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巫惠群
以人為本理念下小學教育管理的現實策略
文/巫惠群
“以人為本”的小學管理,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突出教師與學生核心價值、推動小學教育環境根本改善的有效途徑。在這一價值理念的引導下,小學教育的管理者應積極革除應試教育下小學管理的積弊,通過制度構建、理念創新、校園文化構建等方式,來促進以人文本理念的落地。
“以人為本”的文化管理,是以組織中高素質的成員為中心,把組織成員自我價值的實現,與組織當中的發展目標相融合,把管理制度的強制性實施,改變為組織成員自覺遵守和執行,這是對嚴格規范管理的升華。在小學管理的社會實踐當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管理價值,才能促進小學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本文試從當前小學教育管理當中的積弊出發,通過對當前教育管理過程中的落實以人為本現實策略進行探討。
教育管理就是管理者通過組織協調教育隊伍,充分發揮教育人力、財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利用教育內部各種有利條件,高效率的實現教育管理目標的活動過程。作為教育組織的小學而言,其在運行管理上依然屬于教育管理的層面。如何通過對教育資源有效合理配置,讓教育資源產生最佳的教育功能,是小學教育管理者應進行考量的首要問題。但就目前的小學教育管理體系當中,其運行機制并不能實現對教育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而這一問題的存在則成為制約小學教育管理的瓶頸所在。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小學教育管理上,僵化的管理體制,使得小學管理處于近乎固定的模式當中。事業單位獨特的管理機制和決策方式,使得小學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照固有的條例和規則運行。這種固有的管理體制,是在全國的小學管理框架當中統一運行。小學管理的決策者在管理、人事、以及具體的決策環節并無自主管理的自由度,而是受制于行政管理層面的干預,而無法體現學校管理者的專業主義精神。
其次,在決策層面上,校長負責制的決策機制,使得學校管理往往容易使得學校的民主管理無法得以實施。在現實運行的實踐層面上看,集體管理、民主管理的制度設計,往往不能得以有效實施。作為小學管理決策者的校長,在人事安排、財務管理、物資分配上具有相當大的權力,這極容易在現實操作當中產生不公平現象。更為重要的是,由于無法參與到學校事務的管理當中,教師群體和學生群體的訴求無法得以充分表達。這就使得小學教育管理的無法體現絕大多數組織成員的意志。
第三,當前小學教育管理的思維模式依然以“應試教育”為核心。學校的組織運行和活動管理,仍然把考試作為一切活動的中心,而忽視對學生其他能力的有效培養。學校仍以“小升初”的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和評價師生素質和能力的唯一標準。這種價值衡量體系下,勢必造成人為增加學生負擔、影響學生發展其他興趣愛好的弊端出現。
以上教育管理模式弊端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在教育管理的價值觀念上,沒有形成人本主義為核心的教育管理價值的追求。只有在教育管理實踐當中,重塑教育人本主義這一教育價值的核心,才能實現改善小學管理的質量,最終促進小學管理能夠適應時代發展需要、提升小學生自身的素質。而具體的策略主要包括制度設計層面、校園文化打造和重塑教育目的和價值考評體系等具體方式。
在制度設計上,強化集體領導、共同參與、民主決策。以科學的制度設計來打破固有的僵化體制,進而激發整個小學教育管理的活力,促進教育管理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在日常的管理活動當中,要積極鼓勵廣大教師和學生能夠參與到其中,讓他們的聲音和訴求能夠得以順利表達。特別是在涉及學生和教師自身利益等問題上,要讓其能夠擁有相應的決策權。
再者,重塑以人為本的教育目標,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作為教育管理的目標。應試教育的弊端顯而易見,特別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如果單純以追求學業成績作為學習的出發點,其對于學生日后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以人為本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則是將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素質提升作為教育的追求目標。在現實的教育環境當中,學校應積極創造良好的條件和進行師資分配,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便利和可能。
另外,以人為本理念下的小學管理只有落實到校園文化氛圍的打造上才能更加深入人心。構筑以人為本的校園文化,助力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推動小學教育管理的必然路徑選擇。在校園文化建設上,積極鼓勵學生健康生活,凸顯以人為本的校園文化氛圍。
在現代教育管理中,小學教育管理工作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其不但是整個教育管理體系的起點,同時也是教育管理工作實施改革發展的重點內容。以人為本理念則是現代教育管理發展的核心內容。作為小學管理的決策者和參與者,其要積極落實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通過制度構建、環境熏陶、管理機制引入等方式,積極促進小學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和多樣化,為廣大學生及教師創造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
巫惠群,女,漢,四川眉山市人,本科學歷,江蘇省常州市博愛教育集團,中學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