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永向
對奉節縣發展晚熟臍橙產業的幾點思考
文/丁永向
【導讀】 位于三峽庫區腹地的重慶市奉節縣是著名的臍橙之鄉,近年來當地政府利用庫區特有的生態與氣候優勢大力發展晚熟臍橙生產,在取得顯著效益的同時,也面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對一些關鍵技術進行攻關,并創新生產經營機制與模式,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重慶市奉節縣被譽為“中國橙都”,臍橙是奉節縣特色效益農業的舉旗產業,是全縣低山河谷地區農民心目中的“搖錢樹”和“柑兒子”。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柑桔產業快速擴張,臍橙產量迅猛增長,且熟期相對集中,給市場銷售帶來非常大的壓力。近年來,奉節縣委、縣政府果斷決策,在圍繞臍橙提質增效工程,狠抓產品體系、生產體系、質量追溯體系、營銷體系、流通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的同時,充分發揮三峽庫區獨特的氣候與生態優勢,大力發展以紅翠2號為代表的晚熟臍橙,推廣中熟臍橙晚采技術,錯開銷售高峰,為奉節臍橙產業發展拓展了新的空間。目前,奉節縣晚熟臍橙已成為重慶柑桔笑傲國內柑桔市場的一張王牌,是重慶柑桔提高市場競爭力的“殺手锏”。
晚熟臍橙是一類在翌年2月以后或元宵節后達到果實生理成熟的臍橙品種,通常以果實的果汁率、含酸量、果肉化渣度、果皮硬度、轉色期等5項內外觀指標,判斷不同品種晚熟性能的優劣程度。花果同樹是晚熟臍橙的基本特性。成熟果實要克服越冬脫落,與營養生長器官爭奪肥水,果肉粒化與風味變淡,果皮返青,以及新的生產周期病蟲害防治可能帶來的農藥殘留等障礙。
奉節縣晚熟臍橙產業發展迄今已有20余年歷史。1995年,奉節臍橙人在中熟臍橙中發現第一個晚熟臍橙芽變,2005年2月,“鳳晚臍橙”通過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1998年,奉節縣紅翠臍橙種植專業合作社篩選出 “紅翠2號”,2010年5月,“紅翠2號”臍橙通過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2005年,重慶市恒河果業有限公司從國外引進鮑威爾、班菲爾和切斯勒特等晚熟臍橙品種在康樂鎮鐵佛村進行試種植;2009年,重慶市晚熟柑桔發展現場會在奉節召開。回顧20余年的發展歷程,奉節縣晚熟臍橙產業經歷了大面積生產發展、栽培技術研究、冬季防落果和采前防枯水技術應用等階段,目前全縣晚熟臍橙種植面積已達10萬畝(0.67萬.m2),產量1.5萬t,在梅溪河流域形成了成片的晚熟臍橙園,涌現出了一大批發展晚熟臍橙的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如“種果大王”宋洪國在康樂鎮上壩村種植“鳳晚臍橙”2568株、面積50畝(3.33.m2);重慶軒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草堂鎮歐營村種植晚熟臍橙 1500畝(100.m2);奉節縣國清臍橙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鶴峰鄉柳池村種植晚熟臍橙1500畝(100.m2);奉節縣鐵佛臍橙種植專業合作社和奉節縣紅翠臍橙種植專業合作社已發展成集晚熟臍橙生產、加工、銷售及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縣級龍頭企業。
目前奉節縣發展的晚熟臍橙品種主要有“鳳晚”(奉節 95-1)、“晚棱”“鮑威爾”“班菲爾”“切斯勒特”“弗羅勒特”“紅肉”和“紅翠”等10多個,并發展了一定面積的塔羅科血橙新系和沃柑與W·默科特等晚熟雜柑品種,其中,“鳳晚”和“鮑威爾”兩個臍橙品種發展面積相對較大,占全縣晚熟臍橙種植面積的86.67%,占全縣晚熟柑桔栽培面積的78%(見表1)。
全縣低海拔地區均有晚熟柑桔發展。從各鄉鎮發展情況看,康樂、大樹、白帝、永樂和朱衣等鄉鎮發展面積相對較大,均在 1000畝(66.67.m2)以上,其中,康樂鎮發展面積最大,達400.m2,占全縣晚熟柑桔發展面積的40%(見表2)。
經過幾年發展,目前奉節縣晚熟臍橙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已開始顯現,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部分品種適應性差。近幾年的生產實踐表明,本地選育的紅翠臍橙和鳳晚臍橙,不論是產量、品質還是適應性,都比外地引入的鮑威爾、班菲爾和切斯勒特等臍橙品種表現好。在引進品種中,公平鎮學堂村栽植的切斯勒特臍橙產量低,康樂鎮鐵佛村栽植的鮑威爾臍橙枯水現象比較重,安坪鎮新治村恒河果園冬季晚熟臍橙果實受凍率達80%。
二是果園管護水平偏低。近年來,臍橙產業同質競爭激烈,產品市場過于飽和,生產者臍橙種植效益普遍不高,部分企業、業主和農民發展晚熟臍橙沒有實現增收目的,投入和管護積極性降低,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大部分新建果園無人管護,植株瘦弱、葉片枯黃,園內雜草叢生,病蟲害嚴重,給奉節縣晚熟臍橙產業健康發展帶來了嚴重影響。
三是生產經營規模偏小。三峽庫區是我國人口較為密集的地區,人口密度是我國同類丘陵地區的4倍,人均土地僅0.8畝(534m2),人地矛盾十分突出。1981年土地承包到戶時,各地大都堅持了“三等九級”的耕地分配制度,導致農戶承包地塊零星分散,每戶有承包地3~8塊,由此導致各家各戶種植的柑桔也大都零星分散,單個果園規模普遍較小,給生產管理帶來較大困難,加之各戶重視程度和管理投入水平不一,植株長勢、產量和果實品質參差不齊也在所難免。全縣現有晚熟臍橙果園 10萬畝(0.67萬.m2),其中,新治、鐵佛、長沙、駙馬、梅子、歐營和柳池等村業主和專業戶規模經營的果園僅1.5萬畝(0.10萬.m2),其余85%的果園為農戶利用自家承包地種植,戶均果園面積1067~2668m2,離戶均20畝(1.33.m2)的適度規模經營有較大差距。

表1 2016年奉節縣晚熟柑桔種植面積按品種分布

表2 2016年奉節縣晚熟柑桔生產按鄉鎮分布
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奉節縣晚熟臍橙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落實一名縣級領導、一名專職聯絡員、一個工作專班跟蹤服務的工作機制,定期召開專題辦公會和協調會,及時研究解決晚熟臍橙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與問題。
確定主栽品種。經過多年的觀察試驗和品種比較,筆者建議將紅翠、鳳晚和晚棱等3個晚熟臍橙品種作為主栽品種,新果園發展與老果園改造并重,尤其是梅子、學堂等地那些品種不適應、樹齡小的果園,要及時實施更新換植改造,提高單產、質量和效益。同時,要選擇交通方便、水利設施較好,坡度較緩、土層疏松肥沃的地方,新建優新柑桔品種無病毒采穗圃3~5個,面積20.m2,年提供良種接穗50萬枝,以滿足奉節縣臍橙高接換種所需穗條。
適度規模經營。為更好地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政府要積極培育市場主體,創新經營模式。支持組建股份合作制企業,開展股份合作經營,實施13.33~33.33.m2老果園改造項目;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自我合作、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發展,使合作社果園經營規模達到33.33~66.67.m2,提高合作社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增加成員收入;鼓勵龍頭企業采取租賃、承包等方式參與果園建設與改造,擴大生產經營面積,讓晚熟臍橙走現代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道路。
強化科技支撐。奉節縣雖有專門的臍橙研究所,但科研設備不足,后繼人才缺乏。為此,我們要依托中國農科院柑桔研究所、重慶市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建立晚熟臍橙技術研發中心,開展晚熟臍橙理化品質和基因圖譜分析,著力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對不同品種、不同海拔冬季防落果技術進行攻關,對晚熟臍橙果實枯水原因及防止對策進行研究。
完善冷鏈物流。晚熟臍橙集中在3—6月采摘,上市期庫區氣溫回升,氣候炎熱,果實從產地到市場必須全程冷鏈貯運,配套商品化處理生產線、冷藏庫和冷藏車,確保消費者購買到的都是品質一流的新鮮臍橙,為奉節縣晚熟臍橙產業健康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提升綜合價值。晚熟臍橙錯季上市的目的,就是滿足高端市場的高端群體的高端消費,要把晚熟臍橙作為柑桔中的 “極品”和生活中的“奢侈品”,使消費者只能在高檔超市、社區專賣店、各種博覽會甚至奢侈品市場才能買得到。要改變傳統柑桔單一鮮食的用途,利用長江三峽的區位優勢和千古詩城文化,依托白帝城美景,整合旅游資源,挖掘臍橙歷史文化,開發游臍橙湖、賞臍橙花、品臍橙蜜、吃臍橙果、喝臍橙酒、飲臍橙茶、唱臍橙歌、跳臍橙舞、打臍橙牌、創臍橙業、圓臍橙夢等休閑觀光資源,形成中國橙都白帝城特色生態旅游線,實現賣花、賣果、賣景、賣文化、賣品牌的綜合價值。
2016-12-28

重慶市奉節縣臍橙產業發展中心(404600)
丁永向(1967—),男,農藝師,主要從事臍橙栽培管理技術推廣工作。聯系電話:13609430300
責任編輯:張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