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
初中物理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有著許多密切的聯系,很多物理知識都來源于生活。物理教師可以很好地利用這一優勢,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景,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生活常識的科學認知,而且可以很好地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成效。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課堂實施情景化教學呢?
一、實施情景化教學的意義
情景化教學,就是將一些概念性的、難于理解的知識通過實驗等方式生動形象地展示,使枯燥乏味的理論變得生動有趣,使難于理解的知識變得易于接受。情景化教學是把學生放在首要位置,以尊重學生的學習心理為前提,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變得樂學、善學。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過程,這就需要學生能夠擁有長期的學習動力,而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是一個支撐點,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采用情景化教學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旦有了學習興趣,便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實施情景化教學的原則
初中物理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學習初步的物理知識與技能,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通過從自然、生活到物理認識的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培養學生的終身探索精神。初中物理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通過學習可以增強學生對生活常識的科學認知與解釋能力。而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進行情景化教學的創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很好地提升了物理課堂教學成效。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堅持以下原則。
(1)情景創設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符合學生的物理認知水平。要依據一定的教學目標,以有利于物理知識和學習方法掌握為原則。
(2)情景創設要從學生生活體驗入手,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做到盡可能真實。強化課堂教學與學生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使課堂變得通俗易懂,學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3)情景創設要具有趣味性、探究性和科學性,在內容等方面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要有利于學生積極、廣泛地思考,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
三、實施情景化教學的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提升課堂成效
教師和學生是課堂永恒的主題,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教師要做到關心愛護學生,尊重理解學生,平等對待學生,盡心盡力地為學生著想。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和理解,進而對所教的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比如,班內有一名學困生,從初一下學期開始逐漸養成了很差的學習習慣,所有學科作業幾乎都不認真完成,甚至一點都不做。我了解情況后,主動與他交流探討,提出一些可行的辦法。由于初二物理為新增學科,學生有一些新鮮感,而且物理學科有許多實驗和一些比較有趣的自然現象,他顯得比較感興趣,一改以往的習慣,在物理課堂上十分認真,每次測試都在七十分上下。
2.利用實驗進行教學情景創設,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知識中的許多概念、規律都來自實驗。假如在課堂上只空講一些概念,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通過物理實驗,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知識的來源,學生不僅能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價值觀,還能有效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實驗進行教學情境創設,并針對實驗可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思考。例如,在講壓強與壓力這一章節時,教師用簡單的器械圓規和橡皮泥就可以直觀地反映:先把圓規的尖端放在橡皮泥上面,再把圓規平放在上面,兩次看到橡皮泥的印記不一樣,可以說明壓強與受力面積關系;再把平放的圓規用力壓下去,橡皮泥的印記會深一些,說明了壓強和壓力有關系。很簡單的實驗,很直觀的反映,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接受知識也就容易多了。教師還可以進行提問,可以讓學生對實驗進行拓展。學生會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并且帶著疑問積極參加課堂教學活動,對物理現象、知識進行探索。不難發現,這樣的情景教學既尊重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利用多媒體進行物理情景創設,使抽象的概念變得直觀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使一些現象變得直觀。物理學研究的對象很多是宏觀的、龐大的;也有很多是微觀的、細微的。龐大的、細微的對象,學生不借助儀器是無法直接進行觀察的,所以要想使學生能夠了解,就需要借助語言描述和多媒體技術。比如說對微觀粒子的理解,由于物質原子十分微小,學生肉眼無法進行直接的觀察,要想使學生直觀地了解微觀粒子的構造及運動,就需要借助多媒體。這樣就能夠直觀形象地反映出微粒的基本形態與運動方式,學生往往對視頻與圖像更加敏感,這樣學習效率就會更高了。
4.借助生活中的現象進行物理情景創設
物理學中許多的知識都來源于生活,物理學的一些現象與日常生活都息息相關,存在比較緊密的聯系。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和教學中,時刻做有心人,充分利用身邊的一些生活資源,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發揮探索精神,這些生活資源便可被充分利用,成為寶貴的課程資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查閱資料等方式發現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也可以結合校本教材開發、校外社會實踐等活動讓學生去調查研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調查、發現,精選、精講一些與現實生活相關的現象。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學生自己發現的現象,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去科學探索。比如,在學習慣性章節時,可以用雞蛋的轉動來說明慣性與摩擦力現象。雞蛋是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通的食物,幾乎每家都有。可以讓學生準備外形相似的生雞蛋、熟雞蛋各一只,把它們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相同的力使它們旋轉,會發現熟雞蛋能迅速旋轉起來,而生雞蛋緩慢的旋轉幾圈就停下來了。為什么呢?通過實驗,教師可以解釋:生雞蛋內的蛋清是液體狀態,外力作用在蛋殼上發生旋轉時,蛋清則繼續保持靜止狀態,由于它與蛋殼間存在摩擦力作用,所以整個蛋緩慢轉動,并且很快停了下來;而熟雞蛋內的蛋清蛋黃已凝固且與蛋殼成為一體,不存在摩擦力,所以在蛋殼受到外力作用旋轉時,整個蛋能迅速旋轉起來。
從課堂教學有效性來說,情景創設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它通過不同方式創設情景來實現趣味性教學,增強學生對于初中物理課程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科學探究、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當然,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想打造更高效的課堂,還需要進一步發掘,積極地探索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情景創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有效地進行改進,在積極投入初中物理課程教學改革進程中,為初中學生將來實現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顧建元.重視物理情境創設,促進物理意義建構[J].物理教師,2006(3).
[2]喬翠蘭.物理教學情境 創設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