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芹,邱爽,方源,趙琴,王其勛,曹克勇,方芬,祝臘香
(安徽省蕪湖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康復科,安徽蕪湖241000)
腦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早期康復治療研究
李雪芹,邱爽,方源,趙琴,王其勛,曹克勇,方芬,祝臘香
(安徽省蕪湖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康復科,安徽蕪湖241000)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康復治療腦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擇取120例腦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通過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將未行機械輔助通氣患者隨機分為A組及B組,行機械輔助通氣患者隨機分為C組及D組,其中A組及C組在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早期每日進行呼吸功能訓練、體位排痰引流、體位適應性訓練等系統(tǒng)康復治療,B組及D組僅給予內科支持治療,各30例。2周后予以評定,比較A/B,C/D 4組患者的APACHE II評分,呼吸指數,抗生素應用劑量、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ICU住院時間、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標,同時對C組及D組患者機械輔助通氣時間、最高FiO2、最低PaO2進行比較。結果與A,B,D組相比,C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10.00%)最高,呼吸功能指數(0.61±0.31)%]最高,APACHE II(15.09±5.17)分最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和D組相比,C組病患PaO2較低(95.55± 12.46)mmHg,輔助通氣時長明顯偏低(17.46±5.28)h,FiO2值明顯偏高(20.39±4.28)%,組間數據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高齡老年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使用早期康復治療,可全面提升患者呼吸功能,確保呼吸順暢,提升治療效果,值得進一步在臨床治療中推廣使用。
腦卒中;肺部感染;早期康復;療效
據不完全調查顯示[1],腦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病率為7.2%~21.5%,腦卒中并發(fā)肺部感染不但會增加患者的致殘率及病死率,還可能因為病原菌耐藥性的增加,提高感染患者的治療難度,對患者的感知、肢體、言語等功能的恢復具有明顯影響。
1.1 臨床資料擇取2014年11月~2016年4月期間在安徽省蕪湖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進行診治的120例腦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分成A組、B組、C組、D組,各30例。4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A組:30例患者未采取機械通氣治療,給予體位適應性訓練、體位排痰引流以及呼吸功能訓練等早期康復治療。B組:30例患者未采取機械通氣治療,給予內科支持治療。C組:30例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給予早期康復治療。D組:30例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給予內科支持治療。早期康復治療:(1)體位適應性訓練:按時更換體位,盡量避免左側臥位,保持平臥位或右側臥位。(2)體位引流:利用重
力促進肺內部分泌物排出,病變部位盡可能在高處,以便病變部位的痰液引流至主支氣管[2]。(3)床上良肢擺放:應避免患者上肢屈曲、足下垂內翻、下肢伸展擺放,選擇舒適的床墊,應用足板固定足位,以免足下垂。(4)被動呼吸訓練:意識不淸的重癥患者是無法進行主動配合呼吸訓練,主要是由治療師進行被動呼吸訓練。通過調節(jié)呼吸機的頻率控制患者呼吸,輔助患者呼吸,注意速度要緩慢,延長吸氣、呼氣的時間,幫助患者做深呼吸運動。
1.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研究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指標A組患者APACHE II評分、呼吸指數、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明顯小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和A,B,D組相比,C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10.00%)最高,呼吸功能指數(0.61±0.31)%最高,APACHE II[(15.09±5.17)分]最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4組患者相關指標對比分析
2.2 通氣情況比較與D組相比,C組病患PaO2較低(95.55±12.46)mmHg,輔助通氣時長明顯偏低(17.46± 5.28)h,FiO2值明顯偏高(20.39±4.28)%,組間數據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通氣情況對比分析表(x±s)
腦卒中為內科常見病,多發(fā)病。如果患者在第一時間未能得到有效治療,則會在一定幅度上提升致死致殘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相關統(tǒng)計證實[6],在合并肺部感染后,腦卒中患者致殘致死率為未感染者的2.5~3.1倍左右,由此能夠看出,對于老齡腦卒中合并肺部感染者,實施有針對性的方式進行治療,有著極其重要的臨床意義。
腦卒中患者由于長時間臥床養(yǎng)病的原因,缺少必要運動,加上患者長期住院等原因,為合并肺部感染高發(fā)人群。相關文獻證實,與未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相比,合并感染組的神經缺損分數與NIHSS分數明顯較高。導致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有年齡,營養(yǎng)情況,吞咽能力,意識情況等等。相關文獻指出,和其他年齡段人群相比,老齡患者自身免疫力較差,吞咽功能存在障礙,這種情況就為細菌定植提供了環(huán)境。一些高齡患者因為鼻飼的原因,同樣增加了肺部感染率,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原因和鼻飼對于體位要求較高有著關聯性。如果在鼻飼時,不能擺出合適體位,則會加深鼻飼管的刺激性,導致括約肌受損,引發(fā)相關功能障礙,引起食物反流,造成吸入性肺部感染。
對于存在合并意識障礙者,其腦卒中發(fā)病時,下丘腦功能受損。令內臟自主性神經與肺動脈高壓不能正常運行,氣體交換受阻,進而導致肺部毛細血管受損,肺部間質發(fā)生血漿滲入,造成先期肺部感染。相關文獻證實[7],II型糖尿病與意識障礙肺部感染的發(fā)生概率,明顯比未感染者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患者實施呼吸功能鍛煉,主要有以下作用:(1)提升排痰率;(2)確保呼吸暢通;(3)提升肺部功能,改善支氣管位置血液待代謝能力;(4)全面提升患呼吸肌能力;(5)提升患者氣體交換概率。相關文獻指出,對合計70例實驗組病患實施早期康復治療,結果證實該療法的總有效率為97.14%。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87.14%。證實實驗組治療效果明顯較好,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齡腦卒中患者因為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出現肺部感染的概率較大[8]。
本次試驗研究結果發(fā)現,通過早期康復訓練干預后,患者APACHE II評分、呼吸指數、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明顯降低,尤其是配合機械通氣治療后效果更加明顯;與此同時,在機械通氣治療的前提下,配合早期康復訓練,在本次實驗的相關研究結果中能夠看出,A組患者APACHE II評分、呼吸指數、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明顯優(yōu)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從C組的角度來看,和C組相比,在呼吸指數,APACHE II值,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方面,D,B和A組顯著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和D組相比,C組患者的最小PaO2與輔助通氣時長顯著較低;最高FiO2顯著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實驗結果和既往文獻報道類似。證實對于高齡腦卒中合并肺部感染者,使用先期康復治療,可全面提升患者肺部能力,確保呼吸暢通。
[1]杜宜,趙惠霞.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復狀況比較[J].現代康復,2012,5(12):60-61.
[2]甘照儒.痰熱清注射液聯合抗生素治療腦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2,19(9):1460-1461.
[3]高淑鳳,焦麗琴.早期腸內營養(yǎng)聯合康復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臨床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12): 1454-1456.
[4]余康康,王春玲.腦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早期康復治療[J].臨床肺科雜志,2014,19(2):261-262.
[5]謝家興,蘆海濤,魏娜,等.腦卒中恢復期肺部感染的臨床原因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1,17(12):1185-1186.
[6]李軍,宋波,段忠玉,等.腦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早期康復治療[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3,12(20):6123-6124.
[7]鄭麗芳,柳衛(wèi)民,杜艷華,等.正規(guī)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P 300的影響[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2,12(1):44-45.
[8]臧麗麗,張旋,劉桂霞,等.腦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和護理對策[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20):250-25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