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一、醫學留學生中國文化教學現狀
2007年,教育部頒布《來華留學生醫學本科教育(英語授課)質量控制標準暫行規定》,其第十三條指出:“中國文化教育課程應包括中國概況、漢語、醫學漢語。”該規定頒布后,各醫學院校雖按規定開設了中國文化課,但通過對國內來華留學教育規模較大的幾所院校調查發現,醫學留學生留學的5~6年中,中國文化課只開設一個學期(32學時),且均為理論課,即用英語講授中國概況。因此,必須創建與理論授課相結合的實踐類課程。開設中國文化體驗課,一方面可以彌補中國文化課課型單一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改變目前醫學院校中國文化課課時匱乏的現狀。
二、醫學留學生中國文化體驗課建設
醫學留學生中國文化體驗課建設應遵循“三有原則”:有專業教師、有教學計劃、有文化體驗教室。
1.專業化教師隊伍
這是開設醫學留學生中國文化體驗課的人才保障。專業化教師能夠保證與不同年級的漢語課教師及時溝通,從漢語教材或社會熱點問題中選出適合不同年級的文化體驗主題,并根據不同主題撰寫教學計劃,進而根據不同的教學計劃擬定文化用品預算,以及完成文化體驗教室的布置。
2.精細化教學計劃
這是開設醫學留學生中國文化體驗課的管理保障。一方面專業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設置不同的文化體驗主題;另一方面專業教師根據不同的主題設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時數、評價體系及評價手段、研究性問題等。
3.專門的文化體驗教室
這是開設醫學留學生中國文化體驗課的物質保障。文化體驗教室是構成生態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它和教師、學生一起構成有機的課堂教學生態系統。在這種生態系統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師生與教學環境之間的關系是整體的、和諧的、平衡的、可持續發展的課堂教學形態。如春節主題的文化體驗教室布置應呈現出立體化的喜慶氣氛,即播放的樂曲喜慶、教室的布置喜慶、教師的著裝喜慶。在這種生態環境中,師生與環境和諧相處、教和學順利推進。
在這種生態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中心,是探究式學習的主導者,是合作式學習的實施者,教師只是整個過程的引導者和幫助者。
三、醫學留學生中國文化體驗課教學模式
1.教師講授
中國文化體驗課教學是以主題為導向的任務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輔助的平等師生關系。教學方法根據主題的不同呈現出靈活多樣性,可以是發現法、誘導法、討論法、激勵法、實驗法等多種方法。
2.小組合作
教師理論授課完畢后,小組合作完成各項實踐任務。這一環節中教師要堅持“三個不”,即學生自主學習能解決的不講、合作學習能解決的不講、學習中生成的問題未問及的不講。當然,學生問到的問題一定要講透,充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究精神。
3.匯報總結
三分之一的理論講授和三分之一的實踐體驗,這是從理論到實踐的第一步,如果沒有從實踐到理論的下一步,那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就將大打折扣。因此,最后的三分之一的總結性匯報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關重要的環節。總結性匯報可以以個體形式,也可以以小組形式;可以用PPT展示,也可以用各種材料展現文化符號,揭示文化內涵。
中國文化體驗課的開設是來華醫學留學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它既能滿足目前留學生對提高醫學人文素養的主觀需求,又能適應來華醫學留學教育的客觀發展規律。隨著來華醫學留學教育的不斷發展,中國文化體驗課教學也將不斷完善,這一獨特戰略資源的價值必將實現最大化。
參考文獻:
[1]何基生.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生態課堂教學管理策略 [J].教學與管理,2009(6):53-54 .
[2]盛陽榮,劉金虎.優化課堂教學生態環境 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J].上海教育科研,2009(5):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