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運來+劉冬梅+李明華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燒傷的護理方法,總結經驗。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65例糖尿病合并燒傷患者臨床資料,總結在整個治療期間實施的護理。 結果 通過科學治療和護理,65例患者血糖控制率和疾病認識度均得到提高,都順利出院,未出現死亡病例。 結論 在糖尿病合并燒傷的臨床治療中,護理對于治療方案的實施及治療效果的保障有著重要作用,應予以高度重視。
[關鍵詞] 燒傷;護理;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1(b)-0147-02
燒傷不僅僅只是簡單的皮膚損傷,更為重要的是身體所遭受的破壞也非常大,易產生周身性代謝反應[1-2]。如果燒傷患者自身患有糖尿病,則其代謝紊亂情況更為嚴重,同時創面愈合難度也就更大,容易引起局部或者全身感染,導致救治工作更為困難[3]。該院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對接收的65例糖尿病合并燒傷患者施予了全面的治療和綜合性護理,獲得了顯著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間接收的65例糖尿病合并燒傷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5例。其年齡范圍38~71歲,平均年齡為(50.33±2.21)歲。入院空腹血糖水平在7~18 mmol/L之間,餐后2 h血糖水平為10~23 mmol/L。燒傷面積在5%~34%之間,燒傷深度為混合Ⅱ~Ⅲ度。燒傷后4~72 h入院。均無急性腎功能衰竭、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嚴重二重感染、低血糖昏迷、嚴重敗血癥等并發癥。
1.2 方法
根據患者病情予以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治療期間的護理措施如下。
1.2.1 監測和控制血糖 患者入院后詳細詢問其相關疾病病史,根據入院時燒傷情況、血糖水平、降糖藥物使用情況等明確血糖監測方式與頻率。若燒傷程度比較輕,且血糖較為穩定,可在三餐前和餐后2 h進行血糖的監測;若燒傷程度比較重,且血糖不穩定或者需使用大劑量降糖藥物,則每隔1~2 h監測1次,同時詳細記錄監測值,及時匯報給醫師。手術時,術中常規監測血糖,以及時了解和掌握患者血糖情況。血糖監測方式有血糖采耳垂與手指一滴血,若有必要可結合實驗室測尿糖或者試紙法測尿糖予以判斷。另外,在監測期間還應嚴格觀察患者臨床癥狀。
1.2.2 用藥護理 糖尿病合并燒傷患者,尤其是嚴重燒傷或者燒傷并感染時,均應把原有降糖藥物改為胰島素以此達到快速控制血糖的目的。由于普通胰島素作用時間短且代謝快,便于短期調整,因此在疾病早期通常選用短效普通胰島素,若出現該藥素抵抗現象,則用門冬胰島素實施治療。當患者全身情況穩定且創面基本愈合,可穩定進食后適時降低胰島素使用劑量,或者考慮改用口服降糖藥物。胰島素使用途徑有皮下注射、胰島素泵、靜脈滴注,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明確用藥途徑[4]。實踐發現直接予以患者輸液葡萄糖時,容易使其血糖上升,對此通常較少直接單獨地使用葡萄糖藥物,根據相應的配比加用胰島素,若條件允許可用果糖或者木糖醇等代替;燒傷治療中所用生長激素、皮質類固醇激素都可能會使血糖上升,故在治療期間需密切觀察患者用藥情況,一旦發現異常,需及時告知醫生,對用藥方案進行合理地調整。鑒于嚴重燒傷者長期臥床,在治療期間根據醫囑合理使用活血藥物或者擴張血管藥物。
1.2.3 并發癥護理 糖尿病常見并發癥有酮癥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昏迷、非酮癥性高滲綜合征、并燒傷所致嚴重感染及敗血癥等,防治這些并發癥的重點就在于調整和控制血糖,及時發現和預防性處理。①糖尿病患者易并發心臟病、糖尿病腎病等,當燒傷后更加容易引起腎功能衰竭與休克,若需要補液,則根據患者心腎功能情況及燒傷程度明確補液種類和總量,護理期間密切觀察患者各生命體征變化,監測尿量,定期檢測腎功能與電解質等,合理調整用藥方案。②糖尿病血糖控制效果和感染發生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血糖控制效果差與合并感染之間互相影響,容易使機體抵抗力下降,導致創面愈合效果不良,加重感染,而感染的加重將會使機體代謝上升,繼而加大血糖水平控制的難度。針對這種情況,在早期應用光譜抗生素,使用劑量需充足,以便控制感染和血糖,打破創面感染和糖尿病間存在的惡性循環。另外由于該類患者免疫力較低,容易發生二次感染,特別是真菌感染,故在護理過程中,需特別注意口腔、呼吸道以及會陰部的觀察與護理。③燒傷創面如果未處理好,感染易蔓延到深部組織,嚴重時還可能發展成敗血癥或者膿毒血癥等,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對此,在臨床中除了實施相應的創面治療處理外,加強創面的護理也變得尤為重要。在創面護理期間,保持創面干燥整潔和保持引流通暢性為原則。采取包扎療法處理創面的時候,需及時換藥,且始終保持敷料干燥和干凈;以暴露療法處理創面時,需及時將表面分泌物清理干凈,確保創面整潔。有研究報道表示[5],在創面處理中,局部使用胰島素、重組表皮生長因子等藥物對于創面修復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故創面可用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山莨菪堿、表皮細胞生長因子、胰島素、普通胰島素或者慶大霉素等處理,若有必要可實施高壓氧治療或者浸浴治療。
1.2.4 健康宣教 針對糖尿病合并燒傷的特殊性,主動和患者以及其家屬交流溝通,了解患者以及其家屬的心理、文化、家庭以及社會等情況,予以全面評估,以此施予合理的健康宣教,內容包含有糖尿病合并燒傷的病理變化和特殊性;病情恢復時間較長,要有耐心,良好心態對疾病治療的重要性;糖尿病發病原因、發病機制、治療終身性以及重要性;藥物治療種類、作用、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注意事項以及不良反應處理方式等;飲食治療、心理干預以及體院鍛煉的重要性,低血糖和酮癥酸中毒等并發癥的表現、預防治療方式;講解負性情緒和精神壓力對疾病治療的影響,教于患者緩解壓力和消除負性情緒的方式,介紹成功治療病例,強化患者治療信心,將心理護理干預貫穿于整個治療過程。宣教方式可結合患者病情具體情況,采取一對一、制作成為宣傳小冊、多媒體等方式實施健康宣教。
1.2.5 飲食護理 因燒傷患者全身處在高消耗以及高代謝狀態中,要想創面更快生長愈合,還需機體有足夠的熱卡和必要的微量元素、氨基酸以及維生素等供應。對此,在糖尿病合并燒傷的臨床中全身營養支持也變得非常重要,全身營養支持包含有靜脈營養與飲食營養,其中飲食是否合理科學直接影響著患者血糖水平,故加強飲食護理也成為了營養支持治療的關鍵。以少食多餐的方式進食,食物應多樣化,合理搭配不同類型的食物,以粗糧為主,及時補充各種維生素、蛋白質,禁止使用高膽固醇食物和含有高糖量食物,進食時間應規律。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合理飲食,傷口早期若病情允許,鼓勵患者多進食,并且加強血糖監測,合理調整胰島素的使用劑量;傷后穩定和恢復階段,尤其要注重飲食規律性,從而確保血糖穩定性。
2 結果
通過科學治療和護理,65例患者血糖控制率和疾病認識度均得到提高,都順利出院,未出現死亡病例。住院時間為15 d~4個月,平均住院時間為(34.21±2.32)d。
3 討論
在糖尿病合并燒傷的臨床治療中,及時有效地控制血糖,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圍內是避免創面感染、促進創面愈合以及降低并發癥發生的重中之重,因此檢測患者血糖與尿糖也非常重要[6-7]。針對糖尿病合并燒傷的特殊性,護理人員必須要掌握豐富的燒傷、糖尿病、內分泌及營養方面的知識,基于患者實際情況予以針對性的護理,以此提高治療護理效果。該次研究選擇了65例患者作為研究病例予以了血糖監測控制、用藥護理、并發癥護理、健康宣教以及飲食護理等,通過治療護理,患者血糖控制率和疾病認識度都得到提高,均順利出院。可見,加強糖尿病合并燒傷的護理,對于治療效果的提高和患者預后改善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馮海嫦,張彩霞,張宏宇,等.糖尿病合并燒傷33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3):85-86.
[2] 江敏君,賴旦輝,梁秀君,等.“一病一品”在糖尿病足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學報,2016,23(12):17-19.
[3] 賴淑芬,郭秀云,楊建芬,等.氧氟沙星凝膠聯合濕潤燒傷膏治療糖尿病皮膚外傷26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5):84-85.
[4] 陳寧,陳永翀,袁媛,等.燒傷創瘍再生醫學與療法治療糖尿病皮膚潰瘍的護理體會[J].中國燒傷創瘍雜志,2015,27(3):192-196.
[5] 劉瑾,袁戈恒,路潛,等.糖尿病患者足部護理行為問卷的編制及信效度檢驗[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10):1261-1264.
[6] 韓秀琳,朱衛民,袁曉梅,等.糖尿病患者燒傷后護理[J].黑龍江醫學,2007,31(6):460.
[7] 吳霞霞,羅燕,張小英,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小面積Ⅲ度燒傷的護理干預[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3):119-120.
(收稿日期:2016-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