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銀
(河南省原陽縣紅十字醫院婦產科,河南新鄉453500)
微波輔助治療宮頸息肉53例臨床探究構建
馬銀
(河南省原陽縣紅十字醫院婦產科,河南新鄉453500)
目的探討宮頸息肉采用微波輔助治療臨床效果。方法選取宮頸息肉患者103例,采用數字表抽取法隨機分組,就傳統手術治療(對照組,n=50)與微波輔助治療(觀察組,n=53)效果展開對比。結果觀察組選取的宮頸息肉病例臨床總有效率經統計為96.2%,明顯高于對照組7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僅1例出血,并發癥率占1.9%;對照組出血3例,感染1例,宮頸粘連2例,復發2例,并發癥率為1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無復發病例,對照組2例。結論針對臨床收治的宮頸息肉患者,采用微波輔助治療,可使術中痛苦明顯減輕,促受創面積減少,對術后宮頸形態恢復有促進作用,且操作簡單,有較高治愈率,并發癥及復發率低,對保障遠期預后意義顯著,有較高推廣應用價值。
微波;宮頸息肉;臨床效果
宮頸息肉為臨床婦科常見疾病,屬慢性子宮頸炎表征,由宮頸管在慢性炎癥刺激下,黏膜組織增生,向宮頸外口突出引發息肉樣改變所致[1]。以尿頻、陰道出血、白帶增多、性交痛等為常見癥狀,若治療不及時,除引發不孕和外陰不適外,還明顯增加了宮頸癌幾率,嚴重威脅患者身心健康[2]。以往多常用傳統手術和藥物治療,效果一般,隨著微波熱凝療法近年在臨床的廣泛應用,已為本病治療開辟了新的途徑。本次研究選取相關病例,采用微波輔助治療,效果理想,現回顧結果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宮頸息肉患者103例,年齡27~65歲,平均(45.2±2.8)歲,均已婚,有分娩史97例,其中陰道分娩57例,剖宮產40例;放置節育器72例。采用數字表抽取法按觀察組53例和對照組50例劃分,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觀察組:本組應用微波輔助治療,術前行血常規和凝血時間檢查,將血液系統疾病排除。并行常規婦科檢查,取分泌物行滴蟲和霉菌檢測,若有陰道炎或盆腔炎者需積極抗炎。微波輔助治療按排在月經結束后3~7 d,將輸出功率設置為10~20 mA,調整電凝固時間為3秒,協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消毒陰道和外陰,應用陰道窺鏡暴露宮頸,擦拭清除宮頸分泌物,對息肉位置常規探查,若體積較小或根部在宮頸外口,應用針狀微波輻射器予以凝固處理。若息肉體積較大,需用鼠齒鉗夾住,再用針狀微波輻射器將息肉凝固并去除。若根部局限在宮頸管內,需先摘除息肉,在凝固止血根部。取龍膽紫液在治療后涂抹局部。術后7 d內,屬患者避免重體力勞動,性生活和盆浴需禁2個月,取潛硝唑服用,術后每半個月復查1次。對照組:本組病例應用常規手術方案,術后注意事項同上。
1.3 療效評價標準[3]治愈:療后陰道出血、白帶多、性交痛等癥狀消失,宮頸涂片檢查正常,宮頸糜爛面完全愈合,光滑,無觸痛,無復發;顯效:陰道出血、白帶多、性交痛等癥狀療后明顯好轉,宮頸糜爛面修復;有效:陰道出血、白帶多、性交痛等癥狀好轉,宮頸糜爛面修復;無效:癥狀和體征改善均不明顯。
1.4 統計學方法文中涉及數據均在SPSS13.0中輸入,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選取的宮頸息肉病例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差異(P<0.05)。觀察組無復發病例,對照組2例。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總有效率對比
宮頸息肉是對婦女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的常見疾病,以已婚已育女性為好發群體。多在宮頸頸管發生,目前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性激素作用、慢性炎癥長期刺激、人乳頭瘤病毒感染、陰道pH變化、性生活、藥物應用影響、分娩等與其發生有一定相關性[4]。但此病早期癥狀并不典型,故常被患者忽略,使上皮組織受損,最終引發宮頸糜爛,糜爛面積隨病程進展而不斷擴大,進而誘導宮頸息肉形成。宮頸息肉一旦檢出,需積極治療,切忌僅實施單純摘除息肉體部術,以免根部殘留,引發復發事件,嚴重者甚至發生惡變[5]。
臨床通常采用液氮冷凍、激光等對本病治療,嚴重破壞了宮頸表面分布的結締組織,使患者術中痛苦增加,有較高復發風險,效果欠理想。近年來,隨著微波手術在臨床的廣泛推廣應用,在宮頸息肉治療上取得顯著成效[6]。微波治療作用機制為通過對機體本身的熱凝效應利用,使病理組織自行修復、壞死。此法除損傷小外,且效果確切。另外,微波治療是人體對溫度的變化尚未察覺的情況下,通過微波電極產生的瞬間高熱反應,誘導病變組織發生凝固,進而發揮對息肉切除并止血的效果,使患者術中的痛苦明顯降低,防范了并發癥的發生,且可防控感染,操作簡單,顯著保障了預后[7]。結合本次研究結果示,觀察組選取的宮頸息肉病例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率占1.9%;對照組并發癥率為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無復發病例,對照組2例。表明應用微波輔助治療,相較傳統手術,具更高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宮頸息肉的病發同慢性宮頸炎有一定關聯,同時存在兩種疾病者,需在對宮頸息肉治療的同時,積極治療慢性宮頸炎。因細胞增生程度不同,故宮頸息肉有惡變風險,因類型不同,惡性傾向也存在差異,通常情況下,摘除宮頸息肉后,預后一般良好,故臨床需積極對本病治療。
綜上所述,宮頸息肉患者采用微波輔助治療,可使術中痛苦明顯減輕,促受創面積減少,對術后宮頸形態恢復有促進作用,且操作簡單,有較高治愈率,并發癥及復發率低,對保障遠期預后意義顯著,有較高推廣應用價值。
[1]蔣莉莎,水麗君,衛兵.宮頸息肉摘除術后應用保婦康栓的臨床療效分析[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16-17.
[2]徐會玲.使用微波治療宮頸息肉及宮頸糜爛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6):204-205.
[3]董玉雄,奚瑞義.微波治療子宮頸息肉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1,6(26):219-220.
[4]孫新.微波治療宮頸息肉的效果探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13):70-71.
[5]仝瑞華,魏素萍.探討宮頸微波術與宮頸電環切除術治療慢性宮頸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 40-41.
[6]杜文蘭.微波治療宮頸息肉及宮頸糜爛170例分析[J].中國校醫,2012,26(8):620-621.
[7]田偉.微波治療宮頸息肉和宮頸糜爛50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6):258-25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5.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