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面的拓寬,大班的幼兒的自我意識逐漸形成。然而獨生子女依賴性強的特點使得他們遇到問題會尋求大人的幫助,或不知所措。日常生活中教師的耳邊總是充斥著孩子們的告狀聲,接連不斷的告狀聲不僅擾亂了教師的工作計劃,而且對幼兒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并沒有幫助。
幼兒行為能力的發展是多方面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便是其中之一。在教育部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指出:家庭和幼兒園應共同努力,鍛煉幼兒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他們形成基本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大班的幼兒視野日漸開闊,思維活躍,遇到問題時能運用已有的經驗來解決,但由于經驗的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還不強。幫助孩子們勇敢面對并克服挫折與困難,獲得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對他們的發展非常有價值,這也是幼小銜接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江蘇省常熟市練塘中心幼兒園(以下簡稱“我園”)是一所具有國防特色文化的幼兒園,從一日生活常規到各個課程,均滲透著國防教育的內容,注重幼兒品性的表現與能力的發展,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國防知識,學習解放軍堅強、勇敢、智慧的軍人精神。解決問題能力是“作為一個小解放軍應該具備的基本技能”。大班階段是幼兒進入小學學習前的最后一年,促進大班幼兒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將有利于其社會性的發展,有助于他們進入小學后能順利地面對新的學習和生活帶來的各種挑戰。
一、依托國防特色文化,提升意志品質,為解決問題奠基
1.建立自信
埃里克森概括出兒童發展的四個階段的特點:嬰兒期的信任與不信任, 幼兒期的自主與羞怯,童年期的主動與內疚,學齡期的勤奮與自卑。這四個階段中所遇到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都與自信有密切關系。
幼兒是在不斷積累經驗的過程中獲得自信的,自信心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面對挫折。面對幼兒的點滴成功,我們要多用鼓勵的話語來肯定他們,累積他們的自信;面對幼兒的挫敗,要用寬容的語氣讓他們放松,從而使其建立自信。
2.學習堅持
教育幼兒正確對待挫折,增強承受挫折的能力,是培養堅持性的重要一環,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要適當給予啟發和引導,讓幼兒有克服困難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把這件事做好,如果做錯,尋找原因重新來過,絕不能半途而廢。
蘇聯學者馬努依連科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實驗要求兒童在空手的情況下保持哨兵持槍的姿勢。實驗組以游戲的方式提出要求(保護工廠的生產而站崗),對比組只要求維持示范的動作。實驗結果表明,游戲狀態下,兒童的堅持性水平明顯高于其他條件下的水平。 對此,我們在小兵營游戲里加入了很多培養堅持性的角色,如站軍姿訓練、蹲馬步訓練等,以培養幼兒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3.承擔責任
對幼兒而言,責任是指他們對待自己應該做的事,在家庭、幼兒園、社會中應該遵守的規則,完成任務時的自覺態度和行為。
在我園的國防特色文化氛圍下,我們讓孩子們負責好自己的每樣東西——毛巾、水杯、書包、服裝、玩具、小床。每次吃喝后要做好餐具的回收;午睡后要做好衣服被子的整理;游戲后要做好玩具的擺放等,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會對身邊每一件小事負責。幼兒還需輪流當值日生,教師每天提醒幼兒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務,無意中把責任的內涵傳達給幼兒。
二、貫穿一日活動,摸索路徑方法,為解決問題鋪路
1.結合主題活動,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大班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在幼兒園豐富多彩的一日活動中,他們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遇到問題的頻率增加、難度加深。在開展的各項主題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主動尋找問題、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在主題活動“我的生活我做主” 的“變廢為寶”環節中,孩子們把收集來的廢品分類,再制作成有用的東西。孩子們在分類過程中發現了各種問題,而且每個人遇到的問題不一樣,如按照材質分,可以分成塑料類、金屬類、玻璃類等。剩下一些不知道怎么分類的東西,孩子們想出了各種辦法,如不知道的東西先放一起;可以分成可回收的和不可回收的。在討論中,孩子們想出了很多辦法,分類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在發揮創意把廢品制作成有用的東西時,有的幼兒用易拉罐排在一起做成了火車,有的用廢舊紐扣和銅絲穿成了紐扣樹等,創意無限。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們的想象力、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及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每一次主題活動的開展,都有集體操作、小組合作、獨立思考,孩子們或多或少都學習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日積月累,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2.捕捉偶發活動,培養多解的思維方式
解決同一個問題,往往有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多解指的是學會變通,靈活地運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每個幼兒的知識和經驗不一樣,思考的角度和方式也不一樣。在操作過程中,我們根據幼兒不同的情況給予其不同的指導和幫助,適應他們不同的思維方式。
從俄羅斯方塊游戲中偶發生成的活動“圖形大閱兵”中,孩子們用七種不同的俄羅斯方塊組裝出了飛機、坦克、小兵的模型,在空缺的格子里,可以放入不同的方塊組合,培養幼兒的空間思維能力和多種解決問題的能力。伴隨著閱兵進行曲的播放,當“飛機方陣”“坦克方陣”“小兵方陣”一一呈現在展板上時,孩子們都鼓掌齊鳴,愛國情懷可見一斑。
3.滲透角色游戲,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于游戲中材料、場地的限制,孩子們也容易出現各種爭端。在幼兒爭搶玩具時,教師要適時介入,用結果反饋法讓孩子們意識到不謙讓所帶來的結果是兩個人都玩不成,從而讓他們理解輪流謙讓對每個人都有意義。當幼兒提出游戲的主題和內容,卻不知如何往下玩時,我用行為影響法豐富他們的知識經驗;當幼兒在探索中遇到困難時,我用啟發引導法幫助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旨在通過問題啟發幼兒動手動腦,自己去探究解決問題,獲得新的認識和知識經驗。
弗洛伊德認為,游戲為兒童提供了一條滿足愿望和應付挫折的途徑。兒童通過游戲復演現實生活中的事件,重現問題,為解決相同的問題尋找不同的方法,提升了經驗,發展了其利用情境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小軍營游戲里,正在上演著一場“消防救災”的實況。火災發生了,人們蜂擁而出,亂作一團。這時小軍營中有人挺身而出,臨危不懼,指揮著現場,大聲宣傳:“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讓小孩和老人先走。”游戲增長了幼兒的演習和熒幕學習經驗,同時幫助他們獲得了一些粗淺的交往技能,是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使幼兒逐漸消除了“自我中心”,學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學會與他人合作,發展道德責任感。
三、攜手家園同步,創造機會條件,為解決問題搭橋
家庭與幼兒園攜手合力,才能更多地了解幼兒,正確看待幼兒,用適宜的方法引導幼兒,從而促進幼兒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
1.轉變理念,取得家長支持
我們通過訪談、交流會和發放問卷的方式,廣泛地傾聽了家長的聲音,得到了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明晰了解決問題能力對幼兒成長的價值所在。家長們很認真地填寫發放的調查問卷,也很積極地參加家長開放日和幼小銜接講座并認真填寫意見反饋,共同參與到幫助幼兒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研究中來。
2.相得益彰,促進友好合作
我們利用信息技術的新手段,通過家校平臺的短信互動、幼兒作品秀、班級空間秀等網絡資源,把平日幼兒的作品、表現、活動照片上傳,還建立網絡群與家長互動。這種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家長的參與熱情,使家長資源更有效地利用起來,家長的經驗也實現了共享。
此外,我們通過家園欄張貼幼兒活動的照片,分享最新的育兒知識。家長從中了解了班級活動的開展,知道了幼兒園的基本活動,發現了幼兒小小的進步。家長逐漸意識到要把自主權還給孩子,讓孩子在自我判斷、自我體驗中實現能力的提高。
若要發展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有時會采取自由放任的教學方法。而更有效率的方式是利用示范解決問題的技能,讓孩子們自行練習。為了教導幼兒可以獨立使用解決爭端的技巧,家長和教師的幫助必不可少。幼兒雖然有潛力應對各自的生活環境,但他們還是會遇到自身特有的困難,成人的角色是促進幼兒潛在能力的生長,而不是把自己的本領強加給他們。
作為教師和家長,我們也應該真誠、開誠布公地面對幼兒;留給幼兒充足的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分享幼兒生活中的喜與憂;尋求幼兒的幫助和意見;采用請求的態度而不是命令;用語言和行動來傳達肯定性的信息。
參考文獻:
[1]王茹燕.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大班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J].新課程(教研版),2011(3).
[2]宋海梅.如何在角色游戲中培養大班幼兒解決糾紛的能力[J].時代教育,2014(20).
[3]甄麗娜.運用社會戲劇提升幼兒解決問題能力[J].教育導刊(下半月刊),2013(2).
[4]胡 梅.如何提高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J].中華少年, 2015(19).
[5]夏志萍.淺談如何提高大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J].學子(教育新理念版),2014(1).
[6]李堉錠.大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糾紛解決方法的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版),2012(12): 122-124.
[7]王 瑛.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J].成才,2015(11).
[8]呂 芳.大班幼兒人際問題解決技能培養的實踐研究——以情境教學為特色[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 2015.
[9]黃舒華.培養大班幼兒在科學探索活動中小組合作能力的策略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09(8):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