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樹權

[摘要] 目的 探究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LSG)對肥胖性2型糖尿病(T2DM)的治療效果及手術安全性。方法 隨機抽取抽取該院自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采用腹腔鏡胃旁路術進行治療,實驗組采用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進行治療。而后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糖脂代謝情況、術中情況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糖脂代謝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的糖脂代謝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術中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治療肥胖性2型糖尿病取得的臨床療效顯著,患者的手術時間較短,術中出血量較少,血脂水平穩定,且患者無明顯的并發癥發生,值得進一步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 肥胖性;2型糖尿病;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治療效果;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 R5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1(b)-0031-02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不斷變化,全世界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嚴重危害了人們的生活健康。據統計:全國有大約2億的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到了90%~95%[1]。據調查顯示:對于肥胖性2型糖尿病的患者,采用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進行治療,取得的臨床療效顯著,患者的術中情況優越,血糖水平趨于穩定,且并發癥發生率較低[2]。為此隨機抽取抽取該院自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抽取該院自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實驗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在26~64歲,平均年齡為(45±18.6)歲。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在24~63歲,平均年齡為(43.5±18.9)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上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腹腔鏡胃旁路術進行治療。具體如下:全麻后,患者取頭高足低的仰臥位,采用5孔法操作,撥開患者的肝左外葉,用無損傷抓鉗抓住胃底,使賁門、His角以及管下段充分暴露,切開淺面漿膜,顯露小網膜。分離肝胃韌帶與胃后壁,用直線切割縫合器橫行切斷胃底部,形成一個15~25 mL的小胃囊。橫行切斷空腸,遠端空腸提至近端小胃囊處,行胃小囊空腸側側吻合,近端空腸與空腸行“Y”形吻合,打氣檢查有無滲漏,縫合切口,不放置引流[3]。實驗組采用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進行治療。具體如下:全麻后,患者取頭高足低的仰臥位,采用5孔法操作,離斷大網膜,直至賁門處,充分暴露胃底賁門以及His角,游離胃后壁、胃大彎。用胃鏡引導,在幽門上方的2~6 cm處用直線切割縫合器逐層切斷患者的胃大彎,直至胃食管交界處,剩余胃以管狀呈現,容積在60~100 mL,打氣檢查有無滲漏,縫合切口[4]。
1.3 療效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糖脂代謝情況、術中情況以及并發癥發生率。記錄并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糖脂代謝情況(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5]。記錄兩組患者的術中情況(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記錄兩組患者術后的并發癥:粘連性腸梗阻、胃排空障礙、腹壁切口感染。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方法
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為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率,采用[n(%)]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為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糖脂代謝情況(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以及術中情況(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糖脂代謝情況(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糖脂代謝情況(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的糖脂代謝情況(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術中情況
實驗組的術中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2。
2.3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率
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3。
3 討論
肥胖和2型糖尿病已經成為現如今危害我國人類健康的兩種慢性疾病。2型糖尿病的治療方法有使用胰島素、口服降糖藥、控制飲食、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適當的體育鍛煉等,以上治療措施很難將血糖維持正常水平,很難完全恢復患者的胰島β細胞功能和胰島素敏感性。據研究報道:肥胖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減重手術治療后,術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患者的血糖均可以被很好的控制,甚至于完全脫離降糖藥物[6]。
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具有手術時間較短、術中出血量較少、操作相對簡單、對營養物質的代謝功能干擾少、創傷較小等優點,在糖尿病各種手術治療方法中具有極為突出的優勢。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保留了患者的幽門及迷走神經,沒有明顯的改變患者的消化道路徑結構,不改變患者胃腸道的生理狀態,且患者在術后的并發癥較少[7]。上述研究數據表明: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實驗組的糖脂代謝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的,說明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可以很好的控制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實驗組的手術時間為(86.8±9.5)min,術中出血量為(48.8±22.3)mL,對照組的手術時間為(131.5±40.8)min,術中出血量為(59.8±28.6)mL,實驗組的術中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的,說明對于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進行治療,更安全、更可靠。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5%,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5%,實驗組的遠低于對照組的,說明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出現的并發癥較少,更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綜上所述,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治療肥胖性2型糖尿病取得了頗為顯著的臨床療效,手術時間較短,術中出血量較少,很好的控制了患者的血糖水平,且患者術后的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安全可靠,值得在臨床應用中大力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謝靜,張偉,單成祥,等.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治療病態性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近期療效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5(18):870-872.
[2] 廉東波,朱斌,樊慶,等. 腹腔鏡胃旁路術和胃袖狀切除術治療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4,34(11):1056-1059.
[3] 楊巍,宋培立. 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治療病態性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近期療效觀察[J]. 實用醫技雜志,2014,21(12):1324-1325.
[4] 楊志偉,孫兆丹,朱大勇,等 國內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對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的近期療效的Meta分析[J].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5,22(8):942-947.
[5] 顏勇,沙燕華,李旭忠,等.腹腔鏡胃旁路術與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比較治療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5,15(10):1174-1181.
[6] 秦鳳. 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創袖狀胃切除手術效果[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5,23(28):4595-4601.
[7] 謝建平,龐再林,瞿治明. 袖狀胃切除聯合Roux-en-Y空回腸旁路術治療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觀察[J]. 川北醫學院學報,2016,31(2):245-247.
(收稿日期:201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