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離用戶1 000米
互聯網的誕生和發展讓世界扁平化,也讓曾被譽為零售業金科玉律的“位置”顯得不那么重要。但隨著線上電商弊端的暴露,很多企業都開始積極探索線下模式,“位置”的重要性重新回歸大眾視野。
德國學者提出了中心地理論,認為在線下世界中,消費者會前往提供他們所需商品和服務最近的“中心地”,盡可能減少行動的距離。在這個理論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即消費者為了獲取商品或服務能夠接受的行動存在一個最大范圍。如果超過這個距離,行動成本就會超出商品賦予給消費者的價值,消費者就會選擇放棄。
簡單來說,互聯網時代,每一個人都生活在虛擬與現實交織融合里,線上與線下互相作用決定了消費者的選擇。當線下實體門店的便利程度不高時,消費者就更有可能在網上購物。當消費者在線下頻繁遭遇某個產品或品牌時,在線上購物時,就有更高的幾率主動搜索相關信息。
更為重要的是,互聯網打破了地域上的藩籬,中心地理論中的“最大范圍”不再局限于地理性的,更包括心理上的位置?;ヂ摼W減少了物理距離對人們交流形成的阻礙,品味與偏好變得更為重要。因此,誰離用戶更近,誰最對用戶“胃口”,誰就可能贏得未來。
門店小了,生意反而好了
大賣場日漸式微的說法,被越來越多地提及。
大潤發旗下的喜士多、永輝旗下的永輝優選、步步高集團旗下匯米巴等均以500平米到1 000平米面積加緊開店……
“小業態”是新零售的一個趨勢,落腳在社區場景中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在最短的距離實現最便捷的一站式購物需求。
在眾多小業態中,安徽樂城超市旗下的生鮮傳奇算得上一個不可忽視的“傳奇”——300 平米小店日銷售額達到3萬元的業績。
生鮮傳奇定位是做好居民的廚房幫手,店內肉禽占比22%,蔬菜占比18%,水果占比20%。沒有做全品類生鮮,而是強化了中國居民飲食習慣的總抓手,生鮮傳奇牢牢圍繞一日三餐做好文章。
更重要的是,生鮮傳奇抓住中國消費者最大的一個特點——居住和出行習慣。中國的居民小區顯著特點就是封閉,小區門口周邊都不會存有面積大的物業,因此一個小區即便是經營一家面積稍大的社區店都會遇到浪費問題。另外,現在城市交通擁堵嚴重,購物的時間成本在增加,而生鮮傳奇卻簡單快速地解決居民一日三餐和生活所需。
另一家社區生鮮樣本“妙生活”業態更小,平均單店面積只有50平米。它在創立之初就是個從線上和線下全渠道運營的生鮮店。妙生活根據自有電商渠道的數據沉淀,可以識別出每個客戶,給予不同的標簽,從而在線下提供精準的服務和促銷。目前,妙生活在上海布局社區門店近40家,已經實現整體全面盈利。
可以看出,社區商業的功能性和居民日常生活習慣決定了家庭消費幾率。小業態并不只是意味著壓縮門店面積,改變選品和購物環境,而是一種全新的玩法。如果依然停留在大賣場模式的某種“治標不治本”狀態,小業態在社區依然會失敗。
請再靠近火線一點
免費飲水、免費打印、應急上網、免費雨具、義務指路、走訪老人院……不要以為這是哪個公益組織的活動,這是鏈家門店提供的社區服務。
毫不夸張地說,鏈家已經把租賃、買賣房屋業務擴展到了“社區服務”。去年10月,鏈家啟動“社區跑”,上線當天就引來300余名跑步愛好者的積極參與。鏈家規劃了15條跑步路線,發動線下門店提供免費飲水、醫療幫助等服務,活動范圍覆蓋北京60余個小區,約10萬居民。
一家房屋中介為什么要花大功夫做社區服務?
房屋中介公司要贏得市場,布設深厚的線下門店是必要條件,這是無法繞開的服務、資源和渠道命脈。只有設立門店,才能深挖社區,獲取房源。房產中介的線下門店,它所鏈接的是社區和房源。在一定程度上,中介門店的價值,遠大于它的成本,尤其是在住宅密集的中國市場,優質的門店網絡對提高效率的作用很大。這也是鏈家維護社區的重要原因——只有融入社區,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做個好鄰居才能獲得消費者認同。
依靠大規模、高密度的線下門店布局,鏈家的門店的“出場率”已經很高。但只是出現在消費者身邊是不夠的,只有進入消費者的生活中,才能將品牌立在消費者心中。
如果說攻陷了小區門口的鏈家都需要與消費者“搞好關系”,那么隔著冰冷屏幕的電商更需要啟動攻陷社區計劃。
今年2月,中商惠民控股社區生鮮電商愛鮮蜂。作為全國最大的社區超市供貨平臺,中商惠民的服務已經覆蓋全國50萬家社區便利店,并在線下開設了自己的直營便利店。很明顯,中商惠民并不甘愿一直做2B的供應商,而是想在2B達到一定業務規?;A后向2C市場擴張。
中商惠民進入2C市場的基本邏輯并不復雜,通過2B供應商服務和供應鏈優勢為愛鮮蜂提供運營支撐,雙方共同形成B2B2C的模式,掘金社區生意。
中商惠民的一系列動作反映出一個基礎邏輯:線上與線下在融合。當電商拓展線下店時,總體銷量會增加。反過來,實體門店的存在為品牌賦予知名度和可信度,更多人會線上購買。
沒有服務就沒有信任
社區的根本是人。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脫離了人的社區的商業模式,都是不靠譜的。
在社區場景下,用戶的很多需求是即時性的。做飯臨時發現鹽沒了,總不會開著車跑到大超市去買,也不會網購等著次日送達。生活服務類的需求也是如此,例如修手機,無論是找維修店,還是將手機寄到指定維修地點都很麻煩,而預約上門維修,安全和隱私也存在問題。
千機網正是洞察到這一點,將千機網手機+便利連鎖開到社區去,手機維修、碎屏保障手機回收都可以在這里解決,就在用戶家門口,集合買手機、修手機、玩手機于一體。
距離近了,如果服務夠好,很容易建立起信任。例如老人使用智能機過程中有什么問題,兒女又不在身邊,這個時候,千機網提供的“不換配件不收件”的免費服務,如軟件下載、系統升級、導通訊錄等就發揮能量了。
憑借社區場景下沉淀的信任感,千機網與用戶建立更緊密的線下聯系,從而更好地引流到線上。目前,千機網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布局了上萬家社區門店。
社區金融的打法是同樣的邏輯,以理財為切入口的社區金融背后承載著諸多聯通生活的鏈條,因此從金融走向服務至關重要。
比如,民生銀行的社區銀行就采取“金融+非金融”的模式,所謂非金融服務主要是與第三方合作,提供社區居民衣食住行相關的各種服務,民生的社區銀行只負責提供平臺。這些非金融業務基本都是免費的,其主要是借助非金融業務提高客戶黏性,進而向居民提供金融業務。又比如,不少金融機構的社區網點也善于融入社區日常生活,通過舉辦廣場舞大賽、贊助廣場舞隊伍來拉近心理距離。
一切服務皆是媒介。雖然社區金融“最后一公里”的物理空間正在逐步縮小,但服務才是完成心理層面“最后一公里”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