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要: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教師形象是每個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先決條件,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教師不斷進取,贏得成功的力量所在。作為教師,應該努力塑造好自己的人格,努力加強個人修養、職業道德修養,不斷完善自己。
關鍵詞:教師形象 職業道德 教育發展
教育是以人育人的事業,教師作為這一特殊的職業,直接負擔著培養下一代健康成長的歷史重任。因此,師德比其他職業道德,有著更加強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教師形象是每個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先決條件,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教師不斷進取,贏得成功的力量所在。
一、愛崗敬業是師德的基石
愛崗敬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是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基石。對于教師來說,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就是忠誠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社會與人民對教師寄予重望,因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學生本人和家長對教師也寄予很高的期望。教師只有具備了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良好的職業道德規范,才會在教育實踐中,全身心地投入,潛心鉆研業務,努力掌握現代科學理論知識,廣泛搜集最新教育信息,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二、熱愛學生是師德的核心
一個教師最崇高的愛是全心去愛每一個學生。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對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重要標志。教師要真正實意地關心學生,充分尊重、信任學生,嚴格要求學生,教師只有內心充滿對學生的愛和尊重,才會事事從學生的利益出發,處處為學生著想,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在他們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在他們取得點滴成績時投去贊許的眼光,同時教師的愛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是增強師生關系的潤滑劑。教師尊重學生、愛學生,不僅意味著最終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擁戴,提高教育的功效,也還意味著教師能虛心地向學生學習,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與學生一起成長,共同進步。
三、為人師表是師德的靈魂
除了父母,教師是學生相處時間最多,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人。教師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學生總是以老師作為模仿效法的對象,老師的思想、品德、學識、行為、儀表、習慣等都會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留下烙印,對學生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寧有這樣一段話:“教師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鏡子前,外面有幾百雙精細的,富于窺伺出教師優點和缺點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斷地盯著他。”因此,教師必須十分注意自身的修養,嚴格要求自己,把做人與育人統一起來,時時處處做學生的良好榜樣,以大方得體的儀表,穩重端莊的舉止,親切和藹的態度,文明禮貌的語言,嚴謹持重的行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種無聲無形的教育動力,去感召學生,啟迪學生,最終達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目的。
四、不斷進取是師德的生命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學生能原諒教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教師的不學無術。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成為一條常流常新的小溪。高超的學識本領不僅是教師自我完善的基礎,是從事教學工作的保證,還是教師樹立教學威信的源泉。”現代社會、現代教育的急劇變革向教師提出挑戰,要求教師承擔多重角色,要求教師具有多方面、綜合性的能力,因此,教師應樹立起“終身學習”“永遠探索”的思想,在教育實踐中,潛心學習理論,運用理論,鉆研業務,掌握現代科學知識,發揚探索和創新精神,為教育事業不斷攀登,終生奮斗。
五、嚴格自律是師德建設的重中之重
首先,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為人師表”包括日常言傳身教的一切行為。特別是教師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強,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要學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在行動上為學生做出表率。教師的言行必須高度自律,即使細微之處也應表現出“為人師表”的風范。
其次,教師要成為追求真才實學的榜樣。教師不能滿足于先學于學生,而且要堅持繼續學習,堅持終身受教育。隨著形勢的發展,高科技突飛猛進,讓人感覺到一停止學習,就會落伍。教師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種勤奮學習的能力,還要把這種學習能力無私地傳授給自己的學生。
再次,教師要成為遵紀守法的模范。教師時時處處要以大局為重,克服個人主義,自覺遵守法紀法規、社會公德守則和校紀校規,以模范行為為學生做出表率。
教師是教育教學的主體,作為一名教師,既要以學問教人,又要以道德教人,這是中國教育的優秀傳統。作為教師,既然選擇了教育事業,并處于教書育人的崗位上,就應該努力塑造好自己的人格,努力加強個人修養、職業道德修養,不斷完善自己。
參考文獻:
[1]段志剛.教師形象之我見[J].世界教育信息,2003,(12).
[2]丁良桂.教師形象的內涵應與時俱進[N].江蘇教育報,2014.
[3]王金良.塑造新一代“教師形象”[N].中國教育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