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壟斷不能一概而論

呂東悅專欄
呂東悅,曾先后供職于政府部門與石油企業。主要研究國際油價,側重分析國際政治對油價的影響
改革開放的前30年,在經濟領域著重引入了市場競爭機制。為此,除了實行優勝劣汰、關停并轉一些企業外,國家將一些具有生產管理職能的國家部委改制為集團公司,并將其下屬企業進行拆分重組,在管理上淡化行政色彩而突出效率效益機制,在市場上形成打破壟斷充分競爭的格局。通過競爭,激勵企業的內生變量,提升管理水平。實踐表明,實現充分競爭確實有推動企業創新發展的動力。但對于一些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品,特別是具有戰略意義的產品與行業,因其體量大且大多是國有企業,競爭帶來的內耗同樣驚人。在國內外市場一體化的大環境下,國有資產的流失值得關注。同時,像鋼鐵、石化等行業因發展過度而造成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問題更是時有發生。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對于企業的調整與布局,應當根據行業性質因時因地的確定,要進行利弊分析;應當具體看哪些行業適合充分競爭,哪些行業一時不適合充分競爭,在怎樣的領域和多大的范圍內競爭,主要競爭對手在哪里,自身的競爭力又如何。
對于關系到國計民生和國家發展戰略的行業,必然要有龍頭企業,特別是需要國家著力培養的行業與企業,不但不應拆分而應當重組,發揮國家的整體優勢,集中力量打造成能夠參與全方位競爭的“航空母艦”。如果對這樣的行業進行拆分支解,內部先競爭內耗,談何向外競爭?只有對于已經發展到具有國際競爭力、優勢十分明顯的行業與企業,可以根據地域與市場特點,從引入競爭機制和兼顧分工上進行布局調整,產生優勢互補的作用。國外一些石油公司也是根據市場與自身情況不斷進行重組整合的。例如,為了打破壟斷,1911年美孚(標準)石油托拉斯被拆分成43個公司,但到了1999年,當年分解出的兩家新澤西美孚與紐約美孚公司再度整合,成為國際石油公司巨頭——??松梨谑凸尽?/p>
在當前國內外市場一體化的背景下,構建競爭性市場,主要是要打破行政性設置的藩籬,破除地方保護主義,消除地方大而全、小而全的經濟布局。在此基礎上,行業與企業的布局要對準定位,一切從國家的整體利益考量,避免無序競爭、惡性競爭。
具體到行業壟斷,也要看其形成機制是局部利益驅動為主形成的,還是自然發展為主形成的。像石油勘探開發等高技術高資金高風險的行業,行業性質本身就不同程度地限制了競爭。或者說,高資金投入與高風險并存,一般性企業是干不了的。上述??松梨诠镜脑俣群喜?,說到底就是規避競爭,是市場新形勢下的產物。
再比如,沙特等中東國家生產的石油成本不到10美元/桶,遠低于其他國家。但近年來油價持續走低至40美元/桶以下后,他們也開始極力組織限產保價。最終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都分別達成了減產協議??梢哉f,這是最大的壟斷,但似乎無可厚非。
因此,如何判斷壟斷及其合理性,還是要看具體產業的性質,以及是否有利于該行業的持續發展,不宜一概而論,更不能簡單地以經營規模來斷定。同樣,如何深化改革,怎樣深化改革,歸根結底是要從大局出發,趨利避害,不可被新的條條框框所束縛。應當繼續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持續創新改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改革必須有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
責任編輯:趙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