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衛

摘要:檔案管理信息化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基礎與前提。檔案信息生成的完整、準確、數據安全與共享渠道的合法化、共享過程的標準化是關鍵的基礎建設工程。
關鍵詞:大數據;云計算;數據開放與共享;人工智能
在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加快人工智能等技術研發和轉化”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成為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的內容之一。
何為人工智能?它與我們早已熟知的大數據、云計算是什么關系?而檔案管理工作與他們又有何聯系呢?
眾所周知,人類在活動過程中時刻產生著海量的個人與組織的各類行為,同時優化與提升自身行為的努力是人類永遠的不懈追求。檔案是忠實記錄人類行為的資料,其終極目的無非也是供他人或后人來深入研究這些數據,以便更好地修正個人與組織的行為。在技術能夠提供支持的今天,檔案管理信息化、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成為了人類得以實現高效優化自身行為的循環鏈中最為重要的幾個環節節點。
首先,人與組織的行為被如實記錄,形成了各類檔案,通過一系列檔案管理方法,生成了各種這樣的檔案信息。在手工檔案管理時代,這些信息大多是靜態的、更新緩慢甚至是其連續性被割裂的、呈零散保存、互不相關狀態,其價值范圍非常狹小有限。
自從電腦和網絡技術飛速發展以來,檔案信息的金礦產生了爆炸性的增值。檔案數據被信息化改造后,尤其在云存儲、開放共享等在線技術的支持下,數據突破了原先的封閉狀態,具備了被全社會利用的先決條件。
其次,開放與共享的技術條件成熟后,大量的檔案數據從靜態封閉保存狀態變為線上實時更新且可不斷擴大共享范疇的開放狀態成為了可能。在進一步解決相關數據共享的法律障礙并且數據安全得以很好保障的前提下,檔案數據線上共享是大勢所趨。
當全社會檔案數據的云存儲和線上共享成為主流的檔案信息化管理形式之后,海量數據經過不同維度的數據分析工具的挖掘與抓取,就形成了我們所理解的大數據庫,這是一個涵蓋人類社會方方面面的動態有機的數據海洋。這一過程極有可能從今天開始始終伴隨人類以后的發展全過程。
第三,人類社會活動的大數據海洋有效成型之后,云計算、機器學習直至人工智能便可發揮其難以想象的威力,所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一旦數據與分析技術都達到成熟狀態,那就是萬事具備了。于是更為精準的數據產品在此基礎上會層出不窮,人工智能化將反過來回到起點,實現最大限度、最高效率地反饋人類,用以提升與優化個人和組織的策略與行為。
這個由行為產生結果,生成檔案,在線與共享進一步形成大數據庫,經過技術處理變為更有價值的多元化數據產品,通過機器學習海量數據產品生成人工智能,該智能系統源源不斷地將優化策略反饋給行為人,得以不斷提升改進人類行為的循環過程,將使人類社會的發展步入一個不可思議的更為高端的極速軌道。
實際上,人類自產生那一天開始,就在不斷地追求者進步和改良,不斷以各種方式去分析過往,指導與預測未來,但是由于種種主觀客觀的局限性,使得人類對于數據控制的最主要手段總是有失偏頗:數據的產生方式以及對數據的解釋方式的局限性,使我們經常陷入刻舟求劍、守株待兔、緣木求魚的尷尬境地,而對于數據的準確度和精確度概念的區別模糊不清,又經常讓人類被無法精確判斷有效信號、去除噪聲所困擾。而這一切,將被大數據、萬物互聯、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的發展所完美解決。
這個創世紀的神奇場景能夠得以實現的最底層的基礎,就是檔案數據管理的信息化、法律規范、數據安全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最大限度的開放與共享機制的形成。
過去,先知是神圣、稀有和罕見的;現在,人人皆為先知的時代來臨了。
【附圖】
檔案信息化與大數據、云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的關系圖。
檔案生成的完成、準確、數據安全與共享渠道的合法化、共享過程的標準化是關鍵的基礎建設工程。
【參考文獻】
[1]徐子沛.數據之巔[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2]趙屹.數字時代的文件與檔案管理[M].上海: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
[3][美]帕特里克·塔克爾.赤裸裸的未來[M].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