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愛民
摘要:教學實踐中,實訓室也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和研究新的材料應用于學生的造型訓練中,使學生能夠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新的觀念和新的社會需求要用最新的技術和材料來適應,同時放開了對學生的束縛,解放了思想和觀念,鼓勵了學生的大膽創新,為最終服務社會奠定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材料;動漫;雕塑;實訓
縱觀歷史,從遠古人類以石器為材料制作捕獵工具到以泥為材料的陶制生活用品,再后來青銅器、鐵器、金銀器、木制品、漆器的使用,使得各種材料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不斷的被發現并發展,到今天工業化大生產的物質材料以及現代科學技術開發出來的新型的環保理念的材料的開發,同時伴隨著人類藝術觀念的變化,形成了現當代的一個新的時代——以材料為意義的新的雕塑藝術時代產生。
動畫雕塑作為一門獨立藝術門類,區別于其他藝術的根本要素就是物質材料的運用,它是通過一種或幾種材料來表達的,材料本身具有獨特性,它能更好表現雕塑作品的形式美。那么,在我們的實訓教學中,也不斷的讓學生對于材料的種類、特性、使用技巧都要有一個深入的理解和認識過程.動畫雕塑實訓室是通過讓學習者有效的了解三維空間中的人和物的結構,熟悉各種實物的立體造型,學習動手塑形、翻模的方法,從而提升動畫角色造型的設計能力,同時也是動漫周邊衍生品得以產生的基礎。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創新與發展,用于雕塑的材料從粘土、布絨、紙材、金屬、木質材料發展到運用漿糊紙、油氈、木片、細繩、蠟模、鐵、玻璃、原材料與現成品結合等多種材料的綜合運用,新形象、新材料、新的社會功能越來越多的展現在人們生活中,正如立體主義雕塑大師阿基本科闡明的一個觀點:“新形式來自于新材料,我必須從新材料中找到新的技術,根據我的經驗,新的風格需要新的材料而非新的材料需要新的形式風格。”那么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實訓室也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和研究新的材料應用于學生的造型訓練中,使學生能夠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新的觀念和新的社會需求要用最新的技術和材料來適應,同時放開了對學生的束縛,解放了思想和觀念,鼓勵了學生的大膽創新,為最終服務社會奠定扎實的基礎。下面就針對動畫雕塑所涉及到的各種材料以及對新材料的探索做進一步的闡述和分析:
一、粘土類材料
粘土材料分為天然粘土和化工粘土兩大類,是動畫雕塑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天然粘土因地域不同,粘土的泥性也不相同。甚至于同一地區不同區域的粘土的泥性也不盡相同。總之:經過篩選、加工處理,只要土質細膩、可塑性強、濕潤、粘性好就是上乘的材料。
我們實訓室目前使用的制作陶藝的陶泥以及用于大型雕塑課練習的雕塑泥都是以天然粘土為主要的成分的泥材。
化工粘土包括:聚合性黏土和樹脂粘土、紙粘土和超輕黏土以及油粘土。
聚合性黏土又稱為“軟陶”,在常溫下柔軟如泥,具有和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還有液態的軟陶可作填充或涂料使用,還有一種叫做“美國土”的軟陶,可作精雕細刻使用;這種粘土需要用烤箱進行烘烤來完成加工,溫度要掌握好,不能低也不能過高。目前我們實訓室學生訓練使用的就是這類粘土。樹脂粘土、紙粘土和超輕粘土質地柔軟,可自然風干,干透后像海綿,非常適合兒童,用來進行兒童的手工練習和游戲使用。而油粘土分為普通油泥和精雕油泥兩種,精雕油泥質地堅硬,需用吹風機進行加熱才能塑造、雕刻。普通油泥十分柔軟,易于塑造,可用于定格動畫的拍攝以及場景和道具的制作,但在使用過程要注意環境溫度的掌握,否則容易變形。
二、布纖維材料
布纖維包括布料、毛絨、毛線、棉線、麻繩等的纖維材料。可用于人物的頭發或服裝的使用。此種材料給人溫暖的心理感受,可用于作為填充材料使用。
三、紙質材料
可用平面剪紙的形式表現人物的角色和場景,如《豬八戒吃西瓜》和《漁童》就是用紙偶來完成的。
四、金屬材料
金屬材料包括鐵皮、鋁皮,和各種金屬絲、金屬零件等,經過彎曲、切割、焊接、組合才可以塑造立體造型,還可用制作骨架的制作。
五、木質材料
木質材料可加工成木條、木塊、木片等,木質堅硬并有天然的美麗紋理,可著色,用處廣泛,受到人們的喜愛。
六、現成品類
現成品指的是工業批量生產的無個性產品,通過運用把新的藝術概念通過對日常物品的換位,以“變魔術”的方式充分的表現出來。西方現代藝術的大師杜尚的作品《泉》,就是用從商店買來的男用小便器作為雕塑作品參加展覽;這種類型的材料的使用打破了傳統雕塑美學原理,開創了現代藝術潮流,使雕塑藝術家取材有了更廣闊的眼界。
七、創新的材料
創新材料的發展是基于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上特別是固體物理、結晶化學、結構化學、光學、電磁學、力學、熱學、聲學、工業學、建筑學等等的結果。比如:人們為了懷念親人,把先人的骨灰經過5400度高溫的真空感應爐里提純,然后放在高溫高壓下使之變硬,這種溫度和壓力相當于天然鉆石形成時的溫度和壓力,這樣可以制作出精美的多種顏色的鉆石工藝品用于隨身攜帶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諸如此類所涉及的材料無限豐富,使藝術更增添了多種多樣的特性。藝術家們利用高科技的、新媒介的、綜合運用的手段,通過在繪畫、雕塑、音樂、散文、戲劇、電視電影、多媒體、攝影、詩歌等的方法來表現,使得雕塑藝術登上了又一個高峰。
只要我們堅持不斷探索,廣泛學習,充分融入時代的大潮中,吸收現代科技知識作為補充,我們會找到和使用更多的更具藝術價值和人文色彩的材料應用于我們的學習和創作中,最終找到我們的發展方向和藝術創作道路,讓我們走得更高,行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