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完成需要經過很多程序處理,才能夠成為一部適合搬上銀幕播放的完整作品,比如剪輯、配樂等等。作曲家根據剪輯考慮在什么片段加入音樂,他們需考慮的地方除了關于音樂的出場外,還有它的終結之處。細致的分,還包括音樂與畫面的配合,什么時候需要加強或降低聲音,如何掌握角色的情緒,場景的氣氛,以抓緊觀眾的心里,有些時候還可以彌補影像中的一些不足之處,呈現更深的寓意。大致千軍萬馬的雄心壯舉,小到人物的一舉一動,可以是音樂發揮的好時機。一般來說,音樂的功能就如上述,但也并不盡然。音樂在電影中除加強氣氛外,還能起到反諷的作用。
本文現試就呂克貝松的作品《殺手萊昂》的電影原聲大碟來對讀電影中的影像,從而進一步了解作曲家埃里克沙拿時怎么樣為這部電影插入他的音樂,以及有關電影音樂的配置。
曲目一:開場,直升機拍攝,采用空中鏡頭并加鳥瞰視點,帶出故事發生的紐約市,鏡頭自紐約市外觀滑翔式穿插市內大街,當畫面出現主角萊昂與工作接洽人東尼見面的小意大利餐廳,音樂停。此段音樂以中國竹笛帶出,配合背景的電子合成器,空靈感重,為鏡頭增加來蕭瑟味道,與陽光普照的畫面形成一種強烈對比,事先張揚事件即將發生。
曲目二:音樂開始時,出現萊昂的第一個目標,一個胖男子。胖男子與眾手下走入大廈,進入事發地。不久,萊昂出現將男子手下逐個擊破,最后只剩下他與目標人物對峙,胖男子一度在室內四處亂串逃生,處于弱勢,直至他拿起電話報警之際,萊昂結束來男子的生命,音樂停。除電子合成器外,此段音樂主要以敲打樂器演奏,當中包括定音鼓與鈴鼓,節奏感重而明快,定音鼓每一下猶如緊張的心跳聲,以至于由鈴鼓所發出的輕微震動及一種鐵片樂器的敲擊聲響,均恍若急速的步伐。音樂的旋律經過一連串的上下起伏,與戲中人物的走動節奏、對峙處境及心理狀態配合得相當細微。
曲目三:萊昂買過牛奶走出商店,音樂起。鏡頭接萊昂回到居住的地方,并在上樓時與鄰居女孩蒂達正在抽煙,又看見女孩臉上有傷,萊昂問起她的傷痕,兩人繼而有一小段對話,萊昂隨后回家,這時史丹佛出場,音樂停。此段音樂明顯較前兩段溫柔的多,旋律清新。由吉他獨奏開始,中間加上了木片琴協奏,是純真簡潔多配搭,象征著兩人的相遇交談,曲尾接史丹佛出場,音樂中明顯多了一中陰霾的味道,這都是電子合成器所造成的氣氛。
曲目四:旋律環繞他自己在屋內的日常生活,把心愛的植物從小露臺放回室內,摘去眼睛脫掉身上的戰衣,沐浴身體,一個人靜下來喝牛奶,小心的熨衣服,打理植物以至入夜后帶上眼鏡坐在單人沙發上睡覺,當萊昂關上燈時,象征一天的生活結束,鏡頭在此凝固,音樂停。埃里克沙拿在這里選用弦樂背景配以雙簧管獨奏,散發出淡淡的孤獨味道,這就好像殺手的平日生活,不過就是平凡的瑣碎生活。此曲為整部電影的母題旋律,電影中多場配樂均不斷重復此曲來象征萊昂這個主體,直接代表了萊昂這個角色的感情。同樣的旋律作不同變奏或多或少可窺探到當下萊昂的情感與思想。
曲目五:早晨瑪蒂達接到學校打來的電話,致電的是學校的校長,瑪蒂達一邊模仿自己的后母角色,一邊聽著對方冷冰冰的指責,悲從中來,說了一句:“她已經死了。”那邊萊昂做過運動后外出,音樂停。以弦樂與巴松合奏,孤獨的味道更濃。
曲目六:萊昂回家時發現瑪蒂達鼻子在流血,萊昂給瑪蒂達遞上一條白色手帕。此時瑪蒂達抬頭問萊昂“生命就是這樣還是因為我是小孩?”音樂就此響起。此段音樂還包括史丹佛與手下進入大廈,大肆搜索瑪蒂達家,兇殘地向屋內每個人大開殺戒,直到史丹佛撥開珠簾與瑪蒂達父親 面面相覷之際,音樂終止。這段長達四分鐘的音樂由小提琴開始,再慢慢帶出一連串的敲擊樂器,層次感就此重疊而生,敲擊樂器將樂曲的節奏逐步加強,先哀怨后凌厲,正好配合瑪蒂達上文所述的哀傷以及后來史丹佛對瑪蒂達一家的滅門過程。音樂中所用的敲打樂器包括已經出現過的定音鼓與鈴鼓,同樣強調那種急促的步伐,節奏亦步亦趨的緊密起來。大概到了三分鐘左右,會發現此段音樂實際為曲目五的變奏。
曲目七:此音樂有關萊昂與瑪蒂達的第一次正式相處與對話,從此他們得知對方的名字,了解彼此的背景和生活,他們談后就各自休息了,音樂停。此音樂以一陣風暴式音效作為引子,大有暴風雨過后平靜之態。離開了敲打樂,轉換為雙簧管、豎琴、中提琴的合奏,背景仍有電子合成器造成的空洞感,預示了平靜背后又有另一股危機所隱藏。
曲目八:萊昂不想教瑪蒂達殺人,瑪蒂達拿起手槍向窗外連開幾槍,音樂開始響起。萊昂為免被人發現,被迫與瑪蒂達搬到其他地方居住,,二人到了新居住的酒店后,萊昂檢查酒店房間與設施,完事后坐下休息,音樂停。
此段音樂較明顯不同之處,在于萊昂在畫面中四處檢查居所時,音樂中突出了兩下屬于大提琴的低音音調,加強萊昂那份緊張起來的活動節奏。
曲目九:音樂起萊昂教瑪蒂達如何使用槍械,講解后瑪蒂達找定目標先來一次模擬示范,并聽隨萊昂所下的指令“嘗試感受目標任務的呼吸,并推測他的下一步”。萊昂發出指令,音樂停瑪蒂達開槍擊中目標。是氣氛較旋律性重要的音樂,以電子合成器制造出來的效果營造出一種令人精神高度擊中的氛圍。
曲目十:此段音樂一度出現,以表現瑪蒂達對萊昂那份具有愛情的情感,與二人間的曖昧關系。令人不免想到畫面中的瑪蒂達我在床上向萊昂說:“萊昂,我想我已經愛上你了。”那邊萊昂聽完瑪蒂達的示愛后吐了一身牛奶,而后當萊昂走出家門準備工作時,心情就沉重下來,音樂停。
曲目十一:萊昂與瑪蒂達再度搬遷,音樂起,畫面見二人到達新居,萊昂在浴室拿出身上的子彈,洗刷槍傷,音樂停。此段音樂強調節奏,以電子合成器制造的數下敲打聲開始,然后是不斷重復的拍打鼓聲夾雜拉丁美洲的響葫蘆搖晃聲,大有一種重新開始的感覺。
音樂在這部電影里不單成了不受時空限制的中介者,且歷久常新,它表現了時間性、歷史性,也具備了象征的指涉了,如貝多芬的音樂代表暴烈粗獷,音樂電影則代表純真簡單。呂克貝松在這部電影中無論什么聲音都作了相當仔細的考慮,從作曲家埃里克莎拿在《殺手萊昂》中配置的音樂來看,足見他深知電影中人物的性格與特質。
作者簡介:李立良(1989—),男,漢族,山東省滕州市人,碩士研究生,河南工業大學2015級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錄音,動畫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