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海作為全國聞名的珍珠生產基地,珍珠產業是北海重要的特色產業,但由于各種原因,北海至今仍沒有非常有影響力的珍珠品牌,與其“南珠之鄉”的行業地位嚴重不符。筆者認為北海珍珠的品牌價值需要進一步挖掘,將珍珠產業不斷做大,做強,與旅游業同步發展。本文就北海的珍珠產業現狀、如何提升北海的珍珠品牌價值及如何將珍珠產業與旅游產業進行融合等方面進行研究。
關鍵詞:北海珍珠;南珠文化;品牌價值;旅游產品
一、北海珍珠產業的發展狀況及面臨的問題
北海地區盛產“南珠”,有“南珠之鄉”之稱。所產珍珠以其細膩凝重、光潤晶瑩、渾圓剔透等特點,被中國歷代王室列為“貢品”,自古以來享有“西珠不如東珠,東珠不如南珠”之美譽。1958年,中國第一顆人工養殖海水珍珠在北海合浦誕生,當時培育出的馬氏珠母貝成為我國海水珍珠養殖的主要母貝,主要分布在北部灣海域,產值近百億。20世紀90年代,北海南珠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逐漸成為當地重要的特色產業。但近年來,在不斷追求產量與發展速度的觀念支配下,北海珍珠的品質卻不斷下降。出現了規模與產量、產量與質量、產量與產值、產值與利潤的兩極分化,這一結果直接影響了產業的效益,使南珠產業步入品種單一、產值低、質量差、加工技術落后、產品附加值低以及市場混亂無序的困境。品牌價值不突出成為制約北海珍珠產業發展的主要障礙。
二、弘揚南珠文化,提升南珠品牌
(一)扶植龍頭企業、樹立品牌意識
北海珍珠產業要走出目前困境,必需提升南珠的品牌價值,提高北海珍珠在全世界的知名度,目前北海在全國具有知名度的企業僅有“南珠宮”一家。“南珠宮”,其前身為北海珍珠總公司,始創于1958年,是中國創辦最早的海水珍珠養殖基地,是集海水珍珠養殖、加工、銷售,集珠寶首飾,化妝品,保健品于一體的產業化企業。經過近60年的發展,“南珠宮”已成為一個承載南珠歷史的名字,一個肩負南珠發展使命的標志性品牌。需要充分利用多種媒體大力宣傳“南珠宮”珍珠品牌概念、大力發展國內外市場,多方拓寬銷售渠道。由“南珠宮”牽頭,整合各類小的珍珠養殖農戶,走產業化發展道路,變“珠農”為產業工人。政府可組織本地企業抱團赴各地與當地商貿企業合作,通過展覽會、珠寶鑒賞會等方式,推廣南珠文化,設法讓南珠文化、南珠品牌真正走出去,這樣才能提升南珠的附加值,增強南珠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政府有關部門要大力支持舉辦諸如珍珠博覽會、珍珠拍賣會、珠寶設計比賽等活動,擴大南珠影響力,引起社會各類人士對珍珠的關注和重視,加深北海珍珠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印象,引導北海珍珠業向規模化、產業化的方向發展,進一步提升“南珠宮”品牌的知名度。
(二)規范珍珠銷售市場
據了解,珍珠已成為最受外地游客喜愛的特產之一。來北海的游客只要到銀灘、老街等景區,就會碰到各種販賣珍珠貝殼小販的叫賣,大多十元到兩三百元一串左右。北海市區大大小小分布著各類珍珠飾品小店,這些小小店的珍珠價格極為不透明,且多為塑料珠和母貝粉合成的假珍珠。還有一些不良商家把淡水珍珠充當海水珍珠售賣。甚至有一些出租車司機“介紹”游客去一些所謂的“自產自銷”等位于小街巷里的珍珠店購買,種種欺客、宰客現象時有發生。混亂的市場、價格的不透明,導致游客不敢消費,就算想消費,花了大價錢也不一定能買到貨真價實的海水珍珠,種種亂象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強力介入,整頓珍珠產業市場。在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支持下,盡快頒布珍珠質量等級標準,對不符合最低等級標準的珍珠不準進入市場交易,通過行政、法律和市場等手段,控制養殖產量,提高質量。
(三)充分挖掘南珠產品的文化內涵。
縱觀中外各類知名品牌,無不蘊含著濃厚的文化價值,成熟的品牌往往啟示著某種不同的價值觀、歷史觀等文化內涵。文化價值的挖掘能賦予品牌蓬勃發展的生命力。而北海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其中并不缺乏可挖掘的“珍珠故事”。北海合浦因為盛產珍珠而成為世人傳頌的南珠之鄉。史料有記載“美人魚”、“珍珠城” 、“珠還合浦”“割股藏珠”、“牛衣對泣”等傳奇故事。北海合浦還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始港口,是漢朝南海對外海上貿易的中心和樞紐,還是中國從海上走向東南亞、南亞、歐洲的最便捷的海上通道。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北海在兩千多年前,成為了中國與亞洲、歐洲通商往來的重要門戶。質地優秀的“南珠”通過“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合浦運往西方各國,成為與世界各國交往的信物,千百年來盛譽不衰。如能充分利用北海南珠有關的歷史文化故事題材,將是再創南珠品牌輝煌的重要手段。通過拍攝有關“美人魚”、“珍珠城” 、“珠還合浦”等題材的電視劇、歌舞劇、動畫片、廣告片等形式加大文化滲透力度,通過運用多種媒體不斷傳播北海珍珠的文化價值,讓游客從純粹的“消費物質”轉向追求與人類內心深處美好情感相一致的“故事消費”、“情感消費”。為挖掘北海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南珠的文化內涵、打造品牌旅游城市,杭州卡托動漫公司策劃,北海藝術設計學院動畫學院承接制作的關于北海海洋文化的宣傳片《海上絲綢之路》、《南珠寶寶百事管》正是取材于“珠還合浦”的故事,目前已制作完成,在業內引起強烈關注,受到自治區各級政府的肯定。以此為契機,我校后續將會制作更多的有關北海旅游與南珠文化相融合的作品,通過電視、網絡等媒體播放,打造北海旅游文化新氣象。
三、南珠產業與旅游產業相結合
通過建立“中國·北海南珠文化體驗館”的方式,定期舉辦珍珠節等活動,吸引更多的游客關注珍珠,了解珍珠飾品的生產加工過程。增設游客參與感較強的娛樂性項目,體現育珠、養珠、采珠、制珠、賞珠的南珠文化神韻。同時,利用北海珍珠產業獨特的人文和自然資源優勢,挖掘和南珠文化相關的故事深入發展特色旅游產業,展示本地風土人情和產業形象,將南珠產品和旅游產品相互融合。以“南珠之旅”為賣點,即南珠工業游、南珠文化游和南珠生態休閑游。北海有千年白龍珍珠城遺址,只要稍加規劃、挖掘修繕,極具文化、旅游觀光價值。我們要充分發揮千年白龍珍珠城這一連貫歷史、當今及未來的文化資源優勢,致力于將具有鮮明海洋文化特征的“南珠之旅”建設成為影響深遠、品位較高的北海旅游產業的優勢品牌。
作者簡介:龔為(1983.5),男,廣西省北海市,北海藝術設計學院,講師,2006級碩士,研究方向:油畫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