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桂蘭,孫 姿,蘆建國
(南京林業大學,江蘇 南京 210037)
近些年來,江蘇高速公路發展迅速,建設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不僅滿足了交通運輸快速、便捷、安全等功能需求,而且環境景觀優美宜人,能更好地與沿線的自然環境相融合。截至2011年年底,通車里程逾4100km[1]。在近20年的發展歷程中,綠化路產伴隨著高速公路的延伸在不斷增加,生態防護和景觀綠化的建設標準也有了很大提升。依托于江蘇高速公路綠化養護管理研究項目,課題組于2012年初開始對江蘇省高速公路生態綠化景觀植物及綠化效果進行實地的調查和現狀分析,本文主要針對邊坡綠化景觀情況進行詳述。
高速邊坡主要分兩種,即地勢平坦的平坡以及有地勢變化的陡坡。路基邊挖方形成的坡面叫上邊坡(路塹邊坡),填方形成的坡面稱下邊坡(路基邊坡)[2]。現價段,江蘇高速邊坡綠化已全部使用邊坡生態防護技術。所謂生態防護即用活的植物或者用植物和非生命的材料相結合的方式,代替純工程防護方式,通過種植植物,靠植物根莖與土壤間的附著力以及根莖間的互相纏繞來達到加固邊坡、提高坡表抗沖刷的能力,起到穩定坡面和防止侵蝕的作用,同時又能恢復破壞的自然生態環境,是一種有效的護坡、固坡手段[3]。
在保證邊坡植物的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景觀和生態效益慢慢成為大家的關注焦點。江蘇地區高速公路從蘇北至蘇南,立地條件不同,邊坡綠化植物的選擇和營造的景觀也不盡相同。例如,由于受到氣候的影響,蘇北地區邊坡的植物景觀較為單一,路側的意楊已成規模,搭配一些耐寒耐旱的樹種作為點綴,或借助道路兩側的農田以及苗圃景觀。相反,蘇南地區的氣候比較溫和,強調“因地制宜”、“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和護坡綠地景觀與周圍環境的聯系,意、景相融,烘托氛圍。蘇中地區則更加突出每一段的景觀特色。在追求防護效益的同時,突出景觀效果,在總體統一的前提下,根據不同坡面所處環境條件,分別創造相應的護坡綠地景觀特色,做到簡潔而不單調,變化而不凌亂,形成車移景異的綠色生態走廊。
于2012年初開始,以現場調查和收集資料為主進行調查。對江蘇地區高速,包括寧杭、滬寧、寧淮、淮鹽等高速的邊坡綠化進行現場調查。首先進行綠化樹種的調查,總結江蘇高速邊坡綠化適宜的植物種類;其次,通過觀察、拍照、記錄,總結江蘇高速邊坡綠化景觀的主要模式。
由于公路路域生態環境建設的特殊需求,邊坡綠化植物的選擇應遵循一定的原則,達到坡面綠化的目的,即固土、護坡、恢復生態。(1)以鄉土植物為主,適當引進外來優良樹種;(2)抗逆性強、耐干旱瘠薄、耐高溫、乃嚴寒、耐蔭、抗風吹、抗污染、抗病蟲害;(3)具有良好的觀賞價值,覆蓋率高[4]。
高速綠化中選擇植物時,不僅要滿足其基礎作用,還應該注重喬灌草搭配,常綠與落葉綜合,遵循植物多樣性原則。通過實地調查,對江蘇高速現有邊坡綠化植物進行分析,總結長勢良好、可繼續推廣栽植的主要植物種類約48種。其中,常綠喬木7種;落葉喬木18種;灌木10種;藤本及地被植物約13種(表 1)。
選擇適宜的植物是進行高速邊坡綠化的必要前提,如何將這些植物科學合理的搭配到一起,才能達到最佳的景觀和生態效益,也是要考慮的重點。高速邊坡綠化應根據不同地段,具體情況具體對待,采用不同的綠化模式,盡量做到喬灌草的合理搭配[5],因地制宜地配置在起,種間相互協調,使具有不同生態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能充分利用陽光、水分、土壤、空氣等生態資源,構成和諧有序、穩定多樣的群落景觀。

表1 江蘇高速邊坡綠化主要的適宜植物Tab.1 The main suitable plants of Jiangsu highway slope
道路系統是一種多景觀元素結合體,除考慮道路本身,還需要考慮協調周圍的環境,注意對沿線生態資源、自然景觀的利用,從時間和空間上進行規劃設計,保持景觀穩定、持續、前進的態勢[6]。
3.2.1 江蘇高速平坡綠化景觀模式
經過地勢平坦地帶,邊坡綠化則更注重園林形式的表現,景觀效果較好。主要的景觀模式有以下幾種:
(1)喬灌草型組合景觀。
由于立地條件較好,喬灌草合理搭配能夠營造最好的景觀效果。因此,該模式也是高速路側邊坡最為理想的植物配置模式。江蘇高速景觀營建過程中也非常注重該模式。如圖1,廣玉蘭+美人蕉+麥冬,層次分明,景觀豐富。
(2)喬木林景觀。
部分地段采用‘一段一植物’的配置方法,形成小型林木景觀,并起到了很好的遮擋效果。江蘇高速常用的植物有廣玉蘭、意楊、欒樹、水杉等。如圖2,寧杭高速成片的意楊栽植于道路兩側,秋季黃澄澄的一片,甚是迷人。

圖1 喬灌草型圖Fig.1 Trees and plants
(3)開放式借景景觀。
高速公路經過池塘、湖泊、河流等水體,水面本身是一道優美的自然景觀,則選擇留出適當的觀賞視線,充分利用原來的地理形式,再適當點綴一些能體現水體特色的樹種如垂柳、鳶尾、香蒲等。如圖3,幾乎完全借景于池塘中的荷花景觀。

圖2 意楊Fig.2 Italian poplar forest

圖3 借景池塘內的荷花Fig.3 The lotus in the pond
3.2.2 陡坡綠化景觀模式
根據立地條件和營建目的,不同地段采取不同的植物配置模式,營造不同的景觀。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江蘇高速陡坡的綠化形式也在不斷的變化。以下介紹江蘇高速陡坡的主要幾種景觀模式:
(1)草種混播的地被景觀
傳統的坡度較大的邊坡綠化大都是工程防護綠化,主要是栽植或噴播與混凝土種植池內,不僅能夠取到很好的綠色景觀,還起到了很好的固土護坡的作用,景觀形成較快,但景觀多過于單調。目前,江蘇高速邊坡綠化中已經全部使用生態防護,存在的純草坪景觀也已較少,主要采用的草坪植物有狗牙根、多年生黑麥草等,多采用2~3種草種混播。
(2)綴花地被景觀
由于高速公路的現實條件,養護管理上通常會有很多問題,因此,相對與鋪植草坪,選擇適應性更強,養護管理粗放且景觀效果好的地被植物,便首選材料。例如,白車軸草、紫葉酢漿草等,多采用混播形式。
草花型高速公路邊坡綠化經歷了一個發展的過程,從最初的單種植物的草皮塊,到噴播單一禾本科種子,再到噴播草本混合種子和增加花卉點綴的過程[7]。江蘇高速部分地段邊坡也開始引入該模式,如圖4,采用虞美人和波斯菊混播。

圖4 混播綠化Fig.4 Mixed green

圖5 護坡Fig.5 Slope protection
(3)灌草型景觀
在坡度相對較緩,在草花型的基礎上引入了灌木。以速生灌木為主,草本先鋒植物為輔,將近期與遠期的防護和景觀功能緊密結合起來,保證了防護功能的長期性與穩定性,灌木群落的季相變化和層次變化,使邊坡景觀更加豐富[8]。江蘇高速通常采用的灌木有馬棘木藍(圖5)、紫穗槐、決明、傘房決明、繡球小冠花、棣棠等。灌草型可以在短期內實現成坪,植被全覆蓋,隨著時間推移,喬灌木取代先鋒草本植物,經過長期演化,最終完全被鄉土灌木植物取代。
(4)藤本護坡景觀
藤本植物作為地被植物覆蓋邊坡生境能防止坡面侵蝕和風化,成本低,還可效地吸附塵埃,吸收尾氣,降低噪音,同時具有獨特的生防護功能和垂直綠化效果。在普通綠化手段難以取得較好效果的石質邊坡上,利用藤本植物迅速爬滿巖石表面,是重要的邊坡綠化植物。如圖6,藤本植物選用了爬山虎,不僅能夠起到很好地固土作用,秋季葉色變化,景觀效果也很好。應值得注意的是,藤本植物生長速度快,植物擴張性強,但也可能產生侵略性,容易造成原生態植被的破壞,因此在種植時要與喬木、灌木、草相互結合,達到速生與慢生均衡,增加群體的生物多樣性和穩定性[9]。江蘇高速藤本護坡地段應增加植物種類,避免該現象的產生。

圖6 護坡Fig.6 Slope protection
3.2.3 江蘇高速邊坡景觀綠化中存在問題
(1)景觀時間效應與交通安全要求不協調
部分地段欠缺對植物景觀時間性的考慮,把行道栽植在路基邊坡上,距防撞護欄非常近,樹木稍長大后就會遮擋交通標志,妨礙養護作業(圖7),也會破壞路基邊坡的穩定。
(2)樹種選擇與立地條件不符
部分地段植物選擇不考慮本身生物特性,隨意種植,導致植物生長不良。例如,地勢低洼地段,應選擇耐水濕的植物,否則會導致植物出現爛根死亡的現象(圖 8)。
(3)養護管理不到位
高速環境變化多端,對于植物都養護管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難度。由于養護管理不到位,侵染樹種的清除力度不夠。雖說使用化學藥劑效果明顯,但死后枯黃影響美觀,但若不制止,還會影響其他植物的生長,破壞原有的景觀效果。另外,部分地段,尤其以連徐高速連云港段等比較嚴重,由于管理力度的欠缺,使景觀遭到破壞。

圖7 路邊的楊樹過高,容易倒伏Fig.7 Poplar is too high,easy to lodging
適地適樹是綠化的前提條件,江蘇高速路兩側邊坡應用植物種類較為豐富,但也有許多并不適宜。例如,毛白楊屬北方樹種,大部分地段長勢并不良好。因此,改進綠化樹種,摒棄長勢不良好的(如毛白楊)、過于茂盛的侵染樹種(如構樹)等不適宜的樹種,選擇換栽其他樹種。
公路兩側邊坡綠化帶可根據地形與環境變化,進行開敞(或半開敞)——圍敞(或半圍敞)——開敞(或半開敞)的節律性變化,形成一個有序的的景觀系列[10]。當高速公路沿線兩側分布有農田、水體和連綿起伏的山體等景觀優美的地段時,采用敞開式種植,引入路外的美麗景觀。然而,高速公路沿線兩側分布有景觀較差的建筑、黃土外露的山坡等,則采用遮擋的方式,隱藏不佳的景觀。
此外,景觀變化不宜過多,避免錯引司機的視線,最好采用‘一段一景’的表現形式,豐富邊坡綠化景觀。
邊坡綠化設計的合理性、科學性、實用性是打造完美的綠化景觀的第一步。但是,僅有前期的設計和施工是不能保障景觀的持續性,養護管理的作用不容小覷,甚至更為重要。因此,接下來的工作重心也應該轉移至植物的養護管理:(1)制定科學的全面的養護管理手冊,使得養護管理工作順利進行;(2)病蟲害防治啟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主要是前期的工作,且工作強度大。而化學藥劑對于環境的危害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生物防治的重要性就凸顯了;(3)加強生物入侵的檢疫。針對入侵種要嚴格的防疫、監測,一旦發現,及時治理;(4)引進技術專業人才。高速公路的養護管理,一般都是由一些熟練的綠化工來執行。他們多依靠的是個人的經驗,并沒有專業的理論結合。因此,專業人才的配備將使得養護管理工作更好的進行。

圖8 不耐水濕植物死亡Fig.8 Dead waterless plants
高速公路立地條件復雜多變。各地段要結合實際情況以提出科學的、合理的綠化規劃,進行專門的規劃設計,本著尊重科學、因地制宜、適地適樹、保障安全、方便交通、利于養護等原則[11],營造‘一段一景’的綠化景觀。不同的綠化模式其功能的發揮不同,邊坡綠化的工程功能和生態功能要求處于同等的地位,從綜合功能的發揮來說,喬灌草的綠化模式最適合高速公路綠化的要求,也是目前高速公路綠化追求的主要方向。其次可以選擇的綠化方式是灌草型和藤本植物型,盡量避免單獨應用草本型[12]。江蘇高速邊坡綠化景觀較為豐富,可以為其他高速路段提供實際的借鑒。
目前,江蘇高速邊坡綠化各大地段已基本完成綠化,工作的中心也應從綠化規劃轉為綠化養護。“三分種,七分管”體現了綠化養護的重要性[4]。因此,制定科學的、完整的、詳細的養護管理條例,成立專門的綠化養護機制,配備專業的養護隊伍,營造可持續性綠化景觀。
[1]趙愷彥,趙愷彥,吳紹華,蔣費雯,毛吾蘭.高速公路建設和運營的碳足跡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資源科學,2013,35(6):1318-1327.
[2]石東揚熊忠臣金代鈞王瑞雄高速公路邊坡綠化的研究[J].中國園林,2001,(3):10-12.
[3]成子橋.高速公路綠化護坡植物的選擇與管理[J].交通建設與管理,2007(4):49-52.
[4]祝遵凌、蘆建國,胡海波道路綠化技術研究[M].地區,中國林業出版社,2013.
[5]樊青.高速公路邊坡的綠化設計研究[J].山西建筑,2010,(12):264-265.
[6]羅國梁,揭建林,姜亞彪,黃文超.昌金高速邊坡景觀綠化的設計理念[J].江西林業科技,2012(2):59-60.
[7]楊青青,田日昌.高速公路邊坡生態防護初探[J].環境科學與管理,37(5):160-163.
[8]祝遵凌,胡海波,蘆建國.不同植物配置模式在邊坡防護中的應用比較[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07(12):17-20.
[9]王永林.高速公路邊坡綠化中藤本植物的選擇與應用[J].公路,2010,(9):233-234.
[10]楊卓昌.淺析常虎高速公路的綠化改造[J].現代園藝,2012,(8):160-161.
[11]沈愛玲,宋元斌.公路綠化模式分析[J].山東省交通科技,1998,(2):55-56.
[12]趙遷喬,宋夫才.我國高速公路綠化調查分析[J].中外公路,2005,25(4):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