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摘要:學校品質是學校質量、文化、特色內涵和榮譽的集合體,學校堅持以文化引領、德育創新、精細化管理、特色課程建設,以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打造優良師資隊伍,提升教育質量,形成優質教育特色品牌的發展之路。
關鍵詞:文化引領 內涵發展 特色 精品校園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鼓勵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出名師、育英才”。學校的“特色”“水平”“品牌”必須建立在能真正促使師生生命成長,履行時代賦予學校教育的責任與使命。多年來,學校無論是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還是學校在轉制和教育轉型的過程中,學校以“以生為本,以能為本,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為辦學理念,以“博學、慎思、自律、篤行”為校訓,堅持以德育為首,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根本,以管理為手段,以創新注活力,以改革促發展的辦學思路,不斷深化文教融合,優化資源條件,強化內涵發展。學校明確了“實施精致教育,培養合格人才”的辦學策略,逐步形成優質教育特色品牌的發展之路。
一、文化引領,提升學校辦學品質
學校品質是學校質量、文化、特色、內涵、信譽的集合體。而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是一所學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尤其是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學校教育的外部環境和內部因素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在以現代文化引領下,學校摒棄功利教育思想,實施人文教育,通過學校文化建設,構建多樣課程,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不斷提升辦學品位。
學校文化體現著學校特有的一種精神,一種理念,一種價值觀和道德準則,而文化引領就是立足戰略高度和長遠目標,運用戰略思維進行對學校發展的頂層設計和科學構建,發揮文化的導向、激勵、規范、熏陶功能,從根本上引導學校內涵發展。為此,學校實施了文化引領戰略,總體要求是:堅持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推動學校內涵發展為中心,以傳承創新學校文化為主線,以提高制度執行力為重點,在學校精神文化、校園文化、制度文化、課程文化、管理文化方面,努力建設富有時代特點、學校特色的學校文化,不斷增強廣大師生對學校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學校發展的總體目標: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將學校建成環境優美、條件優越、校風純正、管理上乘、質量領先、特色鮮明、發展和諧的示范性高中,全國知名的基礎教育名校。
學校發展的基本思路:面臨新形勢下的辦學環境、辦學條件、辦學資源,從學校的戰略布局和發展框架出發,圍繞“一條主線”、突出“兩個重點”,堅持“三個統一”,實現“四個突破”,落實“五個同步”。
一條主線:即走內涵式、特色化品牌發展之路。
兩個重點:即創新人才培養、德育工作。
三個統一:即做到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教學管理與課程改革的統一;知和行的統一。
四個突破:即課程建設、學生個性化成長、教師專業化發展、精細化管理。
五個同步:即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同步發展。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走內涵厚重的學校發展、學生發展之路,培養與個人、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現代人、文明人、有用人;學科教育與特色教育同步發展。拓展空間,協調管理,優化資源;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同步發展。硬件是條件,軟件是根本,重在軟件建設,起提升文化品質,增強學校軟實力;學校發展與教師成長的同步。加快教師成長的步伐,是教師個人發展需要更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只有學校發展與教師成長發展齊頭并進,才能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和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升;辦學質量與教職工待遇同步發展。增強學校實力,擴大學校聲譽,增加績效收入,提高生活品質。
學校每年確立一個發展主題,如學校提出“堅守強校夢想,凝聚學校精神,全方位推進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尤其是自2013年提煉出學校精神“自強不息、知行合一、崇尚科學、追求卓越”就是特指學校師生的精神面貌、精神素養和精神追求,有利于激勵管理者以高層建瓴的眼光、自強不息的心態和知行合一的追求決策學校事務,有利于激勵廣大師生以志存高遠的理想和矢志不渝的追求來完善自我、奉獻學校。這正是學校發展的根本動力和精神所在。
二、德育創新,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作為“德育示范校”,學校確立有明確的德育目標即:“尊重個性,為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創造適合的教育,讓校園文化成為改造人的精神、性格、氣質、習慣的教育力量,從而使每一個學生最具發展潛力”。學校大力實施“主體德育”,即在德育過程中,教師視學生為德育主體,教育的作用通過學生的理性選擇,生活化德育的體驗得以實現。
自主管理引導學生個性,學校一是突出班級特點的主題班會自主設計,每學期制定班會系列課程,發動學生主動參與設定課程內容;二是綜合值周實踐實現自主管理,以實現監督檢查、行為示范、環境維護的三大職責;三是創新德育活動注重學生體驗。學校堅持德育工作的常規化、特色化、序列化、規范化,逐步形成教育活動。
三、精細管理,打造優良師資隊伍
學校精細化管理是管理者不斷追求卓越,實現教育理想、教育目標的實踐過程,是適應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形勢下,提高學校競爭力,打造品牌學校的必然選擇,是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內涵發展的有效途徑。
管理是以人為中心,對學校所擁有的資源進行有效的決策、計劃、組織、協調、控制,以科學安排學校內的所有成員,引導、協調每一個人做好正確的事情。
管理精細化要從常規管理著手,這是學校管理最基礎、最經常化的工作,是對教學質量、教師行為、學生素質最直接產生影響的工作,也是最直接體現精細化管理的內涵。以兩支隊伍的建設為例,學校圍繞“兩抓”發力,即精細化管理干部抓根本,教師抓關鍵。
學校一直堅持五個堅持不懈,即:抓教師師德堅持不懈;抓教師培訓堅持不懈;抓教師基本功堅持不懈;抓校本研修堅持不懈;抓教師反思堅持不懈。以師資隊伍培訓為例:學校建立了“三級培訓制度”,即“名師”帶骨干教師,“骨干教師”帶青年教師,培養穩定的梯級教師隊伍。
四、特色課程,凸顯教育特色品牌,助推提高教學質量
課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實現教育目標而進行的各種教育活動的總和,一所學校的關鍵要素除人之外,就是課程,有了課程學校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育人場所。
為了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健康發展,學校一直致力于多元化可選擇,全開放的課程體系。
學校以“優化教學方式,發展學習能力”為目標,深入推進教學改革,以“問題導學”課堂模式為突破口,構建高效課堂,借助問題導學模式進一步推動教師的教學方式的轉變,變教為啟,變教為導;變學為思、變學為悟;變教室為學室、變講堂為學堂,努力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
學校大力倡導教研活動中的課例研究、主題研究以促進教師間的溝通交流,促使教師對自身教學理念、行為預設和反思,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提升教學質量。學校還大力提倡“問題課題化、課題問題化”的教學工作思路,以課題促導學,以導學促課題,從而教師專業素質得到提高,課堂效率得以提升。
學校秉承“以生為本,以能為本,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圍繞特色教育、內涵發展、打造精品校園”的目標,正努力探索著一條學生個性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特色發展的優質教育之路。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摘要.
[2]袁先瀲.學校文化建設策略.
[3]蔣莉.校長領導力的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