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哲
摘要:在唐代詩歌領域,王維是田園山水詩派的代表,具有極強的藝術特色。王維的詩歌清新自然,并且創造性地在詩歌創造中融入繪畫技巧,使畫面極具畫面美感,營造了一種“詩中有畫”的藝術境界。本文從王維的山水詩入手,探索其詩歌中蘊含的多種藝術元素,從色彩、構圖等方面分析探究王維山水詩歌中的繪畫藝術。
關鍵詞:藝術創作 王維 山水詩 繪畫藝術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5-0052-03
作為我國詩歌創作的巔峰,唐朝的詩歌門類眾多,百花齊放,多種不同詩歌創作流派活躍于詩壇當中[1]。作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王維是一位集大成者,王維擅長詩歌繪畫、書法、繪畫等多種藝術形式,并將多種藝術形式進行巧妙融合,實現了藝術的綜合發展,在技法上,王維實現了融會貫通,有效提升了自身藝術創作層次和水準,實現了詩歌與繪畫藝術的融合發展。
一、王維在詩歌與繪畫領域的造詣
作為一名文學大師,王維的詩歌流傳千古,奠定了他在詩歌創作領域的地位。在詩歌創作方面,王維主攻山水田園詩歌領域,注重寫作意境,注重寫作情懷,擅長借景抒情,描寫溫情浪漫的田園景象,借此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為了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在詩歌創作意境上,王維做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營造了靜謐和諧的創作意境[2]。在盛唐詩歌流派中,王維的詩歌一枝獨秀,形成一股清流,以其清新淡雅的創作風格,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山水田園詩派。
在繪畫領域,自古就有“詩畫不分家”的說法,王維在創作詩歌的同時,在繪畫領域也有很深的造詣。詩歌和繪畫二者相同,王維在創作過程中,將二者的創作理念和創作手法進行了融合,不僅在繪畫過程中,注重運用詩歌表達方式,同時在詩歌創作過程中,還運用了線條、色彩、構圖等繪畫理念,提升了詩歌的畫面感和豐富性。基于此,王維由于擅長變通與融合,最終成為藝術大家,在詩歌創作和繪畫創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
二、王維詩歌中的畫境美感
作為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王維的詩歌之所以能夠流芳千古,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王維在詩歌中營造出了極強的畫面感,體現了自然的清新律動之美。讀者在閱讀王維的詩歌時候,似乎能進入詩歌描述的美妙自然天地中,可以讓讀者產生無盡的聯想。從語言來看,王維的詩歌靈動飄逸,從風格來看,王維的詩歌清新自然,充分展現了自然的和諧之美。
(一)詩歌具有極強的畫面意境
意境是詩歌創作中的一個重要維度。通過意境的展現,可以實現詩歌文字的立體化和形象化,引導讀者進行深度思考與聯想,讓詩歌自身體現活力,充分展現詩歌的審美空間。從藝術風格來看,王維的詩歌意境深遠,具有極強的畫意,韻味無窮,值得深入探究和回憶[3]。在王維的著名詩歌《積雨輞川莊作》中,他寫道:“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寥寥數字,就描繪出了一幅初夏的田園鄉村景象。在王維的這首詩歌中,王維運用了多處繪畫意境,表現了在山村縱目遠望的景象,表現了一副秀美的鄉村景象。從空間維度上,王維運用了繪畫中的構圖手法,既展現了遠處景象,即城門樓等遠景,同時也著眼于近處,描寫了波光粼粼的水面,讓讀者產生無盡的遐想,具有極強的層次性,具有豐富的畫面感,通過一組詩歌的描寫,展現了一組別具景致的豐富鏡頭,將雨后天晴的鄉村景象展現得淋漓盡致,讀者通過朗讀王維的山水詩,加上自己的豐富想象,眼前會呈現出一幅精美絕倫的山水畫面。
(二)巧用繪畫色彩元素
在王維的山水詩歌中,王維還巧妙運用了色彩元素,提升了詩歌的畫面感與讀者閱讀的代入感。在王維的山水詩歌中,經常出現“綠”“紅”“黃”“白”等多種色彩詞匯,通過色彩斑斕的描寫,表現了一個多彩的詩歌世界,充分展現了田園詩歌的燦爛之美[4]。在詩歌的色彩表現上,王維獨樹一幟,用色大膽清新,展現了極強的畫面感,具有極強的色彩邏輯性與豐富性。在王維的詩歌《山居即事》中,王維運用“綠”字進行點綴,展現了春意盎然的景象,同時也襯托出詩人內心的純真、喜悅情感,給讀者以清新自然的感受,并讓讀者對王維所處的世界產生無盡的向往與憧憬,在王維的《田園樂》等詩歌中,他用對比的方式,提升了畫面的層次性和美感,各種用色大膽鮮明,形成強烈的反差,最終提升了詩歌的豐富度和感染力。從繪畫領域來看,這些技法屬于一般性技巧,但是將這種繪畫色彩理念應用于山水田園詩歌創作中,則極具創新性,王維的做法勘稱首屈一指,憑借這一點,王維也奠定了自己在唐朝詩壇的地位,成為山水田園詩歌流派的代表人物。
(三)充分展現畫面律動美感
王維的詩歌最大的藝術特點在于,其詩歌具有極強的律動美感,猶如一幅優美的畫卷,整個畫面緩緩流淌,呈現出一種動態景象。在王維的經典詩歌《山居秋暝》中,王維用光影、層次、透視等多種藝術創作手法,營造了一幅優美的畫卷,展現了山中的朦朧與清冷,襯托了月下山村的清凈[5]。讀者在閱讀這首詩歌的時候,最突出的藝術感受就是這首詩歌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態的,展現了極強的畫面美感。從詩歌整體結構來看,呈現出一種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藝術美感,這樣的藝術創作手法,在唐朝繪畫中經常得到運用。一幅優秀的美術作品,不管是山水還是人物畫像,都有極強的律動美感,畫面中的風景似乎真實存在,緩緩流動,而一幅優秀的人物畫像,當你在仔細審視的時候,同樣可以感受到畫中人物在與你進行溝通交流。
三、王維詩歌中的禪學意境
王維的詩歌之所以能夠實現文字與畫面的有機融合,關鍵在于王維的詩歌有內在的精神靈魂引領,那就是王維對于禪學的深入思考與理解。透過王維的詩歌,我們可以看到極強的畫面感,特別是《山居秋暝》等代表作,很多“空山”“晚秋”等意境,都帶有極強的禪宗色彩,王維能夠將文字表達的如此淋漓盡致,關鍵在于其對于文化層次的理解與探討[6]。王維在詩歌創作領域和藝術繪畫領域,都具有極強的造詣,但是要想實現二者的融會貫通,則需要更強有力精神的指引。王維在詩歌創作中,不單單是通過繪畫方式,用文字來表現畫面,更為重要的是,王維通過對景象的描寫,表達自己對于世界的思考。從王維詩歌內容來看,表面上是描寫景色,其中蘊含的實際是王維對于世界的深度思考,其中展現的是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的關系,體現了一種“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不管是在歷史上還是今天,有很多人誤讀王維的詩歌,認為其只是擅長利用繪畫形式來表現詩歌,雖然畫面清新自然,但是缺乏思想深度。其實不然,王維在創作過程中,融入了自己對世界和自然深深的思考,具有極強的思想深度,體現了濃厚的禪學意境,然后經過自己的藝術加工,化簡為繁,展現出一幅清新自然的畫卷,反而能讓讀者深度品味,回味無窮。
四、王維詩歌創作風格對于當代的啟示
經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王維田園詩歌創作風格,不管是對當代的詩歌創作還是繪畫創作而言,都具有極強的借鑒分風格。王維作為山水田園詩歌流派的代表,能夠成功創造出山水田園詩的優美意境,實現不同藝術門類的融合,關鍵在于其具有綜合性的藝術素養[7]。從本質上來說,詩歌和繪畫藝術并不存在明顯的界限,王維在進行詩歌創作時候,盡量拉近自己與讀者之間的距離,從讀者角度思考問題,引入畫家的視角,通過畫家視角審視大自然,嘗試使用文字將內心中的美好圖景表現出來,文字透徹細微,容易讓人產生親近感。不管在詩歌創作還是繪畫創作過程中,王維都打通了二者之間的隔閡,實現了藝術元素的流動與交流,實現了藝術創作目標,并最終成為藝術的集大成者。
除了運用多種藝術創作元素外,王維能夠在田園詩創作領域取得這么高的藝術造詣,還在于他具有很深的藝術修養,不管在詩歌創作還是繪畫創作中,王維都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受,在日常修養過程中,王維勤學苦讀,思考諸多哲學和禪學問題,并將自己對這些問題的思索與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文字與繪畫當中,賦予了自己作品生命,實現了內心文化底蘊與現實作品的有機交融,讓自己的作品不再單純是一種外在表現形式,而是真正具有了自主的文化生命力,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讓欣賞者能夠身臨其境,感知詩歌中描繪的景象[8]。從本源上來說,閱讀王維詩歌的過程,也是同作者進行一次深度對話的過程。
五、結語
綜上所述,王維作為唐代的著名詩人,成為唐朝山水田園詩歌的代表,王維在詩歌創作過程中融入多種元素,創作了一種極具藝術高度的藝術意境,真正做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王維的詩歌中,具有極強的藝術創作美感和畫面感,讓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分析王維山水詩歌中的繪畫藝術,對于當代詩歌創作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習王維山水詩歌創作的意境、基調、色彩、構圖理念,可以有效提升詩歌創作的畫面感,值得當代詩歌領域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李小娟.淺析王維山水詩的繪畫藝術[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02):91-92.
[2]胡金榮,李向東.簡談王維山水詩中的繪畫藝術[J].理論觀察,2008,(02):151.
[3]申玉琴.探析王維山水詩中的個性之美[J].劍南文學,2013,(12):13-14.
[4]王波平.試析王維山水詩的濃淡色調[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108-110.
[5]陳明霞,陽芳.論王維山水詩中的空及其生態美意識[J].河池學院學報,2015,(04):59-62.
[6]龔琰.禪音十方,空靈寂滅——王維山水詩的空寂美禪境[J].戲劇之家,2013,(09):181.
[7]楊紫薇.試論王維山水詩中的禪趣和禪意[J].雞西大學學報,2015,(01):123-125.
[8]馬英杰.“詩”與“畫”的融合——試比較黑塞《堤契諾之歌》與王維“山水詩”的詩歌創作[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8):85-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