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機械制圖”課程的實踐教學出發,探討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式方法,對課程教學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空間想象能力培養方式及實踐環節等方面的改革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機械制圖;抽象思維;多媒體教學;教學互動
一、職業教育對專業基礎課的要求是以夠用、必需為度,以講清概念、強化應用為主
制圖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引入新的設計方法、新的制造技術概念,加強繪制和識讀工程圖樣能力的培養。以立體為主線,通過構形設計練習,遵循二維平面圖形和三維實體的認知規律,加強學生的形象儲備,為學生掌握二維投影圖和三維立體圖之間的轉換打下基礎。
弱化投影幾何的理論部分,將點、線、面的投影和立體的投影結合起來講授,加強投影基礎理論部分,這和職業教育培養應用型工程技術人員的要求和目標是一致的。
在對傳統教學內容優化的基礎上,將計算機輔助繪圖和工程制圖課程的基本教學內容有機融合,讓學生在深刻理解和掌握投影制圖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同時,具備熟練的計算機繪圖能力,從而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新的工作模式的要求。
調整教學內容。例如,將過去作為選學的第三角投影知識作為必學內容,適當豐富這部分內容,以便學生今后查閱更多相關資料。
二、創新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
舊的培養方式將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放在畫法幾何部分,將點、線、面及其相互位置關系通過定位、定量的投影作圖訓練來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通過在立體表面找點、線、面的投影及判斷它們的相對位置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利用CAD軟件中的拉伸、旋轉等命令以及并集、交集、差集等編輯操作對平面圖形進行三維實體造型,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空間想象能力。
利用其他方式方法培養空間思維能力。比如可以利用橡皮泥等可塑材料,讓學生根據軸測圖捏出形體,然后選定一個主要的觀察方向,即主視方向,分別從前方、左方和上方觀察,把觀察到的結果用視圖的方式表達出來。
增加構形和建模方面的訓練。如要求學生自行設計一個形體,要求至少有一處相貫線或截交線。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構形能力,又能讓學生綜合運用各種表達手段,用二維和三維兩種表達方式及建模技術達到建模目的。這樣一來,實踐環節就把整個課程內容全部串聯起來了。
三、加強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
傳統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的學習往往比較被動。要提高教學效果,就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來。
首先,教師要啟發性地講解各個知識點。教師在課程的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將實物、模型和立體圖、投影圖聯系起來,例如,教師在講解三面正投影圖時,可以教室的某個墻角為實體,讓學生以黑板面為V面,地面為H面,右側墻壁為W面,將它們與三面投影體系一一對應,這樣一來,抽象形體被具化處理,便于學生接受和理解。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其中值得推薦的一種方式就是討論式教學。具體做法是:教師引出一個問題,指導學生就該問題進行討論并發表各自的看法。這種討論式教學特別適用于“機械制圖”課程中零部件綜合表達方法部分。接下來,選出學生代表講述討論后的不同方案,并說明各自方案的優缺點。最后,教師總結講解,確定最理想的一種表達方案。在討論式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把控好課堂節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多思考、多發言,教師在討論結束時,做好總結講解即可。
最后,“機械制圖”課程中的許多知識點都有或多或少的聯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引導學生找出其中的聯系點,這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很有幫助的。總之課本中有的內容聯系比較密切,有的沒有直接的聯系,教師應該有目的地選擇聯系密切的內容進行比較關聯,找出它們的異同點,幫助學生聯系記憶與理解。
參考文獻:
[1]孫建鋒.機械制圖課的幾點體會[J].職教論壇,2004(14).
[2]邵麗琨.講授機械制圖課的幾點嘗試[J].成才之路,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