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靈璧縣黃灣中學(234213) 華興恒●
?
動能定理有妙用 力學解題顯神通
安徽省靈璧縣黃灣中學(234213)
華興恒●
一 求解動力學問題
例1 (2015新課標全國卷Ⅰ)如圖1所示,一半徑為R、粗糙程度處處相同的半圓形軌道豎直固定放置,直徑POQ水平.一質量為m的質點自P點上方高度R處由靜止開始下落,恰好從P點進入軌道.質點滑到軌道最低點N時,對軌道的壓力為4mg,g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表示質點從P點運動到N點的過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則( )
注意 對于在圓弧形軌道上運動的質點,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與速度無關.質點在凹形軌道上運動時,速度越大所受摩擦力越大;相同路程克服摩擦力做功越多.質點在凸形軌道上運動時,速度越大所受的摩擦力越小;相同路程克服摩擦力做功越少.
例2 一個物體從高為h的斜面頂端以初速度v0下滑到斜面底端時的速度恰好為0,則使該物體在這個斜面底端至少以多大的初速度v上滑,才能到達斜面的頂端?
解析 設物體由斜面頂端滑下時滑動摩擦力做功為Wf,則物體由這個斜面底端滑到頂端時滑動摩擦力做功也為Wf.
物體以初速度v上滑,剛好到斜面頂端,由動能定理得:
例3 一個質點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當速度達到v時,立即換成一個方向相反、大小為3F的恒力作用,經過一段時間后,質點回到出發點,求質點回到出發點時的速度.
解析 設質點回到出發點時的速度為v′,在恒力F作用下運動位移為s,由動能定理有:
對在3F力作用下,全程運用動能定理有:
由以上兩式可解得:v′=2v.
例4 用汽車從井下提重物,重物質量為m,定滑輪高H,如圖2所示.已知汽車由A點從靜止開始運動到B點時速度為vB,此時細繩與豎直方向夾角為θ,求這一過程中繩的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設繩的拉力做功為W,對重物由動能定理有:
例5 如圖4所示,質量為m的物體A,從弧形面的底端以初速度v0向上滑行,達到某一高度后又循原路返回,且繼續沿水平面滑行至P點而停止,則整個過程摩擦力對物體所做的功是多少?
例6 如圖5所示,軌道的對稱軸是過O、E點的豎直線,軌道BEC是120°的光滑圓弧,半徑R=2.0m,O為圓心,AB、CD兩斜面與圓弧分別相切于B點和C點,一物體從高h=3.0m處以速度v0=4.0m/s沿斜面運動,物體與兩斜面的動摩擦因數μ=0.2,求物體在AB、CD兩斜面上(不包括圓弧部分)通過的總路程s.
例7 質量為m的球由距地面高為h處無初速下落,運動過程中空氣阻力恒為重力的0.2倍,球與地面碰撞時無能量損失而向上彈起,球停止后通過的總路程是多少?
解析 因重力做功與路徑無關,阻力做功與路徑有關.設總路程為s,則有
WG=G·h,Wf=-fs,W合=WG+Wf=G·h-fs.
例8 (2014新課標全國卷Ⅱ)一物體靜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現用一大小為F1的水平拉力拉動物體,經過一段時間后其速度變為v0.若將水平拉力的大小改為F2,物體從靜止開始經過同樣的時間后速度變為2v.對于上述兩個過程,用WF1、WF2分別表示拉力F1、F2所做的功,Wf1、Wf2分別表示前后兩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則( )
A.WF2>4WF1,Wf2>2Wf1B.WF2>4WF1,Wf2=2Wf1
C.WF2<4WF1,Wf2=2Wf1D.WF2<4WF1,Wf2<2Wf1
例9 如圖6所示,A、B兩物體用長為L且不可伸長的線結在一起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力F作用下以速度v做勻速直線運動,A的質量是B的質量的2倍.某一瞬間線突然斷裂,保持F不變,仍拉A繼續運動距離s0后再撤去,則當A、B都停止運動時,A和B相距多遠?
解析 設物體B的質量為m,則物體A的質量為2m,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
物體在F作用下以速度v做勻速運動,F=f=3μmg,
A物體在撤去力F后,在摩擦力f1=2μmg作用下運動s1,B物體在斷線后在摩擦力f2=μmg作用下運動s2,如圖7.
對A由動能定理全程列式有:
又因為△s=s0+s1+L-s2③
(1)求P第一次運動到B點時速度的大小.
(2)求P運動到E點時彈簧的彈性勢能.
解析 該題主要考查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平拋運動規律及其相關的知識.
(1)根據題意可知,B、C之間的距離l=7R-2R=5R①
E、F之間的距離為l1=4R-2R+x⑤
P到達E點后反彈,從E點運動到F點的過程中,由動能定理有EP-mgl1sinθ-μmgl1cosθ=0 ⑥
聯立③④⑤⑥四式并代入已知條件可解得
x=R⑦
(3)設改變后P的質量為m1,D點與G點水平距離為x1、豎直距離為y1,則有
式中已應用過了過C點的圓軌道半徑與豎直方向夾角仍為θ的事實.
設P在C點速度的大小為vC,在P由C運動到D點的過程中機械能守恒,則有
P由E點運動到C點的過程中,由動能定理有
EP-m1g(x+5R)sinθ-μm1g(x+5R)cosθ
點評 該題是物理壓軸題,第(1)問和第(2)問較為簡單,大家都能正確求解;第(3)問可將物塊運動分解為兩個過程,①物塊從E點開始到D點,利用動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定律得出運動到D點時的速度;②物塊從D點到G點的平拋運動,找出水平位移和豎直位移,利用平拋運動規律列方程解答.
例11 質量為3000t的列車,在恒定的額定功率下,由靜止開始出發,運動過程中受到阻力大小恒定,經過103s速度達到最大行駛速度72km/h,此時司機發現前方4km處的鐵軌被洪水沖毀便立即緊急剎車,結果列車正好到達鐵軌沖毀處停止.若所加的制動力為7×104N,求:
(1)列車在行駛過程中所受阻力多大?
(2)列車的額定功率多大?
(3)列車的總行程多長?
代入已知數據可解得:f=7.5×104N.
(2)列車達到最大速度時,
F牽=f=7.5×104N,P=F牽·vm=f·vm=1.5×106W.
(3)全程運用動能定理有:
G632
B
1008-0333(2017)10-00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