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萍+劉玉璞
摘要:要從觀念上真正“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心理、認知發展水平的觀察與研究,積累切實可行的評價方案,使評價能準確、公正,科學,使評價真正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評價 促進 學生發展
課程改革時值今日,各實驗地區和學校在評價方面的確采取了許多新的舉措。如設計了學生素質評價手冊、建立了學生成長記錄冊、采用了多種形式的考試方式,等等。為此對原先的評價機制進行了幅度不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實踐中同樣發現有不少問題存在。改革的步子邁出去了,但思想依舊在“鞋子”里——“流于形式”是最普遍的問題。因此,新的評價機制在某些方面,沒有讓教師、學生、家長體會到對學生發展的明顯的促進作用。
一、關于《素質評價手冊》
1.期末進行的素質評價數學部分,分為概念、計算、應用題3個方面,評價由教師、該生所在小組及學生本人三方面給出,從形式上看,倡導了評價的多元化。但落實到教師、小組、學生本人怎樣去進行評價,卻沒有細致可行的方案出臺,使評價流于形式。
以學生互評為例,僅用一堂課時間,讓6、7個學生圍桌而坐,在缺乏足夠的素材展示(如個人的作業,四個方面測試的結果)的情況下,讓學生憑印象給同組的其他成員評定四個方面的等級,這樣的評價結果其信度和效度是可想而知的。測量一個人的血壓、每分鐘心跳的次數,等等。從得出的數據,可以幫助醫生對一個人的健康狀況下結論。那么同樣,對一個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的評價,也應該有一套類似醫學診斷的、科學的評價體系,通過測量后的數據積累,對學生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這些數據不僅教師要掌握,學生也應當了解。以便他們能在同別人的對比中加以自我的反省,也便于別人對自己進行正確的評價。
2.生——生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的結果沒有真正得到尊重?!耙詫W生為主體”,這是課改中提得最多的一句話,但是否作為一種觀念深入人心,尚有質疑。表現在評價方面,家長甚至部分教師對來自學生的評價重視程度不夠,在心里把學生評價看成是可有可無的項目。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如學生的評價目前尚缺乏信度和效度。對此,要對生—生評價予以指導,讓學生學會比較客觀地評價他人。如:可以倡導學生自擬題目或自己組織數學活動(高年級可以嘗試)在小組中進行測量,使他們通過測試活動,積累評價他人必須依賴的數據;可以組織學生以組為單位,對各人的作業進行階段性的評價,結合按時完成與否、完成質量的高低等方面做一個綜合評價。
二、關于課堂評價
課堂評價是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學習狀況的一種即時評價?,F代教學論和評價論認為,有效的課堂其實是在一個個或明或隱、或大或小的評價活動中展開的。隨著課改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懂得留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思想,發表評價意見。但尚存在評價方式傳統、內容淺顯、層次較低等不足。如在評價內容上,陳述性知識評價、程序性知識評價比較多,主要評價基本知識是否掌握,是知識的簡單再現。教師要充分認識評價在教學中的總結、矯正、促進和催發作用。特別要善于利用評價激起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激勵學生產生高質量的思維。
三、關于作業的評價
作業評價由百分制改為等級制,其目的主要是淡化甄別的功能,分數的意識。但從評價的功能上進行考察,這種變化沒有引起質的改變。教師批改作業,主要目的依舊是幫助學生糾正學習中的錯誤,考察學生對基本內容掌握與否,以便及時彌補學生的疏漏。對優秀的作業,主要是采取加貼紅花的方法給予鼓勵,作業內容主要以課本中的基礎知識為主。
對于學生的作業,我們應該用更開闊的視野給予評價。采用動態、靈活的評價方式。即不要把眼光僅僅停留于傳統意義的“對”與“錯”上,要多層次、多維度地看待學生作業。如對學習努力,由于其他原因(如轉學,知識有缺漏)作業完成情況不夠好的,教師也要不吝對其表揚鼓勵;圖形設計中,有的學生創意好,繪圖不夠美觀、有的有創意,但繪圖中有錯誤,等等,教師要根據其實際情況,賦予適當評語,指出他的優點,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對學生開放性題目的解答,教師尤其要對思維質量高的解題方法給予特別的嘉獎并在全班推薦。教師必須有這樣一種意識: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不等于放棄教師的引導,教師要善于利用評價來激發學生積極的思維。
綜上所述,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應當始終堅持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心理、認知發展水平的觀察與研究,積累切實可行的評價方案,使評價能準確、公正,科學,使評價真正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東堯.談新課程下新的學生評價理念[J].新課程,2009,(07).
[2]謝福勝,何基生.新課程實施中學生評價改革的成績與問題[J].湖南教育,2010,(03).
[3]楊會萍,朱萌.輝煌與遺憾:新課程學生評價改革的進展狀況與問題透視[J].當代教育論壇,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