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新民+杜小鳳+吳傳萬+賈艷艷+楊文飛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濃度的“粒寶寶”對大豆葉片各生理指標和產量的影響,為“粒寶寶”葉面肥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方法】以“淮豆11”為材料,分別用0 ml/L(對照)、1 ml/L、2 ml/L和3 ml/L的“粒寶寶”氨基酸葉面肥溶液進行處理。于處理后的第7d、14d、21d、28d和35d取樣測定葉片中葉綠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產量。【結果】各處理中,2 ml/L和3 ml/L的“粒寶寶”處理中葉片葉綠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均高于對照,單株莢數、粒數、百粒重和單位面積產量均顯著增加。【結論】大豆噴施“粒寶寶”可明顯提高大豆葉片的葉綠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能顯著提高大豆產量。
關鍵詞:“粒寶寶”;大豆;生理功能;產量
中圖分類號:S5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374(2016)06-0011-03
Abstract:【Objective】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of soybean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er- Libaobao solutions were studied, providing a scientific basis for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Libaobao. 【Methods】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by Libaobao solution in 0 ml/L (control), 1 ml/L, 2 ml/L and 3 ml/L. The effects of Libaobao on chlorophyll content, soluble sugar and protein content of soybean leaves and yield of Huaidou 11 were measured at day 7, 14, 21, 28 and 35. 【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lorophyll content, soluble sugar, protein content of soybean leaves, pod number, kernels, hundred-grain weight and yield of Huaidou 11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under 2 ml/L and 3 ml/L solution treatments. 【Conclusion】Libaobao can improve chlorophyll,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and enhance soybean yield.
Keywords: Libaobao; soybean; physiological function; yield
農作物可通過施用外源植物生長調節物質,調節作物內部信息系統,進而調控植物的生長發育,有利于傳統栽培技術體系的活化和作物生產潛力的充分發揮,在很多植物上已獲得成功(如乙烯利在棉花、黃瓜等作物上的應用),據報道乙烯利、多效唑、三碘苯甲酸等對大豆的產量形成以及品質提高等方面有一定的效果[1-2]。“粒寶寶”是淮安飛龍農業科技發展公司新近研制的新型氨基酸葉面肥,在提高小麥、水稻抗逆增產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3]。本試驗研究了“粒寶寶”對大豆葉片葉綠素、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響,為提高大豆生產效率和應用化學調控技術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與設計
試驗于2015年在淮安市農科院試驗地進行,前茬小麥,土壤質地為壤土,中等肥力。供試品種為“淮豆11”。“粒寶寶”氨基酸葉面肥由淮安飛龍農業科技發展公司提供,按噴施“粒寶寶”濃度不同設4個處理:0 ml/L(CK)、1 ml/L、2 ml/L、3 ml/L。盛花期(2015.7.29)處理,藥液用量750kg/hm2。小區面積為30m2,3次重復,隨機排列。于“粒寶寶”處理后第7d、14d、21d、28d和35d取樣測定,葉片取整株的奇數葉。葉片葉綠素含量測定用丙酮:乙醇(1:1)混合液提取法[4];可溶性糖含量用蒽酮法測定[5];可溶性蛋白含量用考馬斯亮藍法測定[5]。成熟期各處理小區按5點取樣,每點1m2,測定產量性狀。
1.2 數據分析與處理
利用SSPS 18.0數據處理軟件和Microsoft Excel 2003對試驗數據進行處理和統計分析,用LSD法進行差異顯著性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粒寶寶”對大豆葉片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葉面噴施“粒寶寶”后取樣測定葉綠素含量(表1)。“粒寶寶”處理后第14d時葉片葉綠素含量達到高峰,以后含量逐漸降低,并且2ml/L和3ml/L“粒寶寶”處理的葉片葉綠素含量明顯高于對照,增加幅度分別為13.2%、9.5%。在生長中后期葉片葉綠素含量也比對照高,這無疑對大豆生育后期保持較高的光合性能具有重要意義。
2.2 “粒寶寶”對大豆葉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響
不同濃度的“粒寶寶”處理對大豆葉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響不同,處理14d以后2ml/L和3ml/L“粒寶寶”處理的含量較對照明顯為低(表2)。如2ml/L“粒寶寶”處理在第28d時可溶性糖含量比對照減少7.52%。可溶性糖是光合作用的直接產物,也是運輸的主要形式,在大豆生殖生長中后期葉片中含量較低,意味著光合產物的輸出能力較強,這對促進葉片光合作用和莢果籽粒發育都是有利的。
2.3 “粒寶寶”對大豆葉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響
隨著大豆葉片的衰老,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漸降低。“粒寶寶”處理能保持葉片中較高的蛋白質含量,延緩大豆葉片衰老,延長葉片的功能期。2ml/L和3 ml/L“粒寶寶”處理后第7d、14d、21d、28d、35d時的葉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對照,并且下降程度較小,其中2ml/L處理的效果明顯,在第14d時葉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對照高17.27%,第21d時比對照高12.86%(表3)。
2.4 “粒寶寶”對大豆產量性狀的影響
從表4中看出,“粒寶寶”處理改善了大豆產量性狀,與對照相比,2ml/L和3ml/L“粒寶寶”處理后,莢數分別提高了5.11%、2.97%,粒數分別提高了10.77%、7.27%,百粒重分別提高了5.91%、2.71%,單株產量分別提高了17.3%、10.18%,單位面積產量分別增加了42.52%、27.57%,增產效果十分顯著。
3 結論與討論
在大豆生育期延緩葉片衰老,延長葉片功能期,對增加干物質生產、促進莢果發育和提高產量具有重要作用。本試驗結果表明,在大豆盛花期葉面噴施“粒寶寶”可明顯增加后期葉片葉綠素含量,延緩大豆葉片衰老,促進光合作用。
葉片中形成的光合產物能否及時轉化運出,對光合作用持續高效的進行具有直接影響。在一定范圍內,葉片中可溶性糖較低有利于促進光合作用的高效進行[6]。“粒寶寶”處理的葉片中可溶性糖含量較低,而可溶性蛋白較高,是“粒寶寶”促進了光合產物的轉化與利用的結果。
“粒寶寶”從物質生產的“源”與“流”兩個主要方面調節了葉片的光合作用,這些都有利于干物質積累和莢果發育,發掘出大豆的單株生產潛力,顯著提高了大豆產量。
本試驗結果表明,“粒寶寶”處理對大豆均有一定的增產效果,其中以2ml/L使用濃度為最好,同時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粒寶寶”對大豆的生長發育效應,將繼續加強其作用機制的研究,為“粒寶寶”葉面肥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完善必要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肖琳.化學調控對夏大豆株型生理特性和產量的影響[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1998,20(4):56-60.
[2]鄭稚鶯,陳維多,王守德.乙烯利、三碘苯甲酸、亞硫酸氫鈉對大豆的生理作用[J].大豆科學,1987,6(3):239-243.
[3]楊文飛,顧大路,朱云林,等.小麥噴施新型氨基酸肥料(粒寶寶)的效果[J].江蘇農業科學,2015,43(9):109-111.
[4]張憲政.作物生理研究法[M].北京:農業出版社,1992:148-149.
[5]鄒琦.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導[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6]夏淑芳.光合作用及其產物的轉化、積累與輸出[A].光合作用研究進展[C].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14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