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峰
一、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優勢
1.促進心理健康
體育游戲有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很大程度上能幫助其擺脫抵觸心理。在實際教學中,有一部分學生由于對技能的不熟悉或者興趣的缺乏,對某些活動存在反感、厭惡心理,不愿意參與,甚至會與教師產生矛盾,時間一長就會產生心理負擔,影響身心健康。對此,引入游戲,就能利用其娛樂性、趣味性的特點吸引學生,讓其在不知不覺中參與進來,在適應的過程中產生興趣,逐漸熟悉技能,增強學習信心,在放松的情況下展開訓練,由此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
2.增強技巧理解
游戲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娛樂性,能營造輕松的氛圍,鼓勵學生積極融入課堂,跟隨教師的指引展開訓練。在此基礎上,就能順利講授相關技巧,靈活運用游戲,將單一、反復的練習變為有趣的智力游戲。一方面,能加強學生對技能的了解,提高熟練度;另一方面能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自覺性與積極性,讓其在興趣的驅動下正確發展。由此,學生就能掌握一些難度較大技巧,以此實現教學目標,為其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基礎。
3.培養團隊意識
體育游戲一般具有運動量大、團體性強的特點,不僅能發展學生素質,還能培養其團體意識。體育游戲種類很多,在設計教學時應因材施教,合理選擇,盡可能地尊重學生意愿,發揮其主體作用,共同制定內容、規則等,以此提高學生的紀律性。開展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學生,引導其協調、配合,對于平時紀律性不強的學生,要有意識地指導,讓其了解這是團體活動,不能脫離群體自由發揮,久而久之便能改變其不好的習慣,促進其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提升。
二、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1.課前——激發興趣,熱身準備
在傳統體育教學中,一般采取慢跑、做操等活動來熱身,形式上十分單一,內容枯燥,無法調動學生興趣。對此,教師要進行適當改善,在原有活動的基礎上創新設計,讓學生在做準備活動時既能達到熱身的目的,又能體驗趣味。比如,可以將慢跑改為換位跑和蛇形跑,將學生分為五到六人的小組,并排站隊,在跑道上設置一些障礙物,引導學生繞行,以此展開競賽活動。這樣,就能改變枯燥的慢跑,給熱身運動增加趣味性。考慮到學生對體育活動興趣不濃厚,為了提高其積極性,可在準備活動中設置踢毽子、跳皮筋等項目,給其提供一定時間讓其自由活動。
在游戲的輔助下,學生積極熱身,充分活動,不僅能讓身體各個器官進入一個良好的準備狀態,還能避免在活動過程中出現不適,為接下來體育技能的教學與訓練做好充分的準備,有效提升課堂效率。
2.課中——掌握技能,體驗趣味
體育教學重在技能訓練,讓學生在持續的練習中提升素質。在教學中,我們要結合實際引入游戲,大膽突破,幫助學生掌握技能,使其充分體驗體育課堂的快樂與趣味。
中長跑是初中體育教學的重點內容,主要鍛煉了學生的意志和心肺功能,但如果一味讓學生繞著操場跑,不僅會影響其興趣,還很容易疲倦,使其在心理和生理上都產生抵觸。對此,我選擇引入相關的游戲,像“高地占領”“混合接力”等,讓學生一邊游戲一邊奔跑,充分享受運動的快感。再如,進行“上肢力量”的訓練時,我就會用“推小車”的游戲代替原來的機械練習,適當展開競賽活動,讓學生分組進行,充分活動身體的各個關節和肌肉。具體實施時,為了促進游戲,我會先做示范,演示重要操作,讓學生理解后自主進行,在游戲中充分練習,高效掌握。這樣一來,便能達到活躍課堂、激發潛能的目的,有效提升體育教學的質量,實現預期的目標。
借助這樣的設計,就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對體育教學的看法,這不僅是鍛煉身體的課程,更是合作、競爭的舞臺,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充分挖掘自身潛能,探知到以往未知的領域,讓身體素質達到新的高度。
3.尾聲——鞏固練習,舒緩心情
教學快要結束時,教師要放慢節奏,引導學生從激烈、興奮的狀態回歸平靜,讓身體得到舒緩,心情變得放松,收獲愉悅的課堂體驗。這時,我會借助游戲帶領學生適當回顧、練習,在愉悅的氛圍中結束課堂,讓其期待下一次教學。
在尾聲環節,游戲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為了達到目的,我會適當回顧練習,考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及時鞏固。考慮到學生在技能訓練后,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都比較疲憊,這時就可以選擇精彩幽默的游戲,鼓勵其自由舒展,不要再要求動作的一致性,選擇智力型的游戲讓其放松。比如,“你做我猜”就是不錯的游戲,以小組的形式開展,一人比劃,其他人猜,比比哪一組在規定時間內猜得最多。這個游戲很受學生歡迎,能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主動融入,運用自身肢體語言傳達特定的意思。或者,我會參考當下很流行的智力游戲“誰是臥底”,為學生提供不同的詞語,讓其發揮自身智慧,充當“臥底”和“平民”的雙面角色。這個游戲不僅趣味性強,而且很益智,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其邏輯思維的提升。
通過這樣的設計,體育課堂就變得精彩紛呈,一改以往單一、枯燥的模式,在游戲助力下更加富有活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協調好“學”與“玩”的關系,不能因為游戲迷失了教學方向,與目標背離。
三、體育教學中開展游戲要注意的問題
(1)游戲的秩序性。一節體育課會在講解、練習的過程中穿插很多游戲,在此過程中學生會很積極,這時就需要教師維持秩序,一方面,確保學生人身安全,讓教學順利進行;另一方面,確保教學目標能按時完成,實現游戲對于教學的助力作用,發揮現實意義。
(2)游戲的安全性。為了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大多數教師在選擇游戲內容時會偏向于競賽模式,這時會出現對抗力量,就需要教師密切關注學生動向,確保整體的安全性,以排除體育教學的隱患,讓其能順利推進、高效展開。
(3)游戲的健康性。初中生是青少年群體,各方面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所以,在選擇游戲時要注重其形式與內容,確保健康,助力其身心素質的發展。由此,游戲模式不僅要符合課改教育,創新教學,還要符合素質教育的發展,有效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使其健康成長。
總之,游戲模式的引入是促進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途徑,不僅能突破傳統,激發興趣,給課堂注入活力,還能激發思維,充分鍛煉,高效落實素質目標。具體實施時,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其有效訓練,快樂運動,充分享受體育課堂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傅文明.初中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的實施方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18).
[2]蘇曉明.體育游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