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趙 玥 / 王 賓
齊魯石化:共享安全
○ 文/本刊記者 趙 玥 / 王 賓
共享安全,在齊魯石化看來就是保障經濟發展和人民安居樂業。
齊魯石化污水治理,僅僅是這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一個小小縮影。
2015年,齊魯石化首次對外發布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這使社會重新審視這家山東最大的煉化企業。除了直接的經濟貢獻外,它在安全、環保、企地合作、社區服務等方面也交出優秀的答卷。
在山東,化工企業多、危化品也多。獨特的地域經濟,令“安全”一詞有著極為重要的含義,它是經濟發展和人民安居樂業的最基本的保障。安全能否共享?齊魯石化的回答是肯定的。
齊魯石化消防支隊的平均年齡47歲。在外行看來,這個年齡也許會給工作帶來一些阻礙。但在齊魯消防支隊防火部部長張和平眼里,這可是不折不扣的優勢。2015年10月,該支隊代表山東省參加全國第一屆全國危化品救援技術競賽,榮獲第四名的好成績。
“我們支隊成立于1967年,這么多年的持續工作,使我們累積了很多對付危化品災害的經驗,專業知識也非常豐富。”張和平說,“所以,我們救災搶險的成功率是百分之百。”
正是百分百的成功率,讓他們成為救災搶險現場的“定海神針”。
2006年11月開始,按照國家和山東省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要求,齊魯石化消防支隊開始履行山東省危險化學品魯中應急救援中心職責,承擔起了周邊濟南、淄博、東營、濰坊、泰安、萊蕪、德州、聊城、濱州等9地市危化品事故處置和災情搶險救援責任。
這支平均年齡47歲的消防支隊,多次出現在最危險的危化品火災現場。“一是我們有經驗,二是我們的裝備先進,在國內都算領先的。”在消防車庫,張和平一邊展示著最新的消防指揮車,一邊自豪地說。“比如這輛,引擎是飛機上用的,馬力非常強勁。”

無論哪里有危險,齊魯石化消防支隊都馬上出發去救援。
偌大的車庫中,指揮車、云梯車,無不透著森森威嚴;而對于消防支隊的隊員來說,這是救災搶險時他們最親密的“伙伴”。
這些裝備動輒幾百萬元,基本上都由齊魯石化投入資金配備。
在各種災害事故中,危化品泄漏是最難處理的,一旦處置不好便會造成二次災難。而這種時候,地方領導總會問,齊魯消防支隊的到了沒有?他們在場,就等于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
這種時候,消防支隊更是感受到自己身上沉甸甸的擔子。在旁人眼里,他們就是專家,遇到問題可以問;就是靠山,遇到難題可以靠。但對于齊魯消防支隊,卻必須克服體力上的困難,在最短的時候根據經驗制定策略,撲滅災害,將損失降到最低。
百分百的成功率,蘊含著支隊數十年的經驗,更蘊含著每個人的血汗與付出。
截至2016年底,公司消防支隊累計受理地方危險化學品事故報警322起,出動消防車輛747臺次、消防指戰員3991人次,事故處置成功率達到100%。先后榮獲“國資委先進基層黨組織”、“國家安監總局抗震救援先進集體”、“山東省支援抗震救災工人先鋒號”等多項榮譽,連續10年獲得“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優秀消防隊”榮譽稱號。

練兵千日,用兵一時,每一次演練,齊魯石化消防隊都當成事故一樣認真對待。
工作了32年,在張和平的記憶中,發生在2015年的7·16山東石大科技有限液化石油氣球罐燃爆事故最為驚險。
這次事故發生在日照。早晨7點多,公司的1000立方米液化烴球館在倒罐作業中,發生了泄漏燃燒、爆炸事故。
張和平作為專家組成員,被邀請到現場。“一到現場就看到地上躺著很多死鳥,都是爆炸時的沖擊波炸死的。”6號球罐發生沸騰液體擴散蒸汽云爆炸,只聽“轟”的一聲,一朵巨大的蘑菇云騰然升起。
8號罐炸毀了,2號、4號罐倒塌,圍繞著7號罐及其周邊聯通管線,形成了大面積火災。“在現場,我們都知道,一旦爆炸,我們都跑不了。”張和平說。
然而,他們的宗旨卻是:什么時候事故處理完畢,什么時候才能撤離現場。
在生死攸關中抵抗壓力,保持冷靜,已經成為消防支隊每個成員的基本素質。石大科技公司的消防水源明顯不足,現場使用3套遠程供水系統,從附近海域取水撲救。
可救援人員發現,罐體的閥門卻關不了。明知道罐體附近最危險,但仍然要最近距離地研究它。最后發現,他們發現原來是氣壓閥的上下位置與常見罐體恰好相反。于是,消防人員登到罐頂,關閉閥門,才最終徹底阻止了這場事故。

整整一天一夜,張和平和其他專家、消防人員一起守候在現場。閥門關閉、火被撲滅的那一瞬間,他們才能松一口氣。所幸的是,現場并無人員傷亡。
消防人員被人譽為“最美逆行人”,就在于越是危險的時候,他們反而逆著人群,向著危險而去。
“有生產就有危險。”齊魯石化消防支隊支隊長、黨委書記楊華田楊華田強調,想要完全避免危險非常難,尤其在山東這樣一個煉化企業密集的地區。他們愿意做救災搶險的“定心丸”,但更愿意做“預防針”,將事故盡可能地扼殺在發生之前。
為此,他們主動承擔地方企業應急技術服務,累計指導419個企業進行了預案編制,現場指導淄博市各區縣的29個企業進行應急演練,為421家單位企業提供了業務咨詢服務,組織開展各類培訓9600余人次。
值得欣慰的是,隨著對安全認識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主動邀請他們進行培訓。
“我們也要與時俱進。”楊華田說,即便隊員們都有著數十年的危化品處理經驗,但他們仍然不斷學習,掌握新型技能。
2016年,公司消防支隊魯中應急救援中心共受理地方報警12起,出動人員159人次、各類消氣防車輛35臺次,事故處置成功率100%,成功處置了“7·11”齊旺達集團汽油儲罐著火爆炸、“9·1”沂源汽油槽車泄漏等事故,自行承擔滅火藥劑和器材損耗約93.36萬元,得到淄博市政府專門來信感謝。
“我們現在90%的工作是為社會服務。”曾經代表山東省參加消防救災比賽的他們,詮釋著“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行動綱領。
其實,齊魯石化“共享”的不僅僅是這些。多年以來,齊魯石化作為山東最大煉化企業,生產保供,升級油品,既是恪守職責,又是履行義務,安定一方。既帶領周邊企業走上重視安全、環保的良性發展之路,又多年熱衷于公益、慈善,為周邊居民付出熱忱與切實的幫助。這些付出盤根錯節,深植于淄博這片土地,汲取養分,反哺社會,意義深遠。
責任編輯: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