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欣浩
說到中醫,要先澄清一個誤會。在我們現在的語境里存在兩種醫學:“中醫”和“西醫”。好像兩者在醫學史上的關系是并駕齊驅的,只是地域不同,東方人就適合中醫,西方人就適合西醫。
這么想就錯了。
其實,我們俗稱的“中醫”和“西醫”有本質不同。中醫是我國的傳統醫學,西方也有自己的傳統醫學,比如過去西方人相信放血療法,認為人生病了放點血就好了。其他民族也都有自己的傳統醫學,比如藏醫、蒙醫、韓醫,等等。后來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發現過去那種靠個人經驗、猜測想象的傳統醫學太不可靠了,應該采用更科學的方法來研究醫學。這個采用科學方法的醫學,就是我們今天所稱的“西醫”,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應該叫“現代醫學”。
現代醫學對應的,是包括中醫在內的所有民族的傳統醫學。現代醫學和之前所有民族醫學有本質的不同。所以,所謂“西醫”和“中醫”,并不是“西方”和“東方”的差別,而是“現代科學”和“中醫傳統”的差別。
假如我們認為現代科學更好,相信現代化的生活比原始生活更好,我們就不難承認,現代醫學在很多方面要優于傳統中醫:我們今天看病,再也離不開B超化驗X光、打針輸液抗生素,誰都不可能一輩子只靠號脈吃草藥來治病了。
實際上,我們今天正規醫院里的中醫已經全面科學化,擁有現代化的診療設備和科學的管理方式。正規醫學院畢業的中醫醫生都要經過全面的西醫訓練,已經和傳統的中醫有很大的差別了。
但是,傳統中醫也并非靠的是臆想和迷信。“神農嘗百草”雖然是個神話傳說,卻反映了古人積累醫學知識的方式:靠的是不斷地嘗試。什么中藥能治療什么疾病,是靠無數醫生和病人試出來的。因而今天的科學家們在中醫的藥典中,還能發現很多寶貴的結論。
編者注:此文原標題為《最有用的和最沒用的知識——先秦的文化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