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偉

[摘要] 目的 探究急診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搶救和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在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01例糖尿病昏迷患者來進行研究。隨機將糖尿病昏迷患者分為兩個小組,即觀察組(51例)和對照組(50例)。在采用相同護理方法的基礎上,對照組患者采用靜脈補液來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靜脈及胃腸道補液來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生化指標、治療總有效率以及死亡概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生化指標、治療總有效率(96.08%)以及死亡概率(1.96%)均優于對照組患者的生化指標、治療總有效率(82.00%)以及死亡概率(14.00%),兩個小組之間產生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靜脈聯合胃腸道補液的方法來為糖尿病昏迷患者治療并且給予患者恰當的護理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 急診;糖尿病昏迷;搶救;護理;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1(b)-0127-02
在急診科中危急病癥昏迷屬于較為常見的病癥[1],其中糖尿病昏迷屬于病因相對復雜、病情多變以及死亡概率相對較高的疾病[2],因此對于該類急診患者需要進行有效的診斷[3],并且為患者做出合理的搶救以及護理,以降低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死亡概率。因此,該院該次主要對急診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搶救和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其中對照組有男性患者29例,有女性患者21例,患者的年齡范圍在43~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9.61±2.94)歲。觀察組有男性患者31例,有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年齡范圍在42~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9.98±3.05)歲。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發現,其產生的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在采用相同護理方法的基礎上,對照組患者采用靜脈補液來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靜脈及胃腸道補液來進行治療。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需根據其本身的血鈉含量以及血漿滲透壓來為其進行靜脈補液。觀察組患者除根據其實際病情來進行靜脈補液之外,需為其預留胃管,經患者胃腸道為其補充39℃溫水(50~200 mL/h)。如果患者的血糖濃度降低至13.9 mmol/L以下,可每隔4 h應用鼻飼給予患者流食來補充營養。患者的補液量需以患者實際失水量根據,患者失水量用患者體重的60%×0.025×1 000來進行計算。患者的補液需要在24 h之內完成,在補液前2 h需為患者補充2 L,在之后的2 h需為患者補充總補液量的1/3,剩余的不液量在剩余的20 h之內補充完畢。患者在靜脈補液的同時,需要為患者靜脈滴注胰島素來進行治療。即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為其滴注胰島素,滴注的速度為6 U/h,可根據化患者的病情變化來調整滴注的速度。與此同時,需要注意不能夠讓患者的血糖過快下降從而導致患者的血漿滲透壓發生變化,進而引發腦水腫,因此患者血糖下降的速度應保持在3.3~5.6 mmol/(L·h)范圍之內。對于高滲性糖尿病昏迷患者需要根據患者的血糖濃度以及電解質來為其補充適量的葡萄糖(5%)。護理方法:護理人員在接診糖尿病昏迷患者之后應立即通知醫生對其進行相應的護理。在患者蘇醒后對患者進行日常生活、飲食、運動以及休息方面進行相應的指導,并且需要告知患者家屬相關注意事項。護理人員需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一般情況下,糖尿病患者均承受著較大的心理壓力,極易出現煩躁以及焦慮等不良情緒,不利于治療。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告知患者該院治療該疾病的成功概率,鼓勵和開導患者積極面對接下來的治療。告知患者家屬多與患者聊天,以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提升患者治療的信心。
1.3 觀察指標、療效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的生化指標、治療總有效率以及死亡概率。顯效:患者意識清醒生活能自理,并未出現其他并發癥;有效:患者意識清醒,生活需要幫助,未出現其他并發癥;無效:患者昏迷不醒,出現其他嚴重并發癥。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方法
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x±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生化指標
觀察組患者的生化指標優于對照組,兩個小組之間產生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8%,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2.00%,二者之間產生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對比兩組患者的死亡概率
觀察組患者的死亡概率(1.96%)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死亡概率(14.00%),研究小組之間產生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患者發生昏迷的原因相對較多[4-5],其中最為常見的昏迷原因為酮癥酸中毒,患者出現該現象的主要原因為膿腫、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感染以及皮膚感染等。該類疾病患者通常會出現組織缺氧、胃腸郁積以及血容量不足[6],如果患者得不到有效且及時的治療,極易導致患者多處內臟器官相關功能出現衰竭,尤其是腎臟氣器官受到的影響最大。此外,低血糖也是導致糖尿病患者發生昏迷的主要原因,而由于部分老年患者伴隨患有急性腦梗塞,在為其進行疾病診斷時較難確定患者是屬于哪一類昏迷或者是二者兼有,因此,在為此類患者進行疾病診斷時需要應用CT診斷來確定患者發生昏迷的原因,以便于為患者采用正確的搶救措施以及護理方法。有臨床研究表明,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臨床癥狀通常表現為腦梗塞、心律失常、嗜睡[7]、四肢癱瘓以及昏迷等,通常糖尿病患者的相關激素分泌減少,如果患者出現低血糖,其體內的胰高血糖素激素水平、腎上腺素以及皮質酵均會出現不同程度降低血糖。由于消化道感染患者主要是由于飲食不當而導致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食欲不振、腹瀉、惡心、嘔吐等現象,上述現象會對患者的胰島素治療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而在此種現象的影響下,大部分患者會自行停止使用胰島素來進行治療,從而導致患者頻繁出現上述不良反應,在次基礎上,患者體內相關組織會呈現出酸性,極易導致患者出現酸中毒。而糖尿病患者會出現酸中毒的情況,當患者出現酸中毒的情況下,其體內血容量會出現明顯不足的情況[8]。在為患者檢查時,患者的體內明顯缺氧,同時還表現出胃腸郁積,而患者酮癥產生的毒素會不斷對其腹膜產生刺激,從而導致患者出現功能性幽門堵塞。如果患者出現酮癥酸中毒,從而出現臟器功能衰竭,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會合并出現較多的并發癥,極易死亡。該院通過為患者采用靜脈聯合胃腸道補液的治療方法來為糖尿病昏迷患者進行治療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在為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對患者進行飲食、生活、運動以及心理上的護理,告知患者該院治愈該疾病的成功案例,適當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患者患者因疾病產生的負面情緒,讓其能夠保持積極的心態來接受治療,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療效率,降低其死亡概率。
通過該院該次的研究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的生化指標優于對照組,兩個小組之間產生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8%,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2.00%,二者之間產生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死亡概率(1.96%)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死亡概率(14.00%),研究小組之間產生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靜脈聯合胃腸道補液的方法來為糖尿病昏迷患者治療并且給予患者恰當的護理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概率,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智慧.急診搶救糖尿病昏迷64例臨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4):84.
[2] 吳華妹,王珊.急診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正確搶救護理措施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20):150-151.
[3] 賈紅巖.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急診護理方法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7):171-172.
[4] 曲文菊.急診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搶救和護理體會[J].糖尿病新世界,2016(18):140-141.
[5] 王俊霞,趙翠華,劉麗梅,等.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急診救護[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62):210.
[6] 袁媛,張亞華,范良敏.急診搶救糖尿病昏迷的療效評價[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5,2(17):3480.
[7] 盧亞麗.非酮癥性高血糖高滲性糖尿病昏迷急救護理效果的臨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7):120-122.
[8] 孫軍杰,齊靜,武巧月.急診搶救糖尿病昏迷60例臨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20):99-101.
(收稿日期:2016-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