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亞蘇
摘要:文化館開展美術鑒賞活動,是提高青少年藝術素質的重要手段。美術鑒賞活動是一種藝術審美活動,要融入現實生活,體驗藝術真味;要尋找背景故事,助讀作品內涵;要注重由外及里,探究美術意蘊。
關鍵詞:美術;鑒賞;青少年
文化館擔負著提升青少年藝術素質的重要責任,而利用藝術培訓等手段開展美術鑒賞活動,是提高青少年藝術素質的重要手段。美術鑒賞活動是一種藝術審美活動,也是一種富有內涵的審美教育。從目前文化宮開展的青少年藝術培訓的內容而言,我認為現行的藝術培訓功利性太強,過分強調藝術培訓的考級功能,忽視藝術培訓的審美教育。主要表現在美術鑒賞活動中淺嘗輒止,不能深入揭示美術作品的精神內涵,不能把形式、內容和意義進行有效整合,不能很好地發揮美術鑒賞活動的人文教育作用。從文化宮藝術培訓的美術鑒賞活動的方式方法來講,大多數指導者依然采用傳統的師徒傳授法,缺少指導方法的多樣化。這一切,都使得美術鑒賞活動的審美教育價值大打折扣。本文從文化館對青少年藝術教育的視野入手,談談青少年美術鑒賞活動的基本問題。
一、融入現實生活,體驗藝術真味
任何一件富有生命力的美術作品,都源于現實生活。因此,以青少年的“學”為中心的美術鑒賞活動,就要以青少年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把他們的鑒賞目光從書本引向現實生活,讓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和體驗藝術的真味。一是要引領青少年從現實生活中追尋經典。要讓青少年明白,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蘊含經典之美的藝術作品。如具有蘭溪精神之韻味的蘭花女雕塑,就蘊含著美國自由女神的神韻。美術鑒賞活動中我們可以帶領青少年到中洲公園去鑒賞蘭花女雕塑。把蘭花女與自由女神聯系起來,進行對比鑒賞。把美術鑒賞活動與野外寫生,詩歌創作結合在一起,從多個層面來鑒賞這座體現蘭溪風格的雕塑。又如當今廣告牌隨處可見。盡管很多廣告牌涂畫的亂七八糟的,但也有不少很有審美價值的藝術性不錯的廣告,從這些廣告中我們可以發現經典。如世界經典名畫《蒙娜麗莎》、《向日葵》、《記憶的永恒》等被不同形式地融入廣告畫中,產生了非常好的廣告效應。因此,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身邊并不缺少經典,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美術經典的神韻和靈魂,我們從日常生活中同樣可以近距離地審視經典藝術之美。二是引領青少年體驗生活中的大眾藝術。不同與經典藝術,大眾藝術追隨的是時尚和通俗,雖然它往往魚目混珠,常常會混雜一些不健康的東西。但大眾藝術表現形式滿足大眾審美心理需求,迎合大眾口味。因而大眾藝術的生活味更濃,更容易為青少年所接受。當然,利用大眾藝術進行美術鑒賞活動時,美術鑒賞活動的指導者要積極引導,幫助青少年明辨美丑,把健康的大眾藝術推薦給他們。如出現在街道墻體上的一些宣傳畫、公益廣告畫,圍繞環境保護,美化蘭城,交通安全,遵紀守法,和諧家園、計劃生育,運動健康等主題,積極宣揚社會主義的主流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具有很好的審美價值,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此類藝術作品就十分值得我們推崇。
二、尋找背景故事,助讀作品內涵
美術鑒賞活動的主要對象是古今中外的經典畫作、雕塑和建筑藝術。在青少年的藝術培訓中,我們可以提供更多的名家作品讓他們觀賞。但要真正解讀這些作品的藝術內涵,僅僅靠觀賞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走進這些作品的背后,去深入了解作品背景的故事。一般情況下,我們在在介紹作品時,大多會作一些簡短的關于作品的歷史背景、創作者的生平,還有作品本身的主題和內涵的介紹,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更深入地解讀作品的內涵。但美術鑒賞活動僅僅停留在簡單地提供歷史背景、人物生平等的了解層面上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引領青少年進一步探尋與作品相關的背景故事。從故事切入,深挖作品的內涵,直至真正觸摸到藝術家的心靈搏動,讓青少年感同身受地體驗到藝術家創作的原初體驗。
首先是通過故事走進藝術家的情感世界,讓青少年感同身受。在《外國美術作品巡禮》的美術鑒賞活動中,我們可以讓青少年鑒賞蒙克的《吶喊》。這一作品是蒙克采用象征和隱喻的手法,所創作的生命組畫中表現最為強烈和最富有刺激性的一幅。對于今天的青少年來說,很難理解藝術家在作品中所表現的那種極端孤獨和苦悶甚至恐懼的情感的。這時我們不妨用蒙克的身世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蒙克一生境遇十分悲慘,五歲死了母親,二十五歲時父親也駕鶴仙去。兩個姐姐一個早逝,另一個在精神病院度日。蒙克自己也一生飽受納粹的欺凌,歷盡坎坷。讓青少年了解了蒙克的身世后,醞釀了相應的情緒,再來鑒賞《吶喊》,就容易體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了,從而也就能夠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作品的主題。
其次是通過故事加深對藝術作品的內涵的理解。如教學《奧運精神》一課,我們在引領青少年欣賞《擲鐵餅者》時,如果直接讓青少年思考《擲鐵餅者》表現了一種怎樣的美,反映了一種什么樣的精神?他們也許能夠依據課本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確的回答。但他們的內心感受并不深,不會有對作品主題的深刻理解,只能是空對空地就問題回答問題。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美術鑒賞活動。在這里如果我們能夠穿插關于古希臘奧運故事,介紹古希臘奧運精神孕育和發展的時代背景。讓青少年明白,古希臘時代,征戰不斷,在冷兵器時代,征戰靠得是健壯的體格和勇敢無畏的精神。因此,男子的健壯美就成了當時追求的時尚美,為了迎合征戰需要,體育競技也凸顯了這種“力”與健美的較量。這樣他們就能進一步理解古代奧運精神的實質。
三、注重由外及里,探究美術意蘊
一件美術作品的美是由內容美、形式美和意蘊美組成的。美術作品的內容美是通過獨特的美術語言來詮釋的;美術作品的形式美是通過藝術形象來表現的;而美術作品的意蘊美是深藏在作品中的詩情畫意、人生哲理和精神內涵。因此我們在美術鑒賞課中引領青少年審美,就要從內容、形式入手,由外及里,深入探究美術意蘊。
第一,理解美術作品的內容美。我們在青少年藝術培訓中開展美術鑒賞活動,所選的美術作品要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也就是說在內容上能夠直接反映社會生活。而內容美就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美。因此,要讓青少年理解美術作品的內容美就要讓青少年熟悉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如董希文的油畫《開國大典》,就突出地表現了內容之美。對于大部分青少年來說,畫面中的莊嚴和喜慶并不一定能夠理解。我們可以通過相關視頻介紹祖國獨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莊嚴時刻。這一時刻是多少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是中國人民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到的時刻。油畫《開國大典》抓住了這一中國人民永世難忘的時刻,盡顯了內容之美,這樣他們就容易理解了。
第二,關注美術作品形式美。美術作品種類繁多,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有著不同的形式美。依據工具和材料的不同,美術作品可分為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筑藝術等,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形式美的表現很不相同。要讓青少年鑒賞美術作品的形式美,就要讓青少年熟悉不同類型美術作品形式美的特點。就以繪畫作品來說,又可分為國畫、油畫、水粉畫、素描,不同的繪畫形式所追求的形式美也各有特點,如國畫追求的是筆端的變化,用墨的韻味。而油畫強調的是渾厚而豐富的色彩,氣氛濃烈的質感。不管何種形式的美術作品,點、線、面、構材、色彩、肌理、明暗是表現美術形式美的基本語言。鑒賞美術作品的形式美,要從最基本的美術形式語言入手去解讀。
第三,深入美術作品的意蘊美。美術作品與文學作品一樣,它總是要表現一定的主題思想,而所表達的主題思想越豐富,越深刻,就越能顯示其意蘊美。美術作品的意蘊美是內在的,只有用心體會才能把握。許多經典作品,之所以盛傳不衰,就是因為意蘊深厚。不同歷史時期的美術作品所追求的意蘊是不同的。因此我們在鑒賞美術作品意蘊的時候,一定要抓住其時代特征。如鑒賞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作品,我們就要用心品味融入作品的那種強烈的人文主義追求,欣賞作品對人性的贊美,對自由的向往,對博愛的倡導等。而對中國畫的鑒賞,要重點體會蘊含在作品中的詩情畫意,要像鑒賞詩歌一樣去品味中國畫的意境。
【參考文獻】
[1]張建輝.論文化館的教育功能[J].文化產業論壇,2012(01).
[2]孫志宜,萬飛琴.美術鑒賞多樣化教學的方法[J].包裝世界,2013(05).
[3]張凱.淺論美術鑒賞的性質和特點[J].美術教育研究,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