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學麗

[摘要] 目的 對糖尿病患者護理中應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干預的效果進行探討。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間該院住院治療的128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4例,兩組患者治療方法相同,對照組給予傳統健康教育,觀察組患者進行全程健康教育,對6個月后兩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糖尿病知識知曉測評得分及低血糖發生率進行對比。結果 空腹血糖水平方面,觀察組達標率(64.06%)明顯高于對照組(40.6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糖尿病知識知曉測評得分方面,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低血糖事件發生率方面,觀察組為1.56%,對照組為14.06%,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應用效果較好,在臨床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糖尿病;護理干預;全程健康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1(b)-0141-02
糖尿病屬于常見慢性疾病,發病率極高,在我國呈現出上升趨勢,可誘發其它疾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影響[1]。由于患者對糖尿病知識不了解,治療依從性差,造成血糖控制單純依靠藥物治療不理想。糖尿病的病程比較長,患者在長期疾病影響下,負面情緒比較大,對治療效果也會產生影響,所以治療之間,給予患者健康教育非常重要。該組研究對該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間住院治療的124例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對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間該院住院治療的124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4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5例,最小年齡31歲,最大年齡68歲,平均(44.8±5.6)歲,其中31例為I型糖尿病、33例為2型糖尿病;觀察組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8例,最小年齡30歲,最大年齡69歲,平均(44.1±5.2)歲,其中34例為I型糖尿病、30例為2型糖尿病。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該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及健康教育方法。觀察組:該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應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由醫師、護師、護士、患者及家屬構成健康教育小組,對患者實施全程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門診教育干預。患者在門診就診期間,針對患者的生活習慣、身體情況、運動、飲食、自我保健知識等基本資料進行詢問,建立檔案,由專科醫師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糖尿病疾病的危害,同時告知患者住院治療的重要性。②住院教育干預。患者在住院前,科室護理人員要將病房打掃干凈,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環境,同時提供給患者舒適的健康教育氛圍。將健康教育手冊發放給患者,對觀察組患者集中進行疾病知識宣教,向其講解疾病基本知識及注意事項,教育時所采用的語言應該通俗易懂,可以以圖片的形式進行,使健康宣教更加的生動形象,對患者存在的問題要耐心傾聽,并給予及時的解答,對教育護理人員提前做好安排,開展一對一健康教育[2]。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其主要癥狀表現為高血脂、高血壓,因此在日常飲食中,要對飲食合理控制,一些容易引起血壓升高的食物要避免過量食入,這些教育內容都要向患者告知清楚;患者的飲食應該以清淡為主,忌辛辣刺激食物,少吃多餐,不能吃的過飽,戒煙戒酒,少吃水果和肉類,多食豆制品及粗糧[3]。糖尿病的治愈難度非常大,治療主要以控制血壓為主,患者基本可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多數患者在長期疾病的困擾下容易出現負面情緒,很多時候可能產生對治療失去信息,不配合治療等,所以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心理進行干預,與患者多溝通,消除患者的顧慮,使其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疾病,積極配合治療。③出院后教育干預。患者出院前,要對患者進行全面的系統檢查,按照檢查結果對患者出院日期進行確定,出院時告知患者復查時間,并針對性的進行出院后健康宣教。定期組織患者參加糖尿病防治知識教育活動,由專職護士通知患者,通過集體授課、防治疾病討論會、病友俱樂部等形式對疾病的預防及宣教,鼓勵患者在活動中積極參與。
1.3 評價標準
血糖達標率評定:抽取患者空腹血對血糖測定,抽血前12 h禁食,于次日清晨抽取,正常血糖值3.9~6.1 mmol/L。糖尿病知識知曉情況調查,采用該院自制調查問卷,內容包含糖尿病治療、疾病危害及自我護理等內容,對患者進行評分,分數越高,知曉情況越好。對兩組患者出院后低血糖發生情況記錄對比。
1.4 統計方法
對所有患者資料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采用χ2與t檢驗,用[n(%)]和均數±標準差(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糖水平對比
實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6個月后,對兩組患者血糖水平進行對比,結果顯示,觀察組6個月后血糖水平下降幅度較大,較教育前明顯降低,血糖控制達標率達到64.06%,而對照組教育后與教育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血糖控制達標率為40.63%,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4.382,P<0.05),詳見表1。
2.2 糖尿病知識知曉情況對比
教育后6個月兩組患者糖尿病知曉得分均有提高,觀察組提高非常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教育后與教育前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教育后6個月觀察組與對照組對比,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低血糖發生情況對比
出院后6個月內,觀察組中有1例患者發生低血糖,發生率為1.56%,對照組中有9例患者發生低血糖,發生率為14.06%,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糖尿病具有復發性,是一種難以治愈的疾病,一旦患病,疾病會伴隨終身,所以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宣傳非常必要,有助于對疾病的控制,同時配合優質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血糖,緩解癥狀,確保患者能夠正常生活[4]。傳統的健康教育中只重視疾病本身知識的宣教,而對患者心理、運動、飲食等方面沒有涉及,應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對患者實施系統化的護理干預,不僅從疾病本身方面,還從患者心理、飲食及運動等方面進行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5]。多項研究結果顯示,傳統健康教育方式的服務方向是護理效果的實現,但是很多患者缺乏階段性護理目標,導致健康教育的效果也不佳,沒有針對性和系統性。加之我國現代醫學模式起步相對比較晚,臨床護理人員對健康教育意識也普遍比較缺乏,常規健康教育只是涉及簡單的入院與出院指導,流于表面,缺乏系統、全面、持續的健康教育干預,對患者疾病的管理效果無法保證。在這一背景下,對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應用,應該嚴格按照要求實施。從該組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患者應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血糖控制達標率、疾病知識知曉得分及低血糖發生率等指標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能夠對患者的飲食、運動、用藥、心理等進行系統科學的管理,對遠期預后進行改善,在臨床中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瑩瑩,王瓊瓊,吳鴻珠.影響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相關因素及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效果的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5, 19(14):153-156.
[2] 曾小麗.糖尿病護理管理中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作用及意義[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66(9):11,13.
[3] 黃敏.糖尿病護理管理中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護理,2016,3(17):80-81,84.
[4] 戚志美.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2(7):169-170.
[5] 李宏.糖尿病應用全程健康教育護理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6,28(15):219-220.
(收稿日期:2016-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