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1.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獨立院校相比職業院校來說,學生的綜合素質要高出職業院校的學生;另外,獨立院校的教學資源也稍為豐富一些。依托母體學校,教學資源共享是優勢,但是不能一味依賴母體學校,應考慮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在教學上不能照本宣科。獨立院校教學設備的落后與不足給教學帶來了一些困擾,沒有設備去支撐教學或者說更好地完成教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被削弱。此外,學校所在城市行業資源缺乏,室內設計行業混亂,實力參差不齊,能為學生提供的良好就業學習平臺較少,學生不能在一個好的設計行業環境中學習,對學生以后的事業發展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2.工作室與設計專業的互助
為了應對社會的高要求,職業院校必須采取一些措施,不能重理論輕實踐,應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德國包豪斯設計學校實行工作室教學模式,讓設計專任教師開設項目工作室,把專業課程設置、實踐教學與實際項目相結合。在室內公共空間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除了教授室內公共空間的理論知識,還可把公共空間進行分類,分為辦公空間、展示空間、商業空間,分類分階段進行授課內容,每個階段空間設計理論知識講完,相對應地給出實際項目任務供學生做練習,讓學生在專業工作室進行課題訓練、手繪或者電腦制圖,教師負責指導直至課題完成。工作室教學模式僅停留在提供真實課題,學生設計能力稍微差點的也僅僅體現在作業階段,設計方案不能真正實現。
整個教學過程還有部分實踐課程,由兩部分組成,課程內實踐學時和設計考察實習學時。課程內實踐學時設在課程授課過程階段中,比如講授完商業空間設計的相關知識點后,要求學生對本地區商業中心的不同商業進行考察,如商業街、專賣店、餐飲店等,對有吸引力的、設計感強的空間進行調研,并整理一份調查報告,從空間功能分區、色彩燈光設計、裝飾材料使用、頂立面設計等方面進行評價,從優秀案例中學習。設計考察實習的范圍擴大,在規定實踐時間期間到一線城市廣州學習室內公共空間的設計,比如去太古匯商業中心,學習高端一線品牌的商業及展示設計等,在不同檔次的品牌商業或展示空間中收集資料并整理,為以后的學習和設計提供優秀的案例素材,提供設計靈感。由于教學資源有限,教學環境有限,所以有必要樹立協同育人的教學理念,開展校校合作,在設計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進行探索創新。
采用校校合作協同育人后,學生在室內公共空間設計知識的學習中,也有了明確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優秀高校的資源以及高校所在環境中的行業資源被充分利用起來,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出了一個令人滿意的協同育人的效果。
3.協同育人教學探索動態
開展校校協同育人的目的就是要使人才培養更好地與社會需求一致,在突出辦學特色的情況下,校校之間制訂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方案、詳細合適的教學計劃,在培養方案中滿足各方的教學需求,使各方學生在設計行業中能滿足不同優秀資源的外部環境需求,同時也需要雙方實現教學資源共享,讓學生接受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設計行業的教育,雙方共同成為教育主體,對學生負責,對教育行業負責,對設計行業負責。嘗試協同育人畢竟是一個開端,會出現一些弊端。因此,要關注協同育人教學改革的效果,關注設計行業的發展,關注與設計專業緊密相關的方面,把行業發展的趨勢、動態納入教學過程或指導教學。把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更新升級,讓學生對實際設計項目不再感到束手無策,使他們能將學到的知識用到實際項目中,并取得一定成效。
重視設計教學的前瞻性,把教學升級,將設計項目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協同育人。教師也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狀態,擴展學生知識面并正確引導學生,不盲目參與,讓學生少走彎路,培養優秀的應用技術型人才。
參考文獻:
[1]佘 莉,龍以標.藝術設計實訓工作室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探索——關于創新理念和教學模式改革的探討[J].高教論壇,2011(7):111- 113.
[2]楊 路.校企協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實踐路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1):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