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我國企業的發展始終都會遇到各種經營風險。本文把國內風險理論進行了簡單的整理,并且對近幾年國內中小企業的風險理論研究進展進行了簡短的概括,最后對現行的企業控制體系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內部控制 理論 研究
一、理論概述
現在我們對風險的普遍理解是指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事件可能造成的不同影響或損失。
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因為各類問題造成風險理論研究起步相對較晚,開始在20世紀80年代緩慢進行,初始階段主要應用于金融行業的相關領域。時間發展到90年代,我國學者通過學習國外相關的先進知識和結合我國國情,將原本狹窄的國內風險理論研究進行了拓寬,在風險的定量分析和規避等各方面都進行了理論充實
在我國理論學術界,針對財務風險的概念也有一些不一樣的理解:在1989年,劉恩祿、湯谷良將其定義為,在各類財務活動進行過程中,由于存在難以預料的各類影響因素,致使企業的實際收益與預計之間發生偏差,從而造成企業的經濟損失。
現階段,我國的企業風險管理體系并不是無懈可擊,還是缺乏基本的系統性,研究方向也是主要集中在理論方面。但是,風險理論的研究已經逐步走向正軌,正在不斷完善與發展中。
二、國內中小企業風險理論研究
我國由于歷史發展的特殊原因,風險控制的起步與發展比同類型國家晚了將近30年,和發達國家之間的距離更大。90年代中期,國內的風險研究理論方面開始緩慢起步,97年的時候,國內學者吸收引進了大量的國際先進理論知識,逐步與世界進行接軌。與此同時,國內學者也不斷完善豐富我國的風險理論研究。
在對中小企業的風險研究中,國內很多學者更多的關注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風險方面的問題。經濟學家徐滇慶提出利用民營銀行為中小企業創建新的融資方式,以此來緩解風險。經濟學家陳曉紅和劉劍通過對實際案例的研究分析,針對我國的特殊國情,得出結論“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是隨著企業生命周期的變化不斷改進的,與此同時融資渠道也是多種多樣的”。經濟學家莊俊成和舒兵利用簡單的模型對企業的融資困難進行探索,尋求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方案。
三、加強我國企業風險控制與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對風險控制與管理的認識
在現階段,由于我國宏觀經濟發展放緩,我國企業面臨的各種風險勢必會不斷增多。我國企業要想在復雜多變的市場中求得生存與發展,就必須要提高對企業風險控制與管理的認識,做好風險控制與管理工作。具體而言:一是提高企業管理者對風險控制與管理的認識,尤其是要取得企業最高層的一致認識,使其認識到做風險控制與管理工作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并將其列入企業的重點管理工作之一;二是對企業風險控制與管理工作提供大力支持。做好企業風險控制與管理工作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企業投入大量的資源。為此,就需要企業加大對風險控制與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例如:資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二)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風險控制與管理人才隊伍
管理工作的出發點是“人”,“人”才是做好管理工作的根本,對于風險控制與管理工作也不例外。我國企業要想加強企業風險控制與管理,就必須加快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具體而言:一是做好風險控制與管理人才的招聘工作,保證有足夠數量的人才從事風險控制與管理工作,避免身兼多職現象的發生;二是提高風險控制與管理人才的薪資待遇,一方面是可以提高企業對優秀風險控制與管理人才的吸引力,使更多的優秀人才可以加入自身企業;另一方面是可以留在企業現有的優秀人才,保持人才隊伍的穩定性;三是企業應該要加強對風險控制與管理人才的培訓。由于我國市場環境復雜多變,企業遇到的風險也必然繁多復雜。這就需要我國加強對風險控制與管理人才的培訓,使企業可以在遇到風險時,可以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將其損失降到最低。
(三)建立健全風險預防機制
健全的風險預防機制需要有健全的風險意識教育機制、分析機制和風險控制決策機構。首先風險意識的教育機制能夠幫助企業中的各方成員建立明確的風險意識。建立這種教育機制主要是因為風險本身擁有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的特征。其次是建立完整的分析機制,這樣的機制可以幫助我們的企業將損失減少做好最小,同時作為經驗可以為之后遇到同類的風險危機時,提供相應的經驗,讓企業自身在某種程度上恰當控制與規避風險。最后是逐步建成完善的風險控制盒決策機構,這樣可以集中企業中可以利用的一切資源,迅速解決企業遇到的風險,另外這樣做還可以提升企業自身對風險的應變能力。
參考文獻
[1]宋明哲.風險管理[M].臺北:中華企業管理發展中心,1984;4-26.
[2]房玲.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當議[J].財會研究,2000.20(6):30-31.
[3]孫海霞.加強企業風險控制與管理探討[J].投資理財,2015.14:133.
作者簡介:褚琪(1992-),女,漢族,山東諸城人,碩士,就讀于西安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