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雋
1 精心設計教學教法,幫助學生形成生物學概念
初中一年級學生學習認識還大部分處在感性上、宏觀上、直觀上,對即將接觸的生物重要概念,感覺很抽象,常聽不懂。解決這一難題,應從如何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出發,幫助學生理解生物學概念。
學生只有理解了生物學概念,才能有效形成知識體系,為生物科學素養的提高打下基礎。
如生態系統的概念,老師可以從學生最熟悉的,又符合生態系統生物學條件的環境如一塊農田,一條河流,一座山等,引導學生調查,觀察并結合分析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及非生物對生物的影響,生物與生物之間關系,逐漸形成生態系統概念。這樣從感性的知識分析入手,歸納,總結,形成抽象一般的知識。在設計形象的方面盡可能多些,別簡單用一兩個資料,就引入概念教學,在資料選取上具有科學性、開放性、廣泛性和連貫性,問題設計要精心獨到,并且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問題能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學生喜聞樂見又含科學道理,在初步獲得一定的生物概念后,安排知識應用,知識相互聯系組成一定知識結構,把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拓展,完善整個概念。
教會學生以“生物科學思維”統御生物基本知識點與基本技能,使學生能養成自主學習研究能力。這才能使學生真正自己的學,只有學生當學習的主人,能自覺內化課本及課堂知識,才能真正有效提高教學,達到實現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
2 挑錯誤,讓學生認識不足,抓時機,呈現正確知識與技能
學生初學生物的知識與技能,難免會不夠精確,也不完整,特別是有預習的學生,愛動腦動手好問的學生,往往會憑興趣抓某個方面學習,這就需要老師有效的前瞻性的發現與引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全面的生物知識體系,達到高效教學目的。
如種群概念教學之前,學生會容易把它理解為“同一種生物的群體”,首先,學生對“種”理解不對,其原因與日常生活中的見聞促使其有錯誤理解,擴大或縮小了對種的概念與理解。其次,學生對物種內涵理解不到位、不全,認為生活環境相同或形態結構相似或能交配產生后代的生物便是同一物種。最后,學生對“群”也理解不到位,以為是一個群體,即區別于個體即可。設計這課時,老師可針對“物種”進行剖析,通過“形態結構相似便是同一物種嗎”等一組的問題設計,引導學生反思自己對物種的理解,并結合相關例子加以佐證,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原有理解的不足與錯誤,同時馬上呈現正確的物種概念與分類等級圖,完善概念理解,達到教學預成目的。
3 通過實驗,動手動腦,理解生物生理活動
生物生理活動,最抽象,最復雜,平時看不到,靠老師上課講述是講不好的,課堂效果必然會很差,如何有效地讓學生掌握這些生物生理知識呢,這其實需要老師注意引導學生去觀察事實,通過探究實驗分析總結,自己歸納,教師指導,得出科學結論。
如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實驗中,老師可引導學生先進行每個實驗步驟觀察,從而理解其中科學道理,并設計問題串,啟迪學生思考:①為什么實驗前要把天竺葵放一個晚上?②取一片較厚的黑紙遮住部分葉片的目的是什么?這樣設計有何意義?③取下遮光的黑紙,遮光部位與未遮光部位有何明顯不同?④將葉片放到酒精中隔水煮目的是什么?為什么不用水直接煮葉片會出現什么情況呢?⑤葉片在酒精中加熱后顏色有什么變化?⑥葉片煮后遮光部分與未遮光部分有什么不同?⑦在煮過的葉片上滴加碘液有什么目的?⑧葉片經碘液處理后,顏色有什么變化?如何解釋這一現象?這些問題隨著實驗探究步驟,學生邊動手邊思考邊討論,能逐步理解課本實驗設計的意圖與方法,對書本知識概念能進一步加深,也能理解生物生理活動的科學性。
平時老師多鼓勵學生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與生產中的現象,去解決實際問題,帶著問題,設計探究小實驗,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興趣與動力,達到掌握知識、學會方法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提高生物科學素養。所以要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手段可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方法,在課前老師提供好方法,設計好問題,學生主動思考,創條件動手操作實驗,收集信息、相關數據、加以分析、得出小組結論,那么到課堂上,才能有效進行交流討論,發現異同情況,老師進行有效指導,學生統一認識,得出科學結論,這樣才能扎實學好"很難"的生物生理學知識。
4 預防過度使用多媒體,多留學生獨立思考時間
老師對多媒體的圖像信息大、動畫形象易懂、便于突破教學重難點等優點很看重,往往認為這能提高課學的有效性教學,不知不覺中過度使用多媒體,有甚者,整節課全用多媒體,連板書也省了。過度使用多媒體,這會成為教學干擾因素,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如生物多樣性教學中,為了給學生產生強烈的視聽沖擊,引起多器官的興奮,在多媒體素材上精心挑選了一百多幅圖片和幾段視頻,讓學生有很大興趣,情緒高漲,熱鬧非凡,又放背景音樂,雜聲一片。放映課件時間大量占用課堂時間,遠遠超過學生了解課本與獨立思考時間。
過多的多媒體素材充其量讓學生有一個生物多樣的印象,對于生物多樣性的意義不是很大,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手段要用得精、巧、實用,適度為宜,以課堂效果與教學目標達成為標準,以學生充分思考,以學生“學”為主才行,所以“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課”這樣的“教學泡沫”是無法提高生物課堂的有效性的。
總之,初中生物課的有效教學還有很多方面可以探究,所以還要加強課研,不斷解決教學中的出現的“新問題”,才能更好提高教學有效性。
(作者單位:明溪縣蓋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