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翠云
從教十多年,做班主任也十多年了。非常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特點,有不同的發展需求。很多時候,看到家長的期待和無奈,我都會感到他們太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期待和自己的愿望強加于他們,從而使得孩子扭曲自己這個年齡段應有的特點,應有的希望,應有的需要,這是違背規律的。不同類型的孩子對適應教育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教育要受不同的經濟條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影響。所以家庭與學校之間進行溝通,從而形成對學生從思想到學習的全面教育非常必要。
從小學升入初中,對學生來說,可謂是一個不小的轉折點。在學習方面,面對新增的學科,陌生的老師,和小學迥然有別的初中生活,他們往往會感到既新鮮又緊張,甚至無所適從。同時他們已經或即將進入青春期,在這一時期,他們生理和心理都在發生很大變化,這使得他們時而興奮時而困惑。那么,如何盡快消除學生的困惑和苦惱,妥善處理好中小學教育管理的銜接與過渡,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我對教育的思考。現代社會每個家庭都基本上滿足了物質生活的需求,因此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就有了更高層的需求,對于一個有孩子正在上學的家庭而言,子女的教育是家庭成員之中迫切的需求之一,這就促使形成一種以“因教育良好而幸福”的親子及“因教育而美好”的家庭為最終目標的觀念。現代社會對孩子的教育與以往有很大不同,學生面對大量的外來信息與誘惑,而這些并不都是來源于學校,很多都是學生在校外接觸的,因此對于孩子的教育,在現代社會必須要走一條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共同努力的教育策略。而最直接的是家庭與學校之間的溝通,從而形成對學生從思想到學習的全面教育。
我對孩子的理解。雖然是初中生了,可是說白了他們就是一群孩子。那么,就要承認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特點,有不同的發展需求。承認這一點才能對學生施行正確的教育方法。很多時候看到家長的期待和無奈我都會感到他們太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期待和自己的愿望強加于他們,從而使得孩子扭曲自己這個年齡段應有的特點,應有的希望,應有的需要,這是違背規律的。但我們總不能寄希望于每個家長都能夠理解這種理論并指導教育子女吧,要是那樣教育就太簡單了。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情感的歸屬也在不斷變化,在小學時家長對孩子的評價很重要,在中學就不一樣了,孩子很重視老師及同學對自己的評價,當自己跟不上其他同學節奏時就會得到非議,而孩子現階段沒有承受這樣非議的心理能力,只有和同伴保持一致,心理才踏實。然而,不同類型的孩子對適應教育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教育要受不同的經濟條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影響。
因此,在此基礎上,從孩子與自己,孩子與他人,孩子與家庭(家族),孩子與學校,孩子與社會,孩子與自然等關系和相應生活情景出發,走出一條立足于家庭、生活本身,簡單易行效果顯著地家庭教育活動結合學校教育的優勢的路子勢在必行。
我曾對初一幾個班學生進行過隨機調查,發現新生中對初中生活抱有畏難心理;對過去小學生活,懷有戀舊心理的有很多。以上兩種消極心理已成為初中較為普遍的心理現象,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究其原因,是學生對新生活方方面面的不適應所致,小學時對老師的依賴性較強,老師對學生也照顧得多,管理得嚴;而中學則要求對學生的照顧和外控相對減少。初一學生處于小學和初中的過渡時期,他們在小學已形成的一些習慣還未達到中學教育管理的標準,不少學生身上還存著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因此,我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之擺脫不良習慣對其成長的影響,適應初中的教育管理方式,關愛、理解、支持孩子。初中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每個學生的基礎不一,智力各異,學習成績有差異是必然的。家長要從實際出發,對孩子既要督促又不苛求。要鼓勵孩子制定出拼一拼能達到的目標,并協助他為之奮斗。生活上關心他們的冷暖,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要關心他們的思想,當好孩子的大朋友。在孩子參加升學考試的前后都要注意孩子的情緒,做好穩定情緒的工作。在臨考前,家長自己也要保持一種輕松的情緒,不要過分地嘮叨,那樣容易加劇孩子的緊張情緒。在升學考試結束后,家長要及時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特別是對考場上發揮不好的孩子更應做好安慰工作。
初一是中小學教育管理的銜接時期,對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管理得當,銜接合理,學生就會平穩過渡,健康成長,否則,學生就會隱入茫然、迷惑,只能被動地跟著老師走,難以發揮自己的潛能和聰明才智,也給老師的管理帶來很大不便。因此,每一位有志于此的初中班主任都要悉心鉆研,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幫助學生邁好初中第一步。
參考文獻:
[1]朱考華.建構主義學習觀對增強高校理論學習實效的幾點啟示[J].學理論,2010,(09).
[2]袁懿慧.淺談創新思維與寫作教學[J].今日科苑,2010,(10).
[3]張建初.生命——一個莊嚴而神圣的話題(下)[J].中學生語數外,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