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虹濤
摘 要:俗話說:“做十道題不如命一道題”,命制地理原創試題,常常為了一個材料要反復求證、為了一個立意要絞盡腦汁……命制過程要把握“點、線、面相結合”的原則,即“選擇常考點、布下主題線、考慮學生面”,努力命制出教師滿意、學生樂意的高質量地理
試題。
關鍵詞:試題命制;把握原則;鍛造質量
作為教研員,經常要命制章節、單元、期中、期末、畢業會考等試題,適時跟蹤檢查學生掌握知識情況,并以此為參考,及時指導教師查漏補缺、改進教學方法。平時要善于積累、善于發現、善于創新,努力命制出富有新意的地理試題。
首先,要把試題的結構和布局規劃出來,以選擇題、讀圖題、簡答題三種形式來考查;接著,每種題型具體要考哪些知識?要對照教材仔細斟酌,盡可能挖掘更多知識點,力求不重復,體現知識考查的全面性;然后,對每個具體的知識再仔細推敲,主要從哪個角度設問?如何體現開放性?要精心打磨。
我們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為例:
選擇題:每個地區和國家(亞洲、日本、東南亞、印度、俄羅斯、中東、歐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澳大利亞、美國、巴西、北極地區、南極地區)都要涉及,每小題ABCD四個選項可從人種、語言、宗教、地形、河流、氣候、工業、農業、物產、資源、交通、旅游等方面來設問,整合知識要素,綜合性要強。
讀圖題:可設置問題情境,耳目一新!(如:以“一帶一路”路線圖、國家領導人出訪行程圖等來考查沿線的地區和國家);識別輪廓圖,運用比較法,求同存異!(如:澳大利亞、巴西、印度、俄羅斯等);以一帶十,全面考查!(如:到南極地區考察的國家放射狀
圖)……
簡答題:可適當拓展,具有開放性。如:近年來,美國許多老年人由東北部向南部遷移,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主要原因;根據所學知識解釋巴西汽車“喝酒”的原因;“在世界石油大國沙特阿拉伯,一升91號汽油的價格約合0.12美元,而一升瓶裝飲用水的價格高達0.40美元。”這一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看似不是課本上的內容,但利用所學知識都能解答。
相對于平時的考查試題,畢業會考試題的命制是一門藝術,
難度更大。面對幾萬名莘莘學子,著眼于學生學習層次不同的現狀,要充分體現教育評價的甄別和選拔、診斷和發展功能,要兼顧基礎性、創新性、開放性、初高中銜接性原則,要把握難度系數的控制,要考慮各年級的分值分配、知識點的分布,要涉及鄉土元
素……方方面面對命題者提出較高的要求,要命制出高質量的試題的確需要煞費苦心!
畢業會考試題的命制,立意要新穎,創意要精巧,在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時,加大對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運用地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力度,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考查,要對初中地理教學起到積極正確的導向作用。地理學習不是簡單死記硬背,而是聯系生活實際形象思考、理解運用的過程,地理教師要積極改變教學方法,關注學習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畢業會考試題的命制,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重視基礎知識的檢測,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鄉土地理多方面的內容,知識面廣,要體現知識考查的全面性,各年級分值分配要把握到位,知識點要不重復,要覆蓋幾乎所有考點。
2.整合知識要素,綜合性要強。要跨年級、跨章節整合知識要素,加強知識要素間的橫向聯系,做到融會貫通。要把學生腦海中零散的知識碎片,搭建成相互關聯的知識體系,“牽一發而動全
身”,考查學生綜合思維能力。
3.重難點知識要把握準確,兼顧層次性。區分度是衡量試題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要控制優秀率,提高及格率、降低低分率;60%應是基礎題,30%屬于中等難度題,拔高題控制在10%。如,可在等高線、經緯網、太陽公轉等板塊設置梯度,旨在拉開學生
差距。
4.關注生活,要把地理知識與身邊的實際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如,2016年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我國浙江烏鎮召開、G20峰會在杭州舉行、博鰲亞洲論壇每年在海南舉
行……以此為切入點考查相關的地理知識,新穎別致!
5.關注時事、關注焦點和熱點問題,時代氣息要濃厚。通過設置時事情境,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及靈活運用能力。
6.突出地理學科的特點,要充分運用地圖。通過半球圖、地球公轉圖、等高線圖、經緯網圖、局部政區圖、省區輪廓圖等考查相關的基礎知識,讓學生從地圖中獲取地理信息,知識要素要在圖中找到具體位置;要求學生不僅會讀圖、析圖,還要會畫圖,這些都是學好地理的有效途徑。
7.試題知識點要環環相扣,步步為營,連續性思維強,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如:若單獨考查地球公轉圖、等高線圖相關的知識,學生會比較輕松,要改變這種形式,嘗試把二者巧妙結合起來,考查的知識章節跨度要大,知識要素間的聯系要隱形其中。又如:同一幅等值線圖可以挖掘不同的視角,考查等高線、等溫線相關的知識,很有創意!
地理畢業會考試題的命制,考點年年沒有太大變化,如何考出新意,與往年不雷同?要巧妙地處理好試題的預設與學生的答題生成之間的關系,努力擺脫“好題開會、學生不會”的窘況,的確需要在“精”字上下功夫,精深思考、精心布局、精準定位、精細打磨,努力命制出高質量的地理試題。
參考文獻:
[1]何友麗.地理開放性試題的命制方法初探[J].地理教育,2011(6):35-36.
[2]雷新勇.大規模教育考試:命題與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235.
[3]張家輝,袁孝亭.國際地理課程標準對尺度思想的關注及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