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摘要:中學生的誠信意識能夠直接影響到學校“育人”的成效,學校是開展中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平臺。由于誠信與全社會穩步發展、和諧進步息息相關,同時也是人們遵守法律與遵循思想道德的前提條件,怎么樣來有效地降低和規避不誠信的問題,是當前教育界在一直研究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誠信 教育 利益 穩定
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當中誠信涵蓋了:信用、誠實、信任等,在當前我國教育界正在開展的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下,在中學階段實施誠信道德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誠信為人、踏實做事,經過了幼兒園及小學階段的長期教育,中學生們的道德素質普遍都是較好的,但是會有一些學生由于在講求誠信時受過他人的欺騙,因此會讓其產生心理的不平衡,甚至會去對其他的同學進行欺騙;還有一些學生在學習與生活當中原本想說出真話,但又擔心說出真話之后,會受到家長和教師的批評,因此在一些事情上會不由自主的說一些假話;有一些些學生對于他人的事情冷漠以對,有一些些學生不能堅持原則,只想明哲保身的做一個“老好人”。
一、家庭教育當中存在的誠信問題
案例分析:一位母親領著五歲大的女兒去步行街上逛街,看到一路上繁華的都市景觀,女兒感到非常開心,她走了一會感到有些疲倦了,但是媽媽還是興趣盎然地流連與各個服裝店里。不停地試穿各種漂亮的衣服,女兒說:“媽媽,我感到很累了,我們一起回家吧”。媽媽隨意地回答說:“孩子,你等一下,媽媽試穿完這件衣服后就可以回家了”。孩子說:“好的,那我等著媽媽”。但是,媽媽試穿完那件衣服之后,也沒有領著孩子一起回家,還是再試穿其它的衣服,在媽媽的心里認為只要孩子不再鬧著回家就可以了,自己還可以再多試穿幾件衣服,今天一定要買幾件自己心愛的衣服。但就在這時,女兒指著衣架上的衣服對她說:“媽媽,你剛剛騙人了,說好試穿完那件衣服就可以回家的,可是你現在還在試衣服。幼兒園的老師說,不能說謊話的,說了謊話就會像木偶人匹諾曹一樣長出長鼻子的,那樣的話,媽媽就不漂亮了”。媽媽說:“我剛才只是說說而已,寶寶乖,媽媽再試穿幾件衣服,我們再回家”。從這個生活當中的實際案例當中可以看出,五歲大的女兒對于事物本身的對與錯并不具有辨別的能力,可是她對媽媽所說的話非常信任,因為媽媽已經承諾過,等她試穿完那件衣服之后就領她回家去,因此她就很乖的等媽媽試穿衣服,但是媽媽并沒有履行對她的承諾,還繼續再試穿衣服并沒有領她回家。女兒認為媽媽在說謊話,可能類似案例當中的問題,在現實生活當中幾乎在每個家庭都曾經出現過,這即是通常所說的在家庭教育當中所具有的誠信教育的問題,也許家長內心當中會認為:“小孩子還小,他并不懂什么是誠信,有些話只要哄哄孩子就行,并不需要真正的去兌現給孩子承諾的話”。但是,家長們并不知道的是孩子的內心當中,對于講求誠信是一種先天性的本能,由于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與生俱來就會完全信任家長,因此家長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被孩子認為是真實的話語,如果家長在某件事情上承諾了孩子,但是最終又沒有按照所承諾的話進行兌現,這就是對孩子的一種欺騙,同時也即是產生了誠信問題。孩子原本是無條件的信任家長的,但是一旦家長沒有履行對孩子的承諾,因此會出現了信任危機,今后家長所說的一切話,不論是真話還是假話,孩子都不會再信任家長的話,而在孩子內心深處就會出現這樣的一種錯誤的認知:“既然爸爸媽媽都能說謊話,那么我自己也同樣可以說謊話的,還有爸爸媽媽說的話不算數,那么他們說的話我就可以不聽的”。一旦孩子形成了這樣的錯誤認知,就意味著家中對孩子的教育時失敗的,因為家長不誠信,也直接導致了孩子的不誠信。家長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是孩子的榜樣,因此家長必須言傳身教的來教育孩子,其中講求誠信的教育即是一個重要的教育,因此家長與教師,在教育孩子時都必須做到誠實守信、以身作則。以自身的言行舉止來為孩子樹立起一個道德的楷模,讓孩子能夠從小就講求誠信,將來也必將成為一個誠信的人。
二、學校教育中的誠信問題
在學校當中學生所出現的誠信問題,大都是源自于學習方面的因素,有一部分學生由于不能端正自身的學習動機,在學習時不認真聽講、不勤奮學習,想要獲得更多的知識,并非通過努力學習,而是采取一些不正當的方式來實現,例如在日常學習當中,不自己做作業,而是去抄襲同學的作業,在考試當中去作弊等違規的錯誤行為。甚至還會有極少數學生以賄賂教師的極端方式來請求教師修改自己的考卷,為自己違規的加分等錯誤行為。在學校存在這部分不良現象,就難以培養起學生講求誠信的理念,因此學生會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出現不誠信的行為與意識。筆者針對在校學生具有的一些誠信問題,提出了下述的想法:
(一)確實改進學校誠信教育方法
從潛移默化的影響入手,可在所有的學校當中,張貼許多關于誠信的標語,讓學生生活在誠信的氛圍當中。學校要定期進行有關誠信的學生專題會議,由學生們來踴躍的進行發言,來講述自己對于誠信的見解。主持會議的教師,當聽到學生關于誠信較好的見解,可當場表揚學生,當聽到學生關于誠信不正確的見解時,要適時的開導學生,讓學生從內心當中真正接受正確的誠信理念。另外,可由教師指導學生成立學校的“誠信協會”,讓學生去宣傳和管理校園的誠信事務,在日常當中發現出現校園當中的不誠信問題,就要以規勸的方式,來勸說同學遵守誠信。以此來提升校園的整個誠信的水平。
(二)建立校園信用檔案
可依據當前社會當中的誠信征信體系,在校園當中建立起信用檔案,建立以健全個人信用檔案,能夠較好的培養學生的誠信理念,尤其是在中小學當中,學校應讓學生將誠信與個人榮譽感進行緊密聯系,讓學生以講求誠信為榮。而在大學當中,所建立的大學生個人信用檔案,必須具有客觀全面的特點。大學生的個人信用檔案應在其畢業時交予用人單位留存,個人信用檔案應涵蓋學生全面的誠信情況。
(三)建立誠信結果的適時鼓勵
想要較好地培養學生好的誠信意識與誠信的良好習慣,不僅僅要借助于誠信教育,還應采用較為完善的機制,來對學生的諸多不誠信的行為與意識來進行監督與約束。學校在各項的規章制度當中增加或是修訂有關誠信行為的條款,通過科學合理的制度來有效的管理與制約學生的不誠信的行為,并獎懲誠信行為,可有效地保障學生達成誠信的教育目標。
三、社會關系中的誠信問題
伴隨著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的趨勢,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也由此衍生出了諸多的社會問題,而尤其突出的是社會誠信問題,重點顯示在社會當中缺失誠信的行為較多這一方面。當前社會誠信涉及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當中,如較為嚴重的是金融領域不誠信問題,學術方面的腐敗,也讓全社會普遍的關注;在信息時代,在網絡方面也出現了諸多的誠信問題,由于持續的顯現出較多的誠信問題,對我國當前的社會誠信的狀況社會公眾會感到較為憂慮,進而會對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全社會都必須注重社會誠信問題,采取有力措施來保障全社會都共同講求誠信,并共同構建去誠信社會、和諧社會。
總之,全社會都必須共同努力來構建起誠信社會,無論是作為學生、個人、企業,都必須真正的講求誠信,必須將誠信視為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源,共同致力于構建誠信社會,每個人都應該竭盡所能來講求誠信,讓整個社會都具有誠信,讓人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讓社會更好地發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