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夢英+鄧夢蘭
一、小組合作制
在某班級的管理中制定的小組合作制如下:
(1)分組。全班49人,分成7組, 每組7個人,每個小組由不同能力、性別、性格、文化背景的學生組成。
(2)實施辦法。小組管理辦法:每個小組第一個學生為組長,組長一周輪換一次(一周換一次座位,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當組長),組長主要負責作業收交和監督英語短文、語文課文的背誦。班干部任務劃分:首先給各位班干部下發一個日常工作登記本,要求他們每天記錄當天學生表現,并進行細致的任務劃分。比如,課代表負責每天收交、發放作業并向組長統計具體情況;學習委員負責統計早上遲到情況,作業遲交、未交情況;副班長負責班費開支和班會的記錄;生活委員負責每天衛生檢查、午飯紀律;體育委員負責兩操紀律;班長負責每節課紀律,并在放學之前將所有班干部的登記本收齊并統計。量化管理辦法:制定《班級量化管理辦法》,以小組為單位,扣分為主,加分為輔,除非表現特別突出,一般不加分只減分。每天放學前由班長統計公布得分和具體扣分情況。建立個人成長記錄本:把學生個人的表現記錄在冊,作為學生綜合評定的依據。
二、基于小組合作制的獎懲制度在班級管理中的實踐
以下通過收交作業的案例來集中闡述如何依靠小組合作學習來推行獎懲制度。
(1)讓宣傳委員(班級的采購員)購買大量的便利貼,每個組長發一小份。
(2)要求所有學生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當天要交的所有作業都交至組長處,由組長歸類整理。
(3)早讀后任何學生不能出教室,必須等班主任或班長指導大家交齊所有作業之后才能出門。
(4)早讀后,課代表都上講臺,分組收交與清查,組長數一遍,課代表數一遍(每組都是7個學生,很容易查清楚)。
(5)組長將遲交或未交的學生名單寫在便利貼上,將便利貼粘在作業本上。
(6)課代表將便利貼收齊(因為都在每組第一個本子上,所以很容易找到)。先在作業登記本上登記并交至任課老師處,再將便利貼交給學習委員,學習委員將便利貼粘在專用的日常工作本上,最后交到班主任手里(作業遲交、未交都會扣分,未帶作業的家長將作業送至學校)。
(7)利用家校聯系本,要求家長每天在檢查作業并簽字,并及時反饋孩子在校表現。
三、班級管理成效
(1)不給任何學生有機會鉆空子(未帶作業的不僅扣分還會請家長送作業)。一般情況下,每天不交作業的學生不超過3個人(包括美術作業)。
(2)因為小組長是輪換的,所有的學生都得到了鍛煉,也更大程度地參與了班級管理,有利于增強班級凝聚力。
(3)充分利用家校練習本,要求家長檢查作業,讓家長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
(4)作業上交情況與小組評比掛鉤,得分最低的三組將會受到懲罰。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把寫作業慢慢變成一種習慣,跟早上起來洗臉刷牙一樣的自然,回家不寫作業就跟早上起來不刷牙一樣的不自在。
(5)作業上交情況因為有詳細登記,所以都有據可查,便于在與家長溝通時有充分的資料可查閱。
班主任應在班集體的建設和管理中尊重學生的生命特質,積極創設各種環境,合理利用各種資源,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使他們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自我教育的內部動力機制,從而引領他們走向成功。通過在某班級基于小組合作的獎懲制度在班 級管理上的實踐,學生的合作意識和 能力得到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減輕了壓力,增強了自信心,增加了動手實踐的機會,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同時,促進了全體學生的個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孫雙雙.試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中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讀寫算(教師版), 2014(35):200.
[2]陳士勇.班級管理中激勵教育的實踐[J].學校管理,2016(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