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生
摘要:高中歷史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合理規劃教學時間,深入挖掘教學內容,以便能夠從根本上提升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效果。具體分析新課改背景下優化高中歷史教學的對策,旨在全面提升高中學生的歷史素養。
關鍵詞:高中歷史 多元策略 優化教學
高中歷史學科不僅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更對學生整體認知的提升均具有無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不論是老師或者是學生都應該充分重視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以便能夠更好的滿足新課程深化改革的要求。
一、樹立全新歷史教學觀
在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應努力革新傳統的教學觀念,重新進行角色定位,逐步由傳統的主導者向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方向轉變,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構建起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例如,針對“鴉片戰爭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影響”這一內容,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便要引導學生,避免學生單純的將該事件視為“西方列強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促使學生站在全球史、文明史、近代史等多個史觀角度來進行分析。同時,教師還應該利用更多的時間關注最新的歷史學術研究,以便在提升自身探究能力的同時將研究成果積極運用到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良好的歷史研學氛圍,從而保障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效果,強化學生的歷史素養。
二、采用問題式教學模式
合理的問題設計,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不斷思考與探索,更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對此,作為高中歷史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有探討價值的問題,并通過采用良好的問題教學模式,以促進學生生成良好的歷史思維,進而達到提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問題教學模式的搭建,首先應注重課堂學習氛圍的營造,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才有利于問題教學模式的創造與開展。
例如,在進行“俄國彼得一世改革”這一歷史事件的相關內容教學時,為讓學生能可更加深入地了解事件本質,教師應先對此次改革的背景、目的與意義等進行全面的講述,而后以此為基礎,創設如下問題情境:“就俄國當時所面臨的內外形式,若你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那么你將以怎樣的方式來推動改革的發展呢?”通過提出相應的問題,以加深學生對俄國1861年改革的理解。通過設置具有啟發性的問題,使學生不再受歷史教材的限制,進而懂得如何站在發展的角度來看待各項歷史事件與問題。
三、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已全面步入信息化社會,信息技術逐漸被應用到教育領域中。通過將多媒體教學設備合理引入到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可根據高中歷史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讓歷史知識更加直觀、形象的呈現出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多媒體技術的引進,還能有效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從而達到增進師生情感,確保課堂教學有序開展的目的。
例如,在進行與“抗日戰爭”相關的歷史事件教學時,教師便可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抗日戰爭的相關影像,如地道戰、地雷戰,等等。以視頻或圖片的方式,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對相關歷史事件的學習興趣,更能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進而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
將多媒體技術運用于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合理的與歷史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有利于全面提升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多媒體技術多么先進,都不能直接替代高中歷史教材,而是應作為高中歷史教學的輔助工具,如此才能確保整個高中歷史教學始終在正確的航道上行駛,進而保證高中歷史教學的完整性。
四、創新歷史教學方法
高中歷史教材中有著大量的史實內容,若教師采用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式,勢必會讓整個課堂教學變得沉悶枯燥,從而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而,若能將歷史與野史、演義等有機結合,將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進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致。
例如,在進行“漢武帝加強專制注意中央集權制度措施”的相關內容教學時,教師便可結合電視劇《漢武大帝》與部分民間野史,以講故事的方式來展開教學,如此不僅能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幫學生更加深入的掌握歷史規律,理清歷史知識的脈絡,最終形成良好的歷史思維習慣。
總之,高中歷史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有效結合歷史學科特點進行不斷的教學實踐,找出最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以構建出完善的課程教學體系。因此,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要明確歷史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區別,這就更有利于針對歷史學科的教學特點,從而全面提升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具惠蘭.試探中學歷史有效教學的多元策略[J].教育導刊,2012,(10):80-82.
[2]查亮亮.多元智力理論視域下高中歷史活動課的實踐探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