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
很大程度上,作文能夠較為直觀地反映一名學生對語文能力的掌握程度,其不僅能夠反映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程度,而且其行文的語言和風格也能體現一個人的文學素養,文章的立意更是能夠體現學生的思想道德和價值取向,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在當前的中小學學習背景下,語文分值的提高已成為定勢,而相對于120分滿分的語文試卷,作文50分的分值實在不容小覷。常言道:得作文者得天下,當下,并不算夸張。因此,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勢在必行。
但是,作文教學一直面臨各種困境,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學生更多傾向于消費簡快信息,對于正式書面寫作滋生了抗拒心理,在嚴肅的學校學習中更加明顯。面對這樣的現狀,一線的語文教師,尤其是剛走上教學崗位不久的新人,都視作文教學為畏途。因此,要想做好作文教學,更好地提高作文教學效果,正面當前作文教學的困境,顯得尤為必要。
1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
1.1 教師作文課處理缺乏活力沒有好的教學方法很難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
當前作文課的處理,大多數教師采用針對題目讀幾個優秀的范文,然后講解一下其中的寫作技巧,對題目的內涵及層次性重視不夠,這種講解方法以教師為主,學生參與度不高,難以引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1.2 學生缺乏寫作的積極性
當代信息泛濫和轟炸,讓學生大多習慣被動接受簡快文字信息,對于正式的書面寫作缺乏積極性。尤其是在學校學習中。對于寫作教學,教師一直秉持著嚴肅的教學方式,這無疑增加了學生的寫作壓力和寫作障礙,打壓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也大多追求寫作技巧和寫作方法的教學,忽略了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對作文的情感認知,這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也造成了一定的困境。
1.3 寫作脫離閱讀與生活
為了中考成績,初中生長期被禁錮在教室和學校里,接受著來自書本上的教育,而忽略了生活實際中的問題和現象,“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直接后果,就是他們缺乏對于生活的最初感受力,而習慣于接受“二手”情感的消費。而教師在閱讀中進行作文教學的現象也比較少見,這使得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脫離了生活和閱讀,成了無根的樹,難以再繼續成長起來。
2 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對策研究
2.1 豐富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學習興趣
在課堂上,老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學內容應該符合學生的學習方向,用學生主導課堂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課堂成果。例如在沒有特點作文題目時,老師可以用學生喜歡的內容來作為作文索引。如在《雪豹》中探索“最敬佩的歷史人物”,在《科學世界》中引出“最喜愛的一種動物”,這種方式在學生喜歡的事物中尋找共鳴,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新課標下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的不二之選。
2.2 利用“情感教學”促進學生寫作積極性
作文是內心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而情感則是作文的靈魂,一篇作文只有有了豐富的情感,才可能具有感人的能力,成為一篇優秀的文章,因此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情感教學”是新課標下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核心方法。初中生正處于叛逆期,對于一切事物都存在很強的反叛心理,內心可能充滿情感但是口頭上羞于表達,那么作文則是很好的情感抒發途徑,只要老師做好了引導,那么作文很容易就會融入真情實感。在作文教學時,老師要利用音樂、動畫、朗讀等方式有效地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讓學生在情感外泄的情景下寫作更容易讓文章充滿感情。例如在進行《我最難忘的一件事》這篇文章的寫作時,老師可以利用最輕緩的音樂、最感人的事跡來引發學生感動和深思的情感,進而促進作文情感的表達。
2.3 促進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融合性
語文授課內容復雜,不僅要教導學生識詞知句、判別基本的句子結構,還要教導學生進行文章鑒賞、體驗文章情感,還有進行作文教學,語文教學課時往往顯得對襟見肘,因此促進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融合性也是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效率的重要措施。在閱讀教學中融入作文教學,不僅能夠為學生的寫作提供結構模板和語言模板,閱讀情境更容易順著閱讀文章的思路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讓學生在補白和續寫中提高作文寫作的邏輯能力,全方位提高學生寫作的語言、邏輯、想象、結構能力。例如在學習《春江花月夜》這篇文章時,可以讓學生模仿文章的語言結構來寫作描寫景色的文章,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效率。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作文是體現初中生對漢語言的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徑,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成績對提高初中語文成績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需要格外重視。在教學中遭遇教學方法落后、學生缺乏積極性等困難時,教師可以采用豐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融合性、利用“情感教學”提高學生積極性的方法,幫助老師更好地適應新課標的改革進程,解決這些教學困境,穩健地提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佛山市順德區勒流育賢實驗學校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