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項重要的旅游資源,民俗文化受到各級政府的關注與重視。合理地開發和利用民俗旅游資源,既可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又具有一定的生態效益。文章針對我國民俗旅游現狀,從維護本土文化傳統性出發,客觀認識和研究我國民俗旅游開發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找到相應的解決之策。
關鍵詞:民俗旅游;開發力度;生態效益
一、我國民俗旅游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1.過于強調民俗旅游開發的經濟效益而忽視了生態效益
由于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的影響,我國部分地區擁有極其可觀的民俗資源。開發這些旅游資源獲得的經濟利益,也是政府財政收入、發展建設的重要來源。然而,部分政府官員生態意識缺失以及可持續發展觀念淡薄,造成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了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和生態污染。
2.大量引進外來文化,失去了本地文化的獨特性和傳統性
在開發本地的民俗旅游資源中,規劃者和建設者舍本逐末,忘記了最初發展的目標,大量地引進外來文化,以吸引更多的外來游客。旅游地與游客的影響是相互的,旅游地引來了游客,游客也帶來了外來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這無疑對于本地民俗文化有一定的沖擊。隨著旅游地知名度的提升和相應旅游設施的開發,更多的外來文化引入,長此以往,將失去本地文化的獨特性和傳統性。而當本地文化的獨特性失去之后,民俗旅游也將失去意義。
3.民俗旅游開發缺乏規劃性,盲目建設、重復建設
一項旅游事業的發展壯大,是離不開建設規劃者的前瞻眼光的。對于民俗旅游資源的開發,亦是如此。結合本地區文化,以本地文化旅游設施為基礎,開展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生態型旅游,這是一條明智的發展道路。但是,根據筆者的調查發現,眾多的民俗旅游區在規劃建設過程中,缺乏規劃性、前瞻性,找不出一條適用于現在與將來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同時也存在著盲目建設、重復建設的問題,造成了相當一部分的資源浪費,既沒有對現在發展有實質性幫助,也沒有對未來發展建設的保證。
二、針對以上問題的應對之策
1.重視生態效益,樹立生態經濟同步走觀念
首先,從觀念上,強調全民樹立“生態經濟齊步走,協同發展”的觀念。既要發展當地經濟,改善人民生活,也要注重環保效益,不糟蹋祖宗留下的民俗財富,要對子孫萬代負責。其次,建立和完善開發民俗資源的環保監督機制,從規劃到建設,要有相關的機構去監督貫徹環保理念。最后,也要呼吁號召游客文明旅游,杜絕不文明的旅游行為,保護旅游環境,以一種更加和諧、更加友善的形式旅游。
2.減少部分外來文化設施,保護當地文化活動
針對大量引進外來文化的現象,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減少部分外來文化設施,增加具有本地區特色的旅游設施。旅游專業人才,特別是有關管理和維護民俗的人才缺失,成為本地區民俗旅游資源發展的瓶頸。培養和引進大量的專業的旅游人才,用科學知識、現代手段去傳承傳統文化,保護當地民俗資源。此外,在旅游區內,還可開展大量的保護當地文化活動,多種形式、多種手段、多人參與,既能弘揚當地文化,促進旅游產業發展,又能保存當地文化的獨特性和傳統性。
3.細致規劃,統籌設計,科學發展,預防外來文化沖擊
處理好旅游區的傳統文化保護與旅游產業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這需要我們因地制宜的細致規劃和科學發展。在規劃過程中,既要合理開發旅游資源,又要發掘和研究民族傳統文化旅游資源。加強對受沖擊、受破壞的現存文化的保護,為其發展提供友好環境。在規劃開發民俗旅游資源時,要做到合理開發利用,加強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要預防外來文化沖擊,這一點在規劃建設中需要重點考慮。我們提倡增加文化的認同感,保護民俗文化,可以通過限制游客數量,縮短開放時間的方式來減少外來游客的沖擊。
隨著現代化的發展,民俗文化已成為一項重要的旅游資源。合理開發這項資源,將促進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
參考文獻:
[1]周 莉.淺談我國民俗文化旅游的開發與經營模式[J].市場觀察,2016(9).
[2]幸 嶺,劉武安.基于民俗文化功能分化模型下的民俗旅游開發[J].經濟問題探索,2010(11):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