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周志霞
供給側改革更進一步
——專訪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煉油事業部主任趙日峰
○ 文/本刊記者 周志霞
2016年,煉油行業供給側改革效果顯著。今年,中國石化將在僵尸及特困企業方面下功夫。
一年一度的“兩會”如期召開。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總結2016年成績令世人矚目,催人奮進,同時從諸多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構建了2017 年全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框架。中國石化作為深化改革的排頭兵,站在國企改革攻堅的第一線。2017年作為“十三五”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中國石化在供給側改革方面的重點是什么?最大的難點是什么?供給側改革離不開創新,中國石化在創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針對這些問題,本刊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煉油事業部主任趙日峰。
中國石油石化:目前地方煉廠三分天下有其一,兩大石油公司從2010年90%的市場份額已降到目前的77.1%,替代能源也給煉油業帶來一定的沖擊。對此,中國石化重點在哪些方面應對?
趙日峰:中國石化首先要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支持,爭取在隱患整改、產品質量升級改造、安全環保節能降耗等項目審批方面獲得更多的支持。其次要加快產業結構升級,調控產能擺布,淘汰落后產能,突出做強、做優、做大主業,加快煉油化工基地建設,以優質增量帶動落后存量轉型發展。再次是以滿足市場需求和提高效益為目標,加快推進提質增效項目建設,提升內在核心競爭力,特別是充分發揮自有技術優勢,加大科研開發力度,以科技創新打造煉油發展新動能。最后要以整體效益最大化為目標,充分發揮一體化優勢,鞏固市場占比,同時開拓國際市場,擴大油品出口,保持煉油總量持續穩定增長。
中國石油石化:供給側改革早在2015年就提出了,政府報告中提到供給側改革在重要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落實到石油石化行業過去的一年里取得了哪些效果?
趙日峰:以中國石化為例,突出體現在“產能擺布趨向合理、產業結構趨于完善、產品結構邁向高端”。例如中國石化發揮增量帶動,啟動了四大世界級煉化基地建設,其中茂湛基地已經啟動。突出內涵發展,優化升級存量,推進重油加工結構調整,實現重油資源高效轉化。以市場供需為導向,依托科技創新,優化調整結構,滿足油品市場差異化需求。加快無效低效資產處置,推進落后產能退出,加大特困企業治理力度,均取得積極進展,先石化整體退出,特困企業全部扭虧為盈。
趙日峰“兩會”議案
一是建議國家層面加強頂層設計和監管,修訂《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或盡快出臺煉油產能布局指導意見,防止未列入國家產業規劃的項目打著“七大石化產業基地”的旗號,重復推進煉油項目而造成無序競爭。
二是非標油品生產和銷售,已擾亂了正常的油品市場秩序,挫傷了企業油品質量升級的積極性,損害了國家和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建議國家及地方有關部門加大對油品質量監管的力度。
中國石油石化:政府報告提出要把穩中求進作為主基調,供給側改革作為主線。結合當前取得的效果,您認為2017年加大供給側改革還存在哪些問題?又將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趙日峰:2017年是落實“十三五”規劃、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一年,加快落后產能退出是重點也是難點。煉油產業將按照穩中求進主基調,著重在僵尸及特困企業專項治理上下功夫,鞏固2016年專項治理成果,確保6家實現扭虧為盈的企業持續盈利。同時,積極推進裝置規模小、競爭能力差、發展前景受限的企業和裝置關停并撤,以及部分低質低效產能逐步退出煉油序列,推進區位優勢顯著、有一定競爭力的小規模煉油企業加快轉型走特色化發展之路。
中國石油石化:深化改革,加大供給側改革力度最大難點是什么?又將如何突破?
趙日峰:由于歷史原因,中國石化所屬企業存在用工總量大、社會包袱重、布局不合理等困難。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大的困難是妥善安置好富余人員。一方面充分利用國家有關財稅補貼優惠政策,減輕企業改革壓力。另一方面立足內部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總結借鑒西安石化轉型發展經驗,抓住內部基地化項目建設和部分企業對成熟人才的需求機會,提早啟動富余人員分流安置,分類施策,既可以緩解目前用工結構性矛盾,也為加快穩妥推進改革創造條件。

●攝影/徐 捷
中國石油石化:深化改革離不開創新,煉油行業在創新方面做了哪些努力?未來還將如何加強?
趙日峰:2016年,中國石化重點創新技術為煉油結構調整、質量升級等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如LTAG技術的工業應用為煉油降低柴汽比調整做出突出貢獻;先進的渣油加氫技術已完成工業試驗,為重油轉化提供支持;自主技術硫酸法烷基化、固體酸法烷基化、超強酸C5/C6異構化等技術具備了工業應用條件,確保了國Ⅵ汽油質量升級的順利實施。
未來,中國石化煉油板塊將繼續踐行科技發展戰略,在結構調整、質量升級、提質增效、高端發展、節能減排等方面全力推進技術創新,同時大力開展科技體制改革,完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激發創新活力,打造業務發展新動能。
中國石油石化:我國正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與沿線國家加強戰略對接、務實合作。煉化企業以往把握了怎么的機會?以后還將有哪些計劃?
趙日峰:中國石化與沙特阿美在沙特延布合資建設了一座2000萬噸/年的煉廠,是我國在沙特最大的投資項目,應該說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與沿線國家加強合作的一顆明珠。2016年初,習近平主席和沙特阿拉伯國王薩勒曼共同出席了中沙延布煉廠投產儀式。該項目建成投產以來,取得了很好的業績,為深化兩國經貿關系和能源合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中國石化煉油業務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和技術研發優勢,推進煉油走出去發展是我們今后業務發展的必然選擇。
特別是在資源市場向好、政局穩定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優先推進煉油合作項目,積極打造中國石化煉油技術走出去的第三張“國家名片”。目前,中國石化正推進“一帶一路”國家海外煉油項目合資建設相關工作,積極探索更多海外潛在的合作機會。為滿足部分“一帶一路”國家對瀝青等建設材料的要求,我們正在探索與國內交通建設單位合作,打造世界級優質瀝青品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責任編輯:周志霞
znzhouzhixia@163.com