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食品安全問題也日漸突出。與我們密切相關的小食品經營存在大量的漏洞,本文分析了“三小”食品存在的現狀及相關問題,并在最后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建議。即要加強“環節管理”,要健全三大保障體系,加大食品安全宣傳力度和加強群眾自律意識。
【關鍵詞】食品“三小”(小作坊、小餐飲、小攤販) 法律監管
一、“三小”食品的現實狀況
在進行寫作前對身邊的小商小販進行了必要的調查研究。先后走訪了路邊小攤、酒店廚房、菜市場、夜市排擋、糕餅店等地,經過初步的調查有了新的認識。
(一)路邊小攤食品
這類食品大多數出現在居民樓后、學校附近,主要的購買者是中小學生們。走進這條道,可以聞到濃濃的香味,各種油炸食品、燒烤食品映入眼簾。小商小販一般是有個三輪車,整齊排放在道路兩側,來來往往的車輛居多,放學后,學生們會一窩蜂的擠在小攤旁,爭著買。據我們的了解,燒烤食品屬于垃圾食品,含有許多有害物質,有專業人員研究發現,消費者吃一個烤雞腿,這個危害等于吸60支香煙的危害。
(二)酒店廚房
進入酒店的廚房永遠都能聽見吵吵鬧鬧的聲音,仔細的觀察發現,房間里的廚具都是不干凈的,一邊的廚師忙碌的做菜,一邊擺盤的人已經開始給盤子里的菜肴擺出各種花樣。而且那些擦盤子的抹布隨便在水里洗一下就拿出來用,洗潔精也沖不干凈,這都沒有按照嚴格程序進行消毒。
(三)夜市大排檔
到傍晚時(夏天尤為明顯),街道兩旁就有了移動性飯店。這些小攤都是夜晚開始賣食品,種類豐富。但我們在這些地方可以看到許多被丟棄的垃圾,漫天飛舞。小攤有的是露天擺設,一刮風,就有許多灰塵進入飯里。炒菜的廚師圍著黑黑的圍裙,很久沒有清洗了,他也并不在意,手上有污垢了就在圍裙上蹭兩下繼續工作。晚上還有許多蒼蠅亂轉,把食品的原料都沾污了。
(四)糕餅店的食品
進到糕餅店,我們總能被里頭香噴噴的氣味所迷惑。但經過幾天的跟蹤調查發現,糕餅店里出售的糕餅并不是很新鮮的。如果有的糕餅當天沒有賣完,商家會把這些打散后做成原料再重新回爐,大家的嘴巴絕對吃不出來。如果某種款式的糕餅賣得不好,同樣是要把糕餅做為原料回爐的。到了最后,連店家自己都不知道哪些糕餅是新鮮的,即使是現做現賣的那一類,你能知道原料一定是新鮮的嗎?
二、“三小”食品存在的問題
(一)“三小”食品安全的形勢不樂觀
食品的經營者對食品安全的觀念淡薄,經常出現無證經營、生產條件簡陋、衛生狀況不達標、食品生產者自身健康狀況不合法律規定等。在走訪中發現,農貿集市會將壞的食品運往農村;許多賣肉的攤主衛生條件差;餐館用的食用油不衛生,仍存在著地溝油;有的飯店為了美味使用過多的調味品合添加劑;熟食業食品衛生安全隱患嚴重,調查中發現許多受訪者都曾因購買食用問題熟食導致身體不適甚至入院。由于社會發展的太快,現在的檢測手段跟不上形勢發展,難以實現準入環節的完全把關。
(二)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又小又分散,監管不到位
小商小販的流動性較強,沒有固定的店面,而且規模較小,監管人員不能一一對其進行登記和檢查。大部分的商家出來擺攤也是為了養家糊口,沒有足夠的錢交攤費,更不會主動地去接受監管。而且他們的衛生意識和食品安全意識都淡薄,銷售的食品不達標,更不愿意接受監督,這就加大了監管的難度。
(三)對法律的執行不到位
新的《食品安全法》頒布后,為各級政府部門的執法提供了法律依據。對食品安全問題進行了嚴格的規定。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監管部門和食品經營者都沒有嚴格的執行規定。小商小販對新的法律并不了解,不會按照規定去銷售食品。政府監管部門有時會放松管理,導致小商小販的管理混亂。對于所有的企業,政府要對其進行統一的標準來管理是不現實的,而且有時會涉及地方經濟的發展,監管部門可能必須在打擊力度上作適當放棄,因此地位往往被動。
(四)對專業的檢測設備沒有充分利用
從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單位和監管部門有精密科學的儀器,但由于專業人員的缺乏和檢測經費的不足,這些設備如同擺設,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用了。有的食品生產經營者,為了省錢,只有在受到監察部門批評時才使用儀器。檢查部門要檢查蔬菜的新鮮與否,需要買樣菜,而且檢測的藥水費用高。
三、對“三小”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對策
對該問題進行管理和控制,一方面可以督促小商小販更好的銷售健康食品,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另一方面,可以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維護社會穩定。從上述問題進行總結,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環節管理”
傳統的食品安全控制最主要的是要關注食品的加工環節,食品的生產經營包括生產、加工、貯存、運輸、銷售和消費等多部環節,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的崩潰。我們往往只在最后的環節對其進行檢驗和控制,這不能為消費者提供安全保障。所以,對食品安全的監管要貫穿每個步驟,“從農場到餐桌”進行全程控制。當前,從我國法律規定來看,采取的是分段監管,在每個程序有對應的部門。相關監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在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市場流通、餐飲消費等環節依法進行監管。
(二)對食品安全問題要健全三大保障體系
首先,要細化食品安全法規的內容:對食品安全概念的定義明確規定,可以增加法律的可靠性;明確生產者和加工者要承擔的食品安全責任;應明確跟蹤食品的方法以及在出現問題的情況下召回這些食品的規定;法規應確保在制定食品法律過程中的公開性并可提供相關信息。其次,要建立檢驗檢測的信息通報體系。對食品進行檢測是個技術活,需要專業的人員和設備,所以應該加大實驗室能力建設力度,定期的對檢驗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最后,要建設食品的信用體系,規范食品生產者的行為,規范食品市場秩序。
(三)加大食品安全法宣傳力度
小商小販進行不合法運營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法律的規定,有關部門應該加大宣傳力度。例如,在社區和街道設攤,發放食品安全法的手冊,讓群眾對法律有個基本的了解。監管部門在執法時不要一味地進行追趕,要把小商小販集中起來給他們講清其中的道理,讓他們去允許的地方生產健康的食品。同時,要對這些食品進行定期檢查,不合格的要禁止其出售。
(四)加強群眾自律意識
燒烤、油炸食品都是對身體有害的食品,有關部門要時刻警醒民眾少吃這些食品,可以以大字報、傳單的形式告誡大家。自己管住自己,不去購買垃圾食品。消費者協會是個有用的社會組織,應該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熊培芳.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現狀成因及對策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6,(7).
[2]魏彤.解決食品質量與安全問題的幾點建議[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6).
[3]尹成杰.加大食品安全法的宣傳力度[J].中國人大,2011,(13).
作者簡介:江麗敏(1992-),女,山西人,山西財經大學法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