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梅

[摘要] 目的 探究人性化護理對糖尿病的影響。方法 隨機選取300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分析,依據對其護理措施的差異分為兩組,A組患者行人性化護理(150例),B組患者行常規護理(150例)。結果 A組糖尿病病人負面情緒改善情況明顯優于B組,滿意度明顯高于B組(P<0.05)。結論 人性化護理在糖尿病患者中實施,患者負面情緒可以明顯改善、滿意度可以明顯得到提高,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 人性化護理;糖尿病;應用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1(b)-0143-02
糖尿病是一類代謝障礙性的疾病,它是內分泌系統較為常見的病癥,一般來講,指的是血液中的胰島素分泌不足而導致的糖代謝障礙,血糖升高,嚴重者會出現尿糖的癥狀,然后進一步引發脂肪、蛋白質代謝不正常,糖尿病的臨床癥狀為“喝水多、吃飯多、小便多,體重減少”[1]。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升,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上漲,此病有著發病時間長,發作無規律,殘疾率、病死率高的特征,因而在重視對其治療的同時采取合理的護理也十分重要[2]。該院最近幾年嘗試將人性化護理在糖尿病中進行了充分應用,效果明顯,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來該院就診的300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分析,依據對其護理措施的差異分為兩組,A組患者行人性化護理(150例),B組患者行常規護理(150例)。患者納入標準:①結合診斷標準,確診為糖尿病患者。②獲得患者及家屬的知情同意,并進行了同意書的簽署。A組中,有76例男性患者,占50.67%,有74例女性患者,占49.33%,患者年紀最大為61歲,年紀最小為21歲,平均為(39.6±2.29)歲。有31例學歷層次為小學及以下,占20.67%,有34例學歷層次為初中,占22.67%,有27例學歷層次為高中,占18.00%,有22例學歷層次為大中專,占14.67%,有20例學歷層次為大學本科,占13.33%,有16 例學歷層次為碩士及以上,占10.67%。B組中,有75例男性患者,占50.00%,有75例女性患者,占50.00%,患者年紀最大為62歲,年紀最小為22歲,平均為(39.7±3.11)歲。有32例學歷層次為小學及以下,占21.33%,有33例學歷層次為初中,占22.00%,有28例學歷層次為高中,占18.67%,有21例學歷層次為大中專,占14.00%,有19例學歷層次為本科,占12.67%,有17例學歷層次為碩士及以上,占11.33%。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學歷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給予B組患者行常規的護理措施,A組以B組的護理措施作為基礎,還實施了一定的人性化護理措施。
1.2.1 營造溫馨舒適的病房環境 室內溫度保持在20℃左右,濕度保持在60%左右,保持通風良好,空氣清新,通風2次/d,通風30 min/次。病房內安裝電視,讓患者的注意力不要總是集中在自己的病情上。病床的被子和褥子等物品,盡量使用一些黃色或是橙色等暖色調,每個患者配發一套被褥,都使用自己的,以防交叉感染。夏天的時候,病床上要鋪涼席,冬天的時候,要鋪電熱毯,讓患者住的更舒適。
1.2.2 采取合理的溝通護理措施 在第1次問候患者的時候,要有親切的態度,要用和藹的語氣;在為患者提供基層護理的時候,要動作敏捷,工作負責;為患者提供技能服務時,要體現自己的護理專業性;為患者舉行愛心活動時,要有足夠的耐心,要貼近患者,溫馨奉獻;為患者宣傳健康知識時,要做到宣傳到位,服務周到,宣講護理知識時,要操作規范,知識全面且通俗易懂。勤和患者進行有效交流,及時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切實需要,隨時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另外,給患者講一些成功治愈糖尿病的案例,鼓舞他們,讓他們相信現在的醫學技術,樹立自己必定能夠戰勝病魔,治愈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醫生,進行糖尿病的治療,切實提高治療的效率[3]。
1.2.3 做好相應的運動護理 結合患者的病情實際情況,適當地進行運動護理。適當的有氧運動,能夠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機體抵抗力,但是在運動的時候,動作一定不要太劇烈。
1.2.4 做好健康教育 在平常的健康知識宣傳過程中,可以使用現場講述、多媒體循環播放宣傳材料、印發健康知識宣傳手冊等形式,把糖尿病的發病原理、常見的病情癥狀、日常的飲食或是運動的注意事項等常識宣傳給患者及其家屬,讓他們從根本上正確認識到糖尿病的病理性質,主動配合醫務人員,進行有效治療,勇敢地、積極地面對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健康飲食,戒酒戒煙,每天堅持適當的鍛煉,按照醫生的吩咐,科學服藥,保持樂觀的心態,最大限度地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
1.3 評價指標
1.3.1 負面情緒評價 對于患者的焦慮情緒,采取該院的焦慮評價量表SAS進行評價;對于患者的抑郁情緒,采取該院的抑郁評價量表SDS進行評價。
1.3.2 滿意度評價 采用的評價標準為該院自己設計,如果患者滿意度得分>90而<100,說明護理效果為護理滿意,如果患者滿意度得分>70而<89,說明護理效果為基本滿意,如果患者滿意度得分<70,說明護理效果為不滿意,滿意率和基本滿意率的總和為患者總滿意度。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組間計量資料(x±s)比較采取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負面情緒變化比較
就A組而言,護理前,SAS為(43.8±4.22)分,SDS為(48.6±5.71)分,護理后,SAS為(38.4±4.37)分,SDS為(42.3±4.14)分;就B組而言,護理前,SAS為(43.7±5.39)分,SDS為(48.7±6.35)分,護理后,SAS為(40.9±6.14)分,SDS為(47.8±5.31)分;A組糖尿病患者負面情緒改善情況明顯優于B組(P<0.05)。
2.2 患者滿意度
研究結果發現,A組中,74例患者對護理情況持有滿意的態度,占52.86%;有54例患者對護理情況持有基本滿意的態度,占38.57%;有12例患者對護理情況持有不滿意的態度,占8.57%。B組中,有57例患者對護理情況持有滿意的態度,占40.71%;有55例患者對護理情況持有基本滿意的態度,占39.29%;有28例患者對護理情況持有不滿意的態度,占20.00%。A組患者滿意度91.43%明顯高于B組80.00%(P<0.05)。
3 討論
最近幾年,現代護理理念伴隨護理學的不斷發展而日趨創新,同時,患者對護理標準的需求也是日趨提高[4]。人性化護理在此大背景下應運而生,其要求醫護工作人員要將患者作為中心,以護理好患者作為根本,重視對患者心理、生理、社會環境、健康教育等幾個層面的護理,從而讓患者切實體會到人性化的護理服務。就糖尿病而言,其作為一類慢性代謝疾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需要經受長期的考驗,因而和一般患者相比,他們有著相對較大的心理負擔和經濟壓力,如此,自然難以避免在治療中有一些負面焦慮情緒伴隨,如果不能得以及時的疏通,將會對其治療效果產生消極影響[5]。該院近年來在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時,將人性化護理模式進行了充分應用,護理的時候,將更為靈活和更為人性化的護理措施應用于患者,給予其合適的心理疏通措施、病痛緩解措施以及相應的健康教育措施,給患者提供了整潔舒適的病房環境,并且和患者家屬及時溝通,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多的社會支持,如此,患者也就能夠在治療過程中深刻體會到護理工作者的細心、愛心和關心,護理質量和效果也得到大大提高。在該次研究中,A組糖尿病患者負面情緒改善情況明顯優于B組,滿意度明顯高于B組(P<0.05)。可見,和前人結合類似,人性化護理在糖尿病患者中實施,成效較為明顯[5]。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在糖尿病患者中實施,患者負面情緒可以明顯改善、滿意度可以明顯得到提高,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芳,萬青,肖菲,李秋.專科護士在糖尿病護理門診中發揮的作用及展望[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21):59-60.
[2] 鄧穎慧,顧曉燕,趙茹茹.全程教育和常規護理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效果對比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6(33):32-33.
[3] 崔秀艷.護士在糖尿病護理中存在問題的調查與對策[J].糖尿病新世界,2015(9):103-104.
[4] 黃淑華,陽愛芳,張翠娟,等.糖尿病護理小組在糖尿病人護理中的作用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8):257-258.
[5] 張亞玲.糖尿病護理小組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21):199-200.
(收稿日期:2016-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