美育與他們自身聯系起來,這就需要教師在各個時間內將各個項目的特點與審美特征通過各種方法傳授給學生,并在這一過程中引導不同層次與水平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他們的審美鑒賞力與審美創造力,使他們的審美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
二、美育的特點
首先,美育是感性的,是通過潛移默化而作用于人的,是以感性的方式來陶冶人的精神。
其次,美育能令學生感到愉快,不需要教師強制和勉強,就能心甘情愿接受,并對其流連忘返。
最后,美育是不可抗拒的,是一種內驅力,從內心的情感的角度打動人。美育的過程包含著對個人創造性的激勵。
三、美育在高職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
人的行動總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美育不同于別的教育就在于它是一種自由的形態,“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使人心靈得到凈化。它使人具有豐富而充實的靈魂,并滲透到整個內心世界與生活中去,形成一種自覺的理性力量。這是其他教育無法做到的。
2.有利于促進心理結構的“內化”
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就是要將道德、知識等教育轉化為人的一種精神素質,使之成為真善美相統一的人格。培養審美能力,引發審美情趣,要使廣大人群具有審美判斷力,不要美丑不分,更不要美丑顛倒。美育當然可以講一些美學知識,但不能停留于此,必須重視審美的實踐活動,讓人親力親為,獲得新的體驗,感受身心自發的一種人文或自然審美的體驗。
3.有利于提高思維能力
人類認識事物的思維形式分為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這兩種思維密切相關。從思維的發生學來說,形象思維是邏輯思維的基礎,沒有形象思維也就沒有邏輯思維。所以,要提高人的思維能力,尤其對于大學生來說,更要注意在形象思維教育的基礎上發揮邏輯思維。
4.有利于培養新型人才
教育只有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注意知識結構的綜合化,而不囿于某一學科的單一知識,才能夠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人才。一個人的自由個性從精神自由上升到實踐自由,需要經過長期的實際運作,要了解如何去想、如何去做,所以,審美力和創造力都是美育促成發展的。教育的精髓是啟迪智慧,培養創新精神。在現代社會中,一個人不管從事哪一行,如果不懂得美學和審美,就不可能真正做好工作,成為優秀人才。事實也表明,真正有名望的大學者,他們的成功和他們所受到的良好美育是分不開的。
從以上論述中可以看到,美育著眼的是整個的人,是人身心的健全發展,所以,美育能從更高的角度體現人的本質要求和理想。所謂完美的人,是既有物質生活又有精神生活、既有理智又有情感、既有工作能力而又善于生活和娛樂的人。美育就是要培養人們對于美的熱愛,從而感到生活的樂趣,提高生活的情趣,培養對生活的崇高目標。
參考文獻:
[1]歐陽周,顧建華,宋凡圣.美學新編[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3.
[2]邱偉光,張 云.新編大學德育[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3]許冬玲.論美育對大學德育的促進作用[J].求索,2004(1).
[4]郭建民.以社會主義榮辱觀塑造公民健全道德人格[J].理論導刊,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