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晶+蔣杰鋒



1.引言
中國是柑橘的重要原產地之一,柑橘資源豐富,優良品種繁多,有4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經過長期栽培、選擇,柑橘成了人類的珍貴果品。柑橘果樹生長發育、開花結果與溫度、日照、水分(濕度)、土壤以及風、海拔、地形和坡向等環境條件緊密相關,這些條件影響最大的數溫度。即使差異0.5℃的氣溫有時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柑橘生長發育要求12.5~37℃的溫度。秋季花芽分化要求晝夜溫度分別為20℃左右和10℃左右,根系生長的土溫與地上部大致相同。過低的溫度會使柑橘受凍。高溫也不利于柑橘的生長發育,氣溫、土溫高于37℃時,果實和根系停止生長。溫度對果實的品質影響也明顯: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通常隨溫度增高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增加,酸含量下降,品質變好。柑橘是耐陰性較強的樹種,但要優質豐產仍需好的日照。一般年日照時數1200~2200小時的地區均能正常生長,如日照好、熱量豐富的華南與日照少的重慶柑橘產區相比:果實糖含量高、酸含量低,糖酸比高。一般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的熱帶、亞熱帶區域都適宜柑橘種植,但由于年雨量分布不均而常常需要灌溉。土壤的相對含水量以60%~80%為適宜,低于60%則需灌水,雨水過多,造成土壤積水或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柑橘果園,會使根系死亡。柑橘果樹要求空氣相對濕度以75%左右為宜。柑橘對土壤的適應范圍較廣,紫色土、紅黃壤、沙灘和海涂,pH值4.5~8均可生長,以pH值5.5~6.5為最適宜。柑橘根系生長要求較高的含氧量,以土壤質地疏松,結構良好,有機質含量2%~3%,排水良好的土壤最適宜。
儀隴縣柑橘種植面積為5.83萬畝。主要分布在大儀、金城、馬鞍、復興、賽金、日興、度門、土門、楊橋、義路、新政、五福、銅鼓等地。
為了科學規劃儀隴縣柑橘的生產和布局,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們經過調研、考察和分析研究,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統,完成了“儀隴縣柑橘種植農業氣候區劃報告”,希望該成果能對儀隴縣的農業產業化布局和發展起到科學的指導作用。
2 儀隴縣地理分布及氣候特征
2.1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征
儀隴縣地處四川盆地東北部,米倉山南緣低山與川中丘陵過度地帶,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地形以低山為主,丘陵次之。地貌類型有平壩、階地、淺丘、深丘和低山,其中又以丘陵、低山為主,低山占土地總面積的72.74%,丘陵占土地總面積的22.73%,平壩占土地總面積的3.55%。全縣海拔高程309~793m,相對高差484m左右。觀紫、中壩、金城、銅鼓、武棚、文星、炬光、燈塔、永光、三河、大羅、秋埡、思德、瓦子、九龍等地一帶,是低山主要分布區。海拔一般500~700米,相對高度200~400米。立山寨海拔793米,是全縣最高點。海拔在700米以上的大儀山、蔡家墳、老寨子、古樓寨、大旗山等。山體由砂巖組成,略向東南傾斜,屬單面山。深丘主要分布在土門,復興等地,相對高度50~200米,經長期風化侵蝕,山頂渾圓,多辟為耕地。
低山窄谷集中分布在立山、大寅等地一帶,谷寬多為50米以下。切割深、坡度陡,溝長谷窄,水熱條件差、光照不足。低山中谷主要分布在日興、觀紫、雙盤等地一帶,永樂、馬鞍等地也有相當數量。縣境丘陵分為兩種,一是高丘中寬谷,主要分布在柳埡、馬鞍、永樂、復興、土門等地。柳埡、馬鞍一帶,海拔500米左右。二是中丘中寬谷,主要分布在復興、新政、土門等地的部分鄉村,海拔400~500米。
平壩主要分布在嘉陵江沿岸的新政部分村社,新寺河、儀隴河、觀音河沿河兩岸也有零星分布。較大的有新政壩、新寺壩、芝蘭壩、岐山壩、白耳壩、陳家壩等。占全縣幅員面積1.7%左右。平均海拔在350米左右,相對高度在20~50米,壩寬在200米以上,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光照充足,水利灌溉方便,是種植蔬菜、水果、糧、棉最佳地區。
2.2 氣候特征
儀隴縣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具有冬暖、夏長、霜期短,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雨量充沛,雨熱同季的氣候特點,作物四季均能生長。
年平均氣溫15.8℃,最熱月平均氣溫29.4℃,最冷月平均氣溫3.3℃,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8.5℃,極端最低氣溫-4.5℃,年平均降水量1075.5毫米,降水充沛但分布不均,其中5-10月降水量892.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3%;歷年年最多降水量1735.1毫米,年最少降水量588.5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為149.8毫米,最大連續降水量277.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77%,最小相對濕度7%。年平均無霜期241天。全年日照時數1435.5小時,占可照時數的32%。年平均風速2.0米/秒,最多風向為NNE風。年平均蒸發量為1151.9毫米。年雷暴日數31.4天。主要氣象災害有干旱、高溫、暴雨洪澇、寒潮、低溫陰雨、大風、雷暴、冰雹等。
3.儀隴縣柑橘生長發育規律
柑橘系多年生常綠果樹,一年中隨著四季的氣候變化相應的進行根系生長,花芽分化(越冬休眠)、春梢抽發(開花坐果)、秋梢抽發(果實膨大)、果實成熟,如此年復一年的變化。
3.1根系生長期
發春梢前根系開始萌動,春梢轉綠后根群生長開始活躍,至夏梢發生前達到第一次生長高峰;隨著夏梢大量萌發,在夏梢轉綠、停止生長后,根系出現第二次生長高峰;第三次生長高峰則在秋梢轉綠、老熟后發生,發根量較多。
樹體貯藏的營養水平對根系發育影響重大。如果地上部分生長良好,樹體健壯,營養水平高,根系生長則良好。反之,若地上部分結果過多,或葉片受損害,樹勢弱,有機營養積累不足,則根系生長受抑制。此時即使加強施肥,也難以改變根系生長狀況。因此栽培上應注意對結果過多的樹進行疏花疏果,控制徒長枝和無用枝,減少養分消耗,同時注意保護葉片,改善葉片機能,增強樹勢,以促進根系生長。
3.2花芽分化(越冬休眠)期
每年的10月至次年2月是柑橘花芽分化和越冬休眠期。低溫和干旱(提供細胞液濃度)是誘導柑橘花芽形成的主要條件。分化期控水、分化前環割、斷根、噴多效唑能有效提高柑橘花芽分化。
3.3春梢抽發(開花坐果)期
2~5月是柑橘春梢抽發(開花坐果)期。柑橘春季開花,其花期較長,可分為現蕾期、開花期。現蕾期:從柑橘能辨認出花芽起,花蕾由淡綠色至開花前稱現蕾期。開花期:從花瓣開放、能見雌、雄蕊起,至謝花稱為開花期。花期的遲早、長短,依氣候條件和樹勢而異。低溫花期推遲,高溫花期提前,花期縮短,陰雨大風影響授粉;開花需要大量營養,如果樹體貯藏養分充足,花器發育健全,樹勢壯旺,則開花整齊,花期長,座果率高;反之,則花的質量差,花期短,座果率低。
3.4秋梢抽發(果實膨大)期
每年7~9月是柑橘秋梢抽發(果實膨大)期。第一次生理落果完畢,細胞分裂基本停止,果實轉向細胞膨大。到6月上中旬第二次生理落果結束。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進入第二次膨大高峰,隨著砂囊迅速增大,進入第三次膨大高峰后果實基本定型,果實重量增加。
3.5果實成熟期
10月至次年2月是柑橘果實成熟期。此時期果實組織發育基本完善,糖、氨基酸、蛋白質等固形物迅速增加,酸含量下降。果皮葉綠素逐漸分解,胡蘿卜素合成增多,果皮逐漸著色。果汁增加,果肉、果汁著色;種子硬化,果實進入成熟時期。
4柑橘的氣候適應性區劃
4.1 區劃原則
本著充分利用和開發農業氣候資源,避免和克服不利氣候條件對柑橘生產的影響,以及因地制宜、適當集中的原則,著重對合理調整大農業結構、從農業氣候角度做出柑橘種植區劃選取指標既要充分考慮柑橘氣候適應性要求,更要突出柑橘優質、高產的特點。
4.1.1遵循農業氣候相似原則
在區劃中不但要注意地區間光、熱、水等氣候資源數量及其時空分布規律的相似性,而且要考慮農業生物生存所需的各個氣候因子,尤其是分析其中對區劃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起決定性作用的氣候因子及其關鍵時期。
4.1.2著重區劃實用原則
配合當前農業發展規劃和農業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計劃的需要,強調區劃的應用性,力求結合農業生產發展的預見性和應用的可操作性。
4.1.3主導因子原則
氣候對農業的影響雖是它的整體,但各個因子的作用是不均等的,根據作物區劃的要求,突出其中某些最重要的因子,先確定主導因子,再按農業氣候因子的重要性逐級劃分。
4.2 區劃指標
根據上述分析和區劃原則,并綜合參考有關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多次進行實地考察調研的基礎上,采用年平均氣溫、≥10℃年積溫、極端低溫、1月平均氣溫,年降水量五個氣候要素作為區劃因子。
從儀隴縣年平均氣溫來看:年平均溫度在15-18℃之間,從空間分布看:海拔較低處年平均溫度相對較高,海拔較高處年平均氣溫相對較低。氣溫相對較高區域主要集中在光華鄉、柴井鄉、度門鎮、新政鎮、賽金鎮、雙勝鎮、二道鎮、復興鎮和保平鎮大部,回春鎮、中壩鄉、土門鎮、銅鼓鄉、金城鎮、雙盤鄉、五福鎮、碧泉鄉、日興鎮、雙慶鄉、鳳儀鄉、來儀鄉、福臨鄉、大風鄉、樂興鄉、周河鎮、丁字橋鎮、保平鎮、文星鎮、武棚鄉、永樂鎮、永光鄉、炬光鄉、大寅鎮、九龍鄉、芭蕉鄉、板橋鄉、燈塔鄉、三河鎮、柳埡鎮、龍橋鄉、立山鎮、思德鄉、瓦子鎮、秋埡鄉和合作鄉局部區域,年平均溫度≥16.7℃;平均溫度相對較低區域主要集中在立山鎮、瓦子鎮、秋埡鄉、思德鄉、龍橋鄉、義門鄉、大羅鄉、柳埡鎮、三河鎮、合作鄉、義路鎮、馬鞍鎮、石佛鄉、永樂鎮、永光鄉、炬光鄉、大寅鎮、九龍鄉、芭蕉鄉、福臨鄉、大風鄉、日興鎮、三蛟鎮、金城鎮、雙盤鄉、銅鼓鄉、先鋒鎮、大儀鎮、回春鎮、新政鎮、二道鎮、鳳儀鄉、復興鎮局部,平均溫度≤16℃;其余大部區域值在16-17℃之間。
從儀隴縣≥10℃年積溫來看:其分布特征與年均溫分布相似,溫度條件較好區域主要集中在光華鄉、柴井鄉、度門鎮、新政鎮、賽金鎮和雙勝鎮大部,土門鎮、銅鼓鄉、金城鎮、雙盤鄉、五福鎮、碧泉鄉、日興鎮、雙慶鄉、來儀鄉、福臨鄉、周河鎮、丁字橋鎮、樂興鄉、武棚鄉、復興鎮、保平鎮、二道鎮、永樂鎮、文星鎮、永光鄉、炬光鄉、大寅鎮、九龍鄉、芭蕉鄉、板橋鄉、燈塔鄉、三河鎮、柳埡鎮、龍橋鄉、立山鎮、思德鄉、瓦子鎮和秋埡鄉局部,≥10℃積溫在5400-5630℃之間;≥10℃積溫條件相對較差區域包括立山鎮、瓦子鎮、秋埡鄉、思德鄉、義門鄉、大羅鄉、石佛鄉、永樂鎮、永光鄉、炬光鄉、大寅鎮、九龍鄉、福臨鄉、大風鄉、鳳儀鄉、金城鎮和回春鎮局部,≥10℃積溫在4766-5000℃之間,其余區域≥10℃積溫大部分值在5000-5400℃之間。
從儀隴縣極端低溫來看:呈現由東向西逐漸升高趨勢,極端低溫相對較高值區域主要集中在光華鄉、柴井鄉、度門鎮、新政鎮、賽金鎮、雙勝鎮和二道鎮大部,土門鎮、銅鼓鄉、雙盤鄉、五福鎮、復興鎮、保平鎮、武棚鄉、永樂鎮、文星鎮、永光鄉、炬光鄉、大寅鎮、九龍鄉、芭蕉鄉、板橋鄉、燈塔鄉、三河鎮和龍橋鄉局部,極端低溫在-2.0--1.5℃之間;極端低溫相對較低值區域包括立山鎮、瓦子鎮、秋埡鄉、思德鄉、義門鄉、大羅鄉、柳埡鎮、龍橋鄉、合作鄉、義路鎮、馬鞍鎮、石佛鄉、永樂鎮、永光鄉、炬光鄉、大寅鎮、九龍鄉、福臨鄉、大風鄉、鳳儀鄉、金城鎮、三蛟鎮、大儀鎮和回春鎮部分區域,極端低溫在-2.7--2.5℃之間,其余區域極端低溫大部分值在-2.5--2.0℃之間。
從儀隴縣1月平均氣溫來看:平均氣溫在4.0-6.5℃之間,從空間分布看,海拔較低區域溫度較高,海拔較高區溫度較低。1月平均氣溫相對較高區域主要集中在光華鄉、柴井鄉、度門鎮和新政鎮局部,1月平均氣溫≥6.0℃;1月平均氣溫相對較低區域主要集中在立山鎮、瓦子鎮、秋埡鄉、石佛鄉大部及義門鄉、思德鄉、大羅鄉、永樂鎮、大寅鎮、金城鎮、大儀鎮局部區域,1月平均溫度≤5.0℃;其余大部區域值在5.0-6.0℃之間。
從儀隴縣年降水量來看:年降水量在1000-1200mm之間,呈現由東向西逐漸減少的趨勢。降水量相對較多區域主要集中在東部的立山鎮和瓦子鎮局部,降水量≥1150mm;降水量相對較少區域主要集中在南部的光華鄉、柴井鄉、度門鎮、新政鎮、先鋒鎮、大儀鎮、回春鎮、土門鎮、銅鼓鄉、賽金鎮、雙勝鎮、老木鄉、觀紫鎮和中壩鄉大部;二道鎮、張公鎮、三蛟鎮、金城鎮、日興鎮、碧泉鄉、雙盤鄉、五福鎮、雙慶鄉、鳳儀鄉、復興鎮和保平鎮局部,降水量≤1050mm;其余大部區域值在1050-1150mm之間。
4.3區劃結果
本區劃以儀隴縣及相鄰氣象站氣象資料為基本資料,通過數理統計方法分別建立各指標要素的空間分布模型R= f (λ、j、h)。利用1:25萬地理信息資料將各指標要素按80*80*3米分辨率展開,再利用先進的地理信息分析技術,制作多層次平面區劃圖,根據區劃指標將儀隴縣優質柑橘種植劃分為適宜區、次適宜區及不適宜區。
4.3.1適宜區
儀隴縣優質柑橘種植的氣候適宜區主要集中在儀隴縣海拔相對較低區域,包括了光華鄉、柴井鄉、度門鎮、新政鎮、土門鎮、銅鼓鄉、五福鎮、賽金鎮、雙勝鎮、二道鎮、復興鎮、保平鎮大部和先鋒鎮、大儀鎮、回春鎮、老木鄉、觀紫鎮、中壩鄉、張公鎮、金城鎮、三蛟鎮、碧泉鄉、日興鎮、來儀鄉、雙慶鄉、大風鄉、福臨鄉、鳳儀鄉、東興鄉、周河鎮、丁字橋鎮、武棚鄉、永樂鎮、文星鎮、永光鄉、炬光鄉等鄉鎮的部分區域。上述區域海拔均較低,地貌低丘為主,年平均氣溫≥17℃,≥10℃年積溫在5500-5630℃之間,極端低溫>-2℃,1月平均氣溫在5.5-6.5℃之間,年降水量約1050mm左右;自然降水資源和溫度條件能很好的保障優質柑橘生長需求。
4.3.2 次適宜區:
儀隴縣優質柑橘種植的氣候次適宜區主要在儀隴縣中丘及低山地帶,包括了馬鞍鎮、柳埡鎮、楊橋鎮、思德鄉、義路鎮的大部區域及立山鎮、瓦子鎮、秋埡鄉、義門鄉、大羅鄉、石佛鄉、大寅鎮、九龍鄉、芭蕉鄉、板橋鄉、燈塔鄉、三河鎮、龍橋鄉、合作鄉等鄉鎮的部分區域。上述區域年平均氣溫在16.2-17℃之間,≥10℃年積溫在5000-5400℃之間,極端低溫在-2.5--2.0℃之間,1月平均氣溫在4.5-5.5℃之間,年降水量在1080-1150mm之間。自然降水資源和溫度條件較為適宜優質柑橘生長。
4.3.3不適宜區
儀隴縣柑橘種植的氣候不適宜區主要集中在儀隴縣北部和東部海拔相對較高的地區,包括了立山鎮、瓦子鎮、秋埡鄉、思德鄉、義門鄉、大羅鄉、石佛鄉、大寅鎮、二道鎮和鳳儀鄉的局部區域。上述區域為儀隴縣的低山地區,年平均氣溫≤16℃,≥10℃年積溫不足5000℃,極端低溫在-2.7--2.5℃之間,1月平均氣溫不足4.5℃,年降水量在1100-1150mm之間。溫度條件不能滿足柑橘的生長需求,故不適宜發展優質柑橘的種植。
5柑橘生產的對策建議
5.1柑橘抗寒防凍技術措施
冬季給柑橘培土,可以保護根頸及根系安全越冬,促進根系呼吸,提高土溫。培土的高度以蓋住根頸部分為宜,一般成年樹培土20厘米左右,幼樹在30厘米左右蓋住根頸。培土時應注意要從園外挑過,或從行間取土,千萬不要刨樹冠下的土層,以免暴露根系加重凍害。另外必須用松散的比較濕潤的細土,不要較大的土塊,以免留下間隙引起漏風受凍。涂白樹干可減低晴天的吸熱,縮小晝夜溫差,防止受凍裂皮,并有預防病蟲作用。有條件的地方用稻草包扎主干,包扎后外面再加包一層薄膜,幼年園將樹體用草繩捆扎好,使枝條收攏,上面再覆蓋稻草,苗圃要采取全園覆蓋稻草和薄膜,夜晚溫度低時全園應熏煙防寒。
5.2柑橘抗旱技術措施
高溫干燥天氣,土壤水分蒸發量較大,為防止水分過量蒸發,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樹蔭率未達70%的果園,可用稻草、茅草或其它作物秸稈進行地面覆蓋,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和土溫的激劇變化,土壤覆蓋還具有抑制雜草生長、防裂果、防日灼的作用。冬、春季節,有條件的果園,還可以采用地膜覆蓋,以達到保濕、增溫的作用;同時,結合除草適時淺中耕,特別在灌水后或大雨后,為防止土壤板結,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可以通過淺中耕,切斷土壤毛細管,疏松土壤,也可以達到良好的保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